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哥說車 骰子】零首付、野雞車展、優惠注水……在汽車消費上,各種黑心商家挖的坑可謂數不勝數,消費者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着了黑心廠商的道,割肉賠進去大幾千甚至大幾萬。在查閱過幾類頻繁出現的汽車消費陷阱後,《道哥說車》編輯根據其特點做了分類。

最長線超低首付陷阱:提車一時爽,還款火葬場
名字一簽,檔案一合,車子一開。零首付、一成首付購車讓消費者花白菜價提車的美夢成真。但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超低首付背後套路深。
以一成首付購車為例,其實一成首付購車,就是以租代購的另一種方式而已。而商家介紹的一成首付,基本上交的都不是首付,具體應該叫做租車押金,一般情況下,不管是什麼押金,都應該是能退的,但是商家實際退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還有就是第一年的月供,從本質上來講,應該叫做用車租金,從第二年開始才算還月供。
此前有車主小王以零首付的方式,購買了一輛市場價12萬元左右的2018款廣汽傳祺GS4。第一年償還完4萬多元的貸款後,小王無力再繼續償還,仔細浏覽了購車合同後,小王發現其第一年償還的40800元并不屬于分期購車款,而是被劃分到了給平台的租車款項之中。“相當于我前面的錢白給,屬于租車,我還要按原價零首付購車,從2020年開始還36期,相當于已經完全溢價了,相當于我花16萬多買一個廣汽傳祺GS4。”
除月供外,低首付購車還需償還貸款利率,綜合年化利率大概在12個點左右,而現在很多新車,都是廠家貼息免息的。而既然是以租代購,車輛也自然無法上個人戶,隻能上公司戶,換句話說就是,這輛車并不屬于消費者個人的,消費者隻有使用權。一旦出現事故,消費者還需償還高額折舊費。
最牛皮糖野雞車展陷阱:交完定金再忽悠個巨額續保費
此前有媒體報道,有消費者在車展已經繳納了兩萬元定金,但到提車時,銷售顧問卻變了卦,要求其繼續繳納兩萬元的GPS費用和續保金,否則無法提車。而消費者在投訴過程中發現,此類情況并非個例,此前已經有人組建了好幾個維權群,有上百位消費者遭遇了類似的情況。
在一番調查後,媒體發現被投訴公司有着許多共同特點,他們雖然挂着汽車銷售公司的牌子,卻沒有汽車展銷大廳,也沒有新車可出售,實際上,他們都是代售汽車的“中介公司”。某4S店銷售人員甚至坦言,這些公司在車展上拿到訂單後,轉頭會向正規的4S店詢價,進而賺取差價。
來自深圳的林先生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擾。去年10月,林先生在一車展上傳遞訂金5000元預訂了一輛第二代廣汽傳祺GS8,合同約定12月31日未提車可以退訂金。等車期間,林先生始終無法在app上查詢到車輛排産的資訊,11月底,銷售吳某又通知其如果想要排産必須在app上重新付款8888元。
林先生有理說不清:“12月31日,合同約定日期已到,該店無法交車,甚至還沒有排産給我,我聯系銷售要求退款,銷售多次拖延,不是回報經理就是經理今天沒上班,一直拖延時間,經過四天溝通都無果。銷售給出的答複是,我沒有補交第二筆訂金,是以第一筆訂金合同到期了沒有車傳遞給我,是我的問題,訂金也不退給我。”
對于此種耍賴皮不講理的中介公司,消費者不僅維權困難,而且就算費盡千辛萬苦讨回了錢,也有被對半砍掉定金的風險。
最隐蔽零公裡陷阱:拔掉路碼表、傳感器,舊車變新車
個别汽車經銷商在賣車時會拔掉試駕的裡程表和傳感器,營造裡程表接近零公裡的假象,誘導消費者将其當作未上路的新車購買。事實上,這輛車曾行駛過很長一段路程。由于手法隐晦,車輛外表變化不大,消費者往往難以辨識。
是以,消費者在購車時為避免陷入零公裡陷阱,可以從輪胎、發動機、水箱等多方面驗證。零公裡新車的輪胎是完全沒有磨損,隻會在輪胎制造過程中産生細小的痕迹和刺疙瘩。此外還可打開發動機罩,觀察發動機缸體、缸蓋、油底殼之間是否漏油;水箱周圍是否有水漬;電池樁頭附近有沒有污染和腐蝕等。
最變臉陷阱:水貨車、事故車、舊車以次充好
售車時部分不良汽車經銷商為了将汽車賣出高價,會故意隐瞞汽車的“前世今生”,其中花樣層出不窮。
一些經銷商會将國外的“水貨車”翻新,然後按照新車的價格銷售。此前有從事IT工作的黃某購買了輛某品牌的進口車。行駛兩個多月後,其愛車出現了無法提速、上坡時排氣管冒黑煙等問題。在與經銷商理論時,對方表示:“你這是‘水貨車’,在中國既無配件、也不保修。”由于當時經銷商答應購車時便宜4.8萬元,但不開發票,黃勇最終有苦無處訴。
此外,在某些汽車市場,少數汽車經銷商往往将被撞的事故車重新修理,以新車或二手車名義出售給顧客。
最小便宜優惠注水陷阱:一頓操作猛如虎,查價一看兩毛五
為吸引使用者購車、營造購車讓利的假象,部分不良經銷商會向使用者附贈大量“精緻”汽車用品,而這些贈品裝飾大多包含水分,其實際價值往往在經銷商宣傳的标準上大打折扣,以次充好。一汽車銷售人員表示,一些汽車經銷商贈送的配置号稱進口或優質産品,其實是一些品質極為低劣的廉價産品。将普通的貼膜、地膠、皮椅等價格翻番,以“購車贈送××元豪華裝飾”誘惑消費者。
消費者在選購這些有“大禮包”贈送的車型時,應該首先向比較了解市場的朋友咨詢一下,或者親自去汽車裝飾市場看看這些“禮單”上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之後再做選擇。
面對汽車銷售的種種陷阱,消費者也需擦亮雙眼,拿起維權武器勇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