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方日報》走進樹根互聯,全面解析“智造之光”

作者:可樂泡Y

近日,《南方日報》釋出“智造之光”系列微紀錄片第五期《行業正當潮,資訊技術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片中提到,數字經濟時代,軟體與資訊服務産業正在助力傳統制造業的智能更新。工業4.0時代下的各項生産要素都在實作全面數字化,工業網際網路正在與廣東的制造業加速融合。

《南方日報》走進樹根互聯,全面解析“智造之光”

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可以讓裝置的運作效率不斷提高,生命周期管理更加精準化,“解讀”資料,讓各類裝置間能“通話”,是以也被看作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重要驅動力。

紀錄片中,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從工業網際網路這一行業視角,對資訊技術産業的發展發表了獨特見解。

《南方日報》走進樹根互聯,全面解析“智造之光”

提供數字化轉型新基座

賦能制造業龍頭“由大變強”

“我們也看到很多的企業通過數字化的轉型帶來非常大的變化,這個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我們叫變道超車。”賀東東在紀錄片中說到。

今年9月,樹根互聯助力三一重工樁機工廠獲評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燈塔工廠”,賦能三一全價值鍊轉型,實作變道超車,完成燈塔企業的蛻變。根雲平台作為撬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支點,經過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更新後,三一樁機工廠共有8個柔性工作中心,16條智能化産線,375台全聯網生産裝置。依托根雲平台,實作生産制造要素全連接配接,整個工廠已成為深度融合網際網路、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的“智慧體”。

截至目前,樹根互聯已經賦能福田康明斯和三一重工斬獲“燈塔工廠”認證,通過服務金川集團、衛華重工、長城汽車等多個龍頭企業與數百家各個垂直領域的工業企業,樹根互聯的根雲平台已吸收了各類工業企業的需求,在平台當中沉澱出足夠多可配置的子產品和服務,不斷強化“數字化轉型新基座”定位價值。

此外,樹根互聯在助力“數字+汽車”、“數字+紡織”、“數字+鋼鐵”、“數字+新能源”等落地的同時,也在加速平台價值從“數字+”向“數字x”進階,幫助工業龍頭企業解鎖創新商業模式,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開辟真正的“由大變強”道路。

《南方日報》走進樹根互聯,全面解析“智造之光”

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

助力中小企業“變道超車”

“大量的中國企業要做數字化轉型,但是中國制造業的困難,我概括起來就是:第一缺錢,第二缺人。我覺得這個是讓中國制造實作數字化要解決兩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們樹根就關注在最重要的這兩個痛點上面。通過平台去沉澱能力、降低門檻。”賀東東表示,發展工業4.0,光看到前景還不夠,思考如何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門檻,才是“中國智造”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路徑。

為解決“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的智造問題,樹根互聯專注打造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修築以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公路”。截至目前,根雲平台已形成了三大核心通用能力,包括多種類工業裝置的大規模連接配接能力、多源工業大資料和AI的分析能力、多樣化工業應用的開發和協同能力等。可以向下對接海量工業裝置,向上支援工業應用的快速開發與部署,發揮類似Windows、安卓、iOS等作業系統的作用,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高可靠的數字化轉型服務。

《南方日報》走進樹根互聯,全面解析“智造之光”

專注提升區域“鍊”競争力

加速廣東産業“數字躍升”

紀錄片中提到,産業鍊更新背後,是全球制造格局的深刻改變——工業4.0時代的競争,企業間的競争正變為産業鍊間的競争。尤其是疫情發生後,工業網際網路助力上下遊企業共同打造更加靈活、更具韌性的供應鍊體系。

以廣州近期出台了 “定制之都”三年行動計劃為例,其中核心抓手包括基于根雲平台打造的“全球定制家居産業鍊平台”,該産業鍊平台以資料驅動上下遊協作,一件定制家居的生産變得透明化、智能化,從設計師出圖到工廠生産的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樹根互聯通過“通用平台+産業生态”的P2P2B模式,與行業龍頭企業、産業鍊創新企業等生态夥伴的行業經驗和應用場景相結合,打造了20個産業鍊平台,實作工業網際網路更廣泛、更深度的賦能,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現代化水準。

越來越多的力量和資本參與到核心技術的創新鍊條之中,軟體與資訊服務産業的蓬勃發展,廣東已成為當下全球競争中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潮頭。随着以樹根互聯根雲平台為代表的新型資訊基礎設施的泛在部署,工業網際網路正在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下強大的新型生産力,以“智造之光”引領灣區乃至全國制造企業邁向數字新時代,行穩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