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俊所率的張家軍,真的是南宋第一強軍嗎?

作者:顧道驚城

在南宋開國時,張俊隻是一個下層軍官,從這層意義上講,張俊就是趙構一手提拔起來的。

在苗劉兵變時,張俊的綜合表現最為優秀。

劉光世當時騎牆觀望,接到張浚三次書信之後才響應勤王;韓世忠在勤王勝利後,公然挑戰文官系統的權威;在勤王時,張俊表現得非常積極,勝利後也沒有明顯的錯誤。

在這種背景下,趙構自然會把張俊當成重點培養對象。

張俊所率的張家軍,真的是南宋第一強軍嗎?

南宋擴編中央軍時,張家軍一直是中央軍中的王牌軍,裝備精良、将士精銳。

中央軍擴編到十六七萬時,呂頤浩點評幾大中央軍時說,張俊軍隊最精銳,韓世忠次之,嶽飛、王燮又次之;劉光世軍隊雖多,但是人員參差不齊、裝備落後。

中央軍擴編開始後,張家軍人員最精銳、裝備最精良,絕不是簡單因為張俊能力超群,而是因為皇帝重點培養他。

一切是顯然的,皇帝不給你調撥最精良的裝備,不給你調撥最多的軍隊,你還能怎麼辦?

總不成,在這種時候,你還敢自己招兵買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

中央軍擴編開始後,軍隊的後勤就開始由文官系統負責了,如果皇帝不看好你,自然不會給你調撥最好的裝備,也不會給你發放最優厚的軍饷。

中央軍擴張開始後,從理論上,收編、改編軍隊的任務是由文官系統負責的,如果皇帝不看好你,絕不會調撥最好的軍隊,更不會給你調撥最多的軍隊。

後來,劉、張、韓、嶽四大軍頭一直争風吃醋,主要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他們誰都希望趙構把自己當王牌,就算趙構不把他當王牌看,也不能把自己當雜牌看啊。

因為類似的原因,是以大家看到趙構越來越寵信嶽飛,自然都免不了羨慕嫉妒恨。

趙構越來越寵信嶽飛,意味着最好的裝備、最精良的兵源,以後就都優先給嶽家軍調撥了。

當然了,一個将領想成為中央軍中的王牌,皇帝看好你、培養你,固然很重要,但你如果是爛泥扶不上牆,皇帝再看好你、培養你,也沒有多大的用處。

從這層意義上說,張家軍、韓家軍、嶽家軍可以為中央軍中的王牌,固然是因為皇帝看好他們、培養他們,他們擁有強大的戰鬥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圍剿李成時,趙構把嶽飛調撥給了張俊,如果沒有意外,嶽飛以後就會一直給張俊當屬下。

可問題是,趙構很欣賞嶽飛,是以嶽飛終于有機會和張俊相提并論了。

後來,因為趙構培養楊沂中,是以張家軍又少了一個金牌小弟,大宋帝國多了一個楊沂中。

張俊所率的張家軍,真的是南宋第一強軍嗎?

在南宋擴編中央軍時,張俊接受的第一個軍事任務就是圍剿李成。

因為,李成是當時最牛的叛軍之一,是以張俊圍剿李成的勝利,隻是把他趕到了北方,并沒有徹底消滅。

在此過程中,張俊改編了兩支叛軍。一支是張用,一支是李允文。

收編這兩支軍隊後,張家軍的編制就有三萬人了。

因為,張俊是中央軍中的王牌,是以他并不會全部接收招安的叛軍,而是挑選叛軍中的精銳,他挑剩下的人就由韓世忠、嶽飛去挑;再挑剩下的人,就回家當老百姓,或是跟着地方軍隊混飯吃。

拱衛大夫、相州防禦使、新除舒蕲鎮撫使張用,有衆五萬在瑞昌。後數日,俊親揀其軍,精銳者留之,老弱者許自便。有投曹成者,有投嶽飛者,有投韓世忠者,有自去而為民者。

這種收編部隊的派頭并不是誰也能享受的,至少劉光世就沒有這種機會。

是以,後來有進階文職官員在盤點劉、張、韓、嶽、王等中央軍時說,張家軍全是精銳,劉家軍有多一半老弱。

因為張俊是中央軍中的王牌,是以張俊的士兵最精銳,裝備也是最好的,當然了,待遇也是最優厚的。

在這種背景下,張家軍在補充兵源時,自然條件會定得比較苛刻,因為有機會選擇,誰不想進入張家軍呢?

隻要我們知道這種背景,自然就會知道,為什麼劉家軍全是刺頭,而且老弱過半了。

隻要我們知道這種背景下,自然就會知道,張家軍全是精銳,而且都緊跟中央政府,也就不會奇怪了。

一切是顯然的,中央政府按王牌軍的待遇改編一支雜牌軍,雜牌軍自然容易接受比較苛刻的改編。因為放棄一部分獨立性,會擁有更多實惠的東西。

問題是,中央政府按雜牌軍的待遇改編雜牌軍,雜牌軍自然不會接受比較苛刻的改編,因為放棄一部分獨立性,什麼好處也沒有,憑什麼呢?

在擴編時,張家軍之是以能夠提出這種條件,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趙構掌握着龐大的文官系統、經濟資源,卻沒有建構起自己的嫡系王牌軍。

在這種背景下,張家軍就是未來的王牌軍,雜牌軍進入張家軍後,裝備待遇自然就是按王牌軍标準來實作。

因為類似的原因,張俊提出比較苛刻的改編計劃,叛軍、地方雜牌軍也會紛紛響應的。

當然了,就劉家軍那種待遇,劉光世想全面改編雜牌軍,雜牌軍肯定都會大呼小叫的。

因為,你給我們這麼一點好處,就想讓我們放棄自由,你未免也想得太美好了。

張俊所率的張家軍,真的是南宋第一強軍嗎?

當張俊的軍隊人數達到三萬人時,似乎已觸到了天花闆。因為他的軍隊最精銳,裝備最精良,如果還要一個勁兒地擴編,就有可能尾大不掉。

是以,看到劉、張、韓的軍隊編制越來越大時,有人就出來勸趙構收兵權,趙構對此明确表示反對。

戊辰,帝謂輔臣曰:“議者多言諸大将不宜益兵。漢高祖定天下,諸将兵至十數萬,未嘗以為疑,故能成功。今劉光世、韓世忠兵才各五萬,張俊不滿三萬,議者已患其多,此不知時宜也。

對于帝國政府而言,一支中央軍的編制,應該保持在什麼範圍,實在是一個問題。

編制太大了,是有可能尾大不掉,可如果編制太小了,每次大戰都需要衆多中央軍協同,這也會影響軍隊的戰鬥力發揮。

總的來說,一支規模巨大的軍隊,比衆多小規模的軍隊聯合起來,更容易産生巨大的戰鬥力。

是以,在中央軍擴編期間,趙構認為一支中央軍的編制應該盡量大一些,于是張家軍的規模,随後還在不斷擴大。

是以,在大家的争議聲中,趙構又把史康民、王林的軍隊調撥給了張俊。

前三日,诏以忠銳第九将史康民、第十将王林所部益俊軍,又令第二将張守忠受俊節制,故言者及之。

總的來說,張俊的部隊,人員成分比較簡單。

張俊最初的基本盤有一萬人左右,後來從張用、李允文的軍隊裡,精挑細選出不到兩萬人。

此後,撥過來的人馬,也全是中央政府經過改編的。這種部隊的組織結構,顯然要比劉家軍強得太多。

張家軍的主要将領,大都是張俊的老部下,絕不像劉家軍的主要将領,全是後來招安來的叛軍首腦。劉家軍中,比較著名的叛軍首腦,我們前面已盤點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張家軍中,比較著名的、還能獨當一面的叛軍首腦,大約就是張用、李橫兩個人,其他人基本都被擠壓到了邊緣地位。在這種背景下,張家軍自然是容易緊跟中央政府的步調。

年主和議,與秦桧意合,帝厚眷之。其麾下将佐,若楊存中、田師中、王德、趙密、劉寶,皆建節钺,或至公師。

對于這種結果,傳統的曆史的解釋是,張家軍後來投靠秦桧,是以才會有這種結果。

隻要我們知道這種基本事實,大約就會知道,劉家軍戰鬥力不強、政治可靠性不高、動不動呈現出烏合之氣,絕不是簡單的因為劉光世能力弱于張、韓、嶽等人。

因為在南宋收歸兵權時,張俊為代表的張家軍緊跟中央政府的步調,是以他們的結局,整體而言是最好的。

問題是,南宋收歸兵權的行為,在傳統曆史書中,就是趙構、秦桧破壞南宋國防的行為,張俊積極配合中央政府收歸兵權,自然有漢奸、賣國賊的嫌疑。是以,張家軍在當時風光無限,在曆史上卻是臭名昭著。

張俊所率的張家軍,真的是南宋第一強軍嗎?

張家軍雖然是趙構一手培養出來的,也是中央軍中的王牌,但是當他的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也流露出尾大不掉的傾向。

有一次,韓世忠想讓張家軍中的趙密協助自己完成一項軍事任務,南宋中央政府同意了,但是張俊說什麼也不同意。因為張俊認為,這是韓世忠想借機吞并自己的軍隊。

我們必須得知道,南宋中央政府這是在調動中央軍啊。

什麼張家軍、劉家軍、韓家軍、嶽家軍,在沒事介紹自己時,你這樣說一說是可以的。中央政府調動你時,你竟然敢流露出這種想法,那可是另一回事了。

趙密是中央軍的将領,絕不是張家軍的将領。

問題是,當時的張家軍多少就是有點尾大不掉了,是以張浚以宰相之尊坐鎮前方,竟然就是無法調動趙密。

最後,趙鼎說了,什麼張家軍、韓家軍?現在就調趙密率部到帝國都城,讓他負責皇帝的安全,我看他張俊敢不同意?

面對這種調令,張俊自然不敢拒絕。因為,你連這種調令也敢拒絕,那你真以為張家軍就是你張俊的私軍了。

趙密進入帝國都城後,中央政府讓禁軍首腦楊沂中率部協助韓世忠。

辭以兵少,欲摘張俊之将趙密為助。浚以行府檄俊,俊拒之,謂世忠有見吞之意……鼎謂浚曰:“世忠所欲者趙密耳,今楊沂中武勇不減于密,而所統乃禦前軍,誰敢觊觎?當令沂中助世忠,卻發密入衛,俊尚敢為辭耶?”

張家軍的這種作派,有一次表現得更加淋漓盡緻。

趙構感覺張家軍有了尾大不掉之勢後,就想通過提拔張家軍進階将領的方式,削弱張俊的軍權。

當時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人是王庶。張俊就赤裸裸的托人給王庶帶了句話。總而言之,你敢繞過我,指揮我的小弟?我實在想知道,你這個樞密副史能當多久?

王庶對此報以了強硬的回答,但是盡管在嘴巴上不落下風,在實際行動時,王庶終究還是不敢再這樣幹了。

時朝廷以諸将權重,欲撫循偏裨以分其勢,張俊覺之,謂行府錢糧官、右通直郎、新監行在榷貨務劉時曰:“君為我言于子尚:易置偏裨,似未宜遽;先處己可也,不知身在朝廷之上能幾日。”庶聞之曰:“為我言于張十:不論安與未安,但一日行一日事耳。”俊不悅。

從這兩件事,我們大約可以看出來,趙構收歸兵權的必要性。因為再這樣發展下去,幾大中央軍難免有私家軍發展的傾向。

要知道,張家軍畢竟是中央軍的王牌,是以與政府分庭抗禮的動機、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其它軍隊還不如張家軍,那就更不用說了。

張俊所率的張家軍,真的是南宋第一強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