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戰争與和平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這次俄烏沖突事件對汽車市場來講,短期、中期和長期都可能引發持續的變化。

我現在在想,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程序,正在對傳統的歐洲汽車行業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颠覆性的革新,這經濟沖擊的範圍得有多大——當一個産業發展足夠大,是牽涉到國計民生的,歐洲之前這一波新能源汽車補貼,實際上是推動了群眾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識,是給傳統車企往新能源轉型用的。

Part 1:俄羅斯市場和汽車原材料

(1)俄羅斯市場的狀态

俄羅斯有 1.46 億人口,汽車市場曾經在2012 年達到 294 萬輛的峰值,當時很多汽車企業預期俄羅斯市場将成為歐洲最大的輕型汽車市場;然而受2014 年克裡米亞事件的影響,在2016年回落到143萬輛的低點;此後政府的激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市場;2021年由于零部件短缺,供應緊張,複蘇比預期弱得多——全年銷量總計167萬輛,與2020年相比增長4%。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1 俄羅斯市場的汽車銷量

俄羅斯的汽車銷量規模對于全球的量能來看其實不太重要,但是對于個别企業還是有影響的。從單一品牌來看,俄羅斯國内巨頭 AvtoVAZ占了大部分,這部分是和雷諾做合資的,有相當一部分零部件來自國外。中國車企雖然出口俄羅斯比較多,但其實在俄羅斯的整體銷量并不算特别大。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2 俄羅斯2020-2021年汽車銷量

(2)對現代起亞有一定的影響

現代集團2021年在俄羅斯市場銷售了373,132 輛汽車,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佔有率,其中現代占市場佔有率的10.3%、起亞占12.3%。2010 年現代在聖彼得堡建立了一家工廠,并購買一家前通用汽車工廠,用于翻新現代 Tucson、Palisade和起亞獅跑的生産,并出口到北美和歐洲其他地區,目前現代起亞在俄羅斯每年生産超過230,000輛汽車。

2021年向俄羅斯出售25億美元的汽車,還有14.5 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汽車及其零部件此前占南韓對俄羅斯年出口量的44%。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3 現代在俄羅斯的情況,再加上起亞,體量不小了

(3)對原材料供應的影響

俄羅斯是汽車制造中使用的幾種主要金屬的最大供應國之一,從比例來看——俄羅斯向全球出口了用于催化轉化器的 40%的钯;此外鉑占了15.1%、鎳占了5.3%。從實際影響來看,除了俄羅斯外,南非和辛巴維(威)也生産大量钯金,目前價格已攀升至略高于2400美元,這樣的價格上漲會使新車的平均成本增加150美元,而 SUV、皮卡平均成本會增加 200美元以上。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4 俄羅斯原材料的出口占比

是以從短期一次性沖擊來看,對汽車行業影響最大的是雷諾和現代,對内燃機制造受影響的是催化劑所需金屬供應價格上漲,電池這塊鎳的價格也會上漲,不過這些都是短期的一次性波動。

Part 2:中期和長期的波動

(1)歐洲能源危機和綠色轉型

歐洲發展綠色能源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正确的道路,但是正确的道路怎麼走通?理想和現實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從邏輯來看,歐洲飙升的能源價格放大了通脹壓力,2021年夏季能源部門通脹率急劇上升17.4%,導緻歐元區經濟體的通脹率在2021年9月達到 3.4% 的 13 年峰值,在12月升至5%以上。天然氣占歐洲發電量的22%,飙升的價格被轉移到消費者賬單上。2021 年歐盟電力基準電力合同翻了一番,批發電價飙升至2010-2020年平均值的7.5 倍左右。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5 歐洲的TTF天然氣價格

如果電價持續高企,想要發展電動汽車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當整體交通部門全部轉向電驅動以後,電力來源和價格都會引發新的問題。從整體範圍來看,2021年歐洲的電動汽車主要是圍繞西歐幾個核心國家來實作高增長的。而東歐、南歐這些國家,轉型電動汽車所需要的補貼,錢從哪裡來還說不清楚。我傾向于認為,歐洲和中國都很難一步跨越到純電動時代,在種種博弈下,混動車型的重要性真的是上了一個台階。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6 發展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是一個重要台階,歐洲不能實作跨越式發展

(2)電池和原材料

歐洲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一直圍繞兩個問題——能不能自主制造電芯,以及原材料怎麼供應?這兩個問題,決定了電池是不是能在下一代供應鍊中發展起來。歐洲這麼大的投入,是需要考慮地緣方面限制的。這麼大的産能,對電池原材料的持續需求,這使得“降低電池價格”成了很難實作的目标。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7 歐洲電池電芯的生産布局

這也就是我們需要拉長時間次元來看這條發展道路的原因,但是這裡面很難确定終局,特别是牽涉到大量産業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短期内的變化如果帶來大量失業,這條道路就很難成為現實。可能的路徑,是繼續撒大量的資金先建立起規模足夠的電池産業鍊(還有晶片),再來實作從智能汽車的過渡。

再談俄烏事件之後,對汽車行業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影響|朱校長專欄

圖8 歐洲的電池材料

小結:

我個人覺得,很多事情需要用更長次元看問題,現在供應鍊和上遊資源被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産業裡面的取代和替換更多是以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會更好點。

圖|網絡及相關截圖

作者簡介:朱玉龍,資深電動汽車三電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著有《汽車電子硬體設計》。

寫留言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中國首個全部由博士組成的

汽車新出行深度研究組織

·

知乎私信 ID:魚非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