天天看點

蹊跷,我爸身份證年齡到了60歲,退休時卻被告知不算數,為什麼?

“我爸熬了多年,總算是盼着能領養老金,就在60歲的當月去辦理退休手續時,從業人員竟然說身份證年齡不算數,還得等3年才退休,咋回事?”

對于年齡的認定這個事兒,想必我們每個人都以為是身份證日期是最準确的,然而,在辦理退休時,卻有網友父親發生了尴尬的一幕,自己明明60歲了,卻不被認可。

想要領取養老金,隻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參保15年以上即可辦理,現實中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阻礙着我們領取養老金,下面【社保精算師】給三類人提個醒:

蹊跷,我爸身份證年齡到了60歲,退休時卻被告知不算數,為什麼?

01、身份證年齡突然不被認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了數以萬次的“請出示您的身份證”,潛意識裡都覺得身份證的日期是最準的,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無論是辦理銀行卡還是買保險等等。

可在退休的時候,網友們卻發現身份證日期突然不被認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事就要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開始說起,頒布日期是1984年。

蹊跷,我爸身份證年齡到了60歲,退休時卻被告知不算數,為什麼?

而在這之前的出生日期靠什麼記載呢?那就是手寫的人事檔案,也就是說以紙質版記載為準,于是,有些人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私自改動自己的出生年齡,以至于退休時發現,檔案材料裡甚至有多個出生日期,以哪個為準呢?

根據勞社部1999年8号檔案《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對于出生日期的認定遵從“最高、最先”的原則,以人事檔案為準。

蹊跷,我爸身份證年齡到了60歲,退休時卻被告知不算數,為什麼?

02、賬戶突然不對阻礙退休

對于賬戶的性質,想必很多人是不知曉的,以至于在平時繳費的時候很順利,但是在退休的時候卻被告知,賬戶性質不對,無法辦理退休,咋回事呢?

這是因為在非戶籍地首次參保時,男性年齡超過50歲,女性年齡超過40歲,那麼個人賬戶的性質便是臨時賬戶。即便是繳費年限符合要求,也不允許退休。

蹊跷,我爸身份證年齡到了60歲,退休時卻被告知不算數,為什麼?

遇見這種情況不用慌,因為涉及到異地退休的辦理受到阻礙,并非是我們無法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而是需要我們把社保轉移到戶籍地,在戶籍地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

那麼,問題來了,戶籍地的社平工資如果低于工作地的話,養老金就會少一些,是以,為了領取更高的養老金待遇,為了順利在異地退休,還需要大家提前規劃好。

蹊跷,我爸身份證年齡到了60歲,退休時卻被告知不算數,為什麼?

03、重複繳費,退休有阻力

有的人在老家交了一份保險,去了外地又繳納一份保險,有的人在本地交着社保,在外地還交着社保,這種重複繳費的人在退休時遇到阻力。

因為無論是企業職工社保,還是城鄉居民社保,每個人隻能參加一份,而且不允許重複繳費。如果這兩類保險都參保了,那就需要斟酌一下退掉一份保險。

如果同一份保險在不同的地方參保,到時候全國社保聯網勢必會影響到退休手續的辦理,是以,為了以後出現麻煩,在參保時一定記得不要重複繳費。

大家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讨論,也歡迎大家加入我的圈子,我的文章僅釋出在圈子裡,謝謝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