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百萬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多國,歐洲嘗到俄烏沖突苦果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于洋 青木 任重 柳玉鵬】美國副總統哈裡斯10日的華沙之行,并沒有滿足波蘭想通過美國把自己的米格-29戰機交給烏克蘭的心願,事實上,美國雖然一直為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呐喊加油,但并不願意被拖入與俄羅斯的直接沖突中。連日來,湧入烏克蘭鄰國的難民規模,喚起了人們對前幾年叙利亞、伊拉克和北非戰争後,大批難民前往歐洲尋求庇護畫面的回憶。歐洲人發現自己再次陷入了“跟着美國挑起一場戰争,卻要由歐洲獨自埋單”的尴尬。美國帶頭禁止進口俄羅斯油氣,更令歐洲人左右為難。歐洲大約40%的天然氣和25%的石油來自俄羅斯,而美國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少得可以忽略不計,軍事沖突令疫情下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不少國家的物價已經漲到“令人心痛”。“曆史殘酷地回來了”,英國《衛報》10日稱,烏克蘭戰事将考驗歐洲的承受能力,“歐洲顯示出了充沛的政治活力,但有時缺乏戰略冷靜,這令人擔憂”。

數百萬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多國,歐洲嘗到俄烏沖突苦果

美國副總統哈裡斯(左)與波蘭總統杜達(右)

波蘭邊境出現“第二大城市”

“歐洲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描述說,自俄烏軍事沖突爆發以來,已有超過200萬人逃往歐盟,絕大多數人湧向歐盟東部國家。每3秒鐘就有2名烏克蘭人進入波蘭。目前抵達波蘭的約140 萬人将在邊境“建立該國第二大城市”,波蘭官員估計,到下周,這個“城市”的人口可能會超過該國最大城市華沙。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稱,大多數烏克蘭難民逃到了波蘭,還有為數不少的難民進入了鄰近的匈牙利、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華爾街日報》稱,其他歐洲國家也在為難民的湧入做準備。意大利是歐洲烏克蘭族人最多的國家之一,它表示未來幾周可能會有80萬難民抵達。英國已經接收了大約 300 名烏克蘭難民。德國内政部發言人說,截至9日,已有超過8萬名烏克蘭難民在德國登記。

波蘭媒體預測,随着戰争的繼續,将有三四百萬難民穿越邊界進入波蘭。10日,《環球時報》記者在波烏邊境采訪時發現,一些較小的邊境口岸難民數量相比前幾天有所減少,為難民設定的帳篷也在陸續移出,但在梅迪卡這樣的大邊境口岸,難民依然擁擠。由于缺乏統一組織,波蘭邊境的物資發放和難民救助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目前,波蘭将大部分難民疏散到華沙、盧布林等大城市,但随着難民數量的增加,一些中小城市也将迎來難民潮。

波蘭《共和國報》稱,大量湧入的難民已經讓波蘭的鐵路線和火車站處于癱瘓狀态。很多難民滞留在火車站内,給波蘭的城市交通和市民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負擔。由于接收難民期間波蘭取消了新冠肺炎的檢測措施,媒體擔心波蘭将迎來新一波的新冠肺炎和流感疫情。

上周,歐盟宣布将撥款5億歐元用于人道主義援助,但波蘭副外長雅布隆斯基表示,這點支援力度“肯定是不夠的”。

哈裡斯回避了戰機事件

“盡管發生了戰機事件,但哈裡斯說美國和波蘭是‘團結的’”,CNN10日稱,美國副總統哈裡斯當天到訪波蘭,在與波蘭總統杜達會晤後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上,哈裡斯說,她這次來波蘭是為了确認美波之間“持久而重要的關系”,并在烏克蘭問題上表達“團結一緻”的立場。但關于波蘭前一天提出借美國之手向烏克蘭提供米格-29戰機遭拒一事,哈裡斯避而不談,隻是強調美國已經在向烏克蘭提供包括反坦克飛彈在内的軍事支援。

《華盛頓郵報》9日稱,捐戰機給烏克蘭“可能遭到俄羅斯的軍事報複”,波蘭讓美國轉交戰機,“旨在将責任轉移給美國”。一名歐洲進階官員也表示,西方官員對波蘭的做法“感到震驚”。《衛報》9日稱,到目前為止,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反坦克和防空飛彈激怒了俄羅斯,但尚未導緻針對任何相關國家的直接報複,波蘭欲向烏克蘭提供戰機顯然更進一步。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0日報道,捐贈戰機的話題暴露了北約内部的分歧。哈裡斯在波蘭還将會見正在華沙通路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随後她還将通路羅馬尼亞。

CNN10日稱,在美國拒絕波蘭提出的将戰機經美國之手移交烏克蘭的“意外建議”後,哈裡斯的任務是緩和與波蘭這個“關鍵盟友”的關系。波蘭的這一提議“給美國制造了一個難題”。哈裡斯還将在波蘭會見烏克蘭難民代表。美國政治新聞網10日稱,她此行并非為了達成任何協定,無論是人道主義援助還是軍事裝備的轉移。

卡達半島電視台稱,歐洲無法就應對烏克蘭危機達成一緻。一些歐盟國家的外交政策是“綏靖”俄羅斯,以換取“中俄關系的分裂”以及改善它們與俄的關系;與此同時,歐盟中的波蘭等中東歐國家尋求軍事對抗俄羅斯。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斯特拉德納稱,這些不同立場導緻俄羅斯“看輕”歐盟的地緣政治力量,不認為歐盟是外交關系的重要玩家。

據歐洲通訊社報道,11日,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将在法國就加強歐盟戰略自主的措施進行辯論,俄烏軍事沖突使得這一課題的緊迫性進一步增強。有民調顯示,俄烏軍事沖突加劇了歐盟群眾的不安全感,當被問及對眼下這場戰事的感想時,大多數受訪者的反應是負面的,其中有31%的人感到害怕,15%的人感到憤怒,11%的人感到悲傷。

歐洲汽油漲到“天價”

随着難民的大量湧入和對俄羅斯的相關制裁, 波蘭物價水準持續飙升,油價更是一周内上漲近1/3。在德國,汽油價格已經漲到每升2.10歐元的天價。許多人抱怨每天上下班的汽油費是過去的兩倍。超市物品的零售價也在呈兩位數甚至翻倍增長,而且許多物品根本買不到。

“戰事的更新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我們頭上。”“德國編輯部網絡”10日稱,目前,政府的所有預算已經達到極限。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9日晚上警告說,如果跟随美國,立即禁止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将導緻德國發生5%的經濟衰退。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9日稱,在美英壓力下,歐洲面臨艱難選擇,即掐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收入讓自己陷入經濟衰退是否值得?歐洲對俄的抵制将意味着油價和水電費上漲,當經濟仍在從疫情中複蘇之際,這将導緻能源危機和經濟衰退。從食品到電力,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已經高得令人心痛。

美國《财富》雜志9日稱,現在,歐洲的能源問題更加緊迫:切斷俄羅斯經濟與其最大貿易夥伴的聯系,到明年冬天及以後怎麼辦?或者甚至到下個月,如果普京反擊歐盟和美國制裁的威脅,以能源禁運來回應呢?歐洲将檢測在戰争狀态下能得到什麼。

美國“一切利好”,歐洲“非常糟糕”

“當歐洲滑入衰退,美國情況卻更好”,德國《經濟周刊》10日說,美國之是以在俄烏沖突中對俄羅斯采取更強硬的措施,是因為對美國本身影響較小。美國經濟的内部彈性和靈活性也較高,而且美國也是能源大國,又主宰世界金融。德國《商報》10日還稱,英國約翰遜政府也“受益于”俄烏危機,在因“脫歐”發生分歧後,歐盟和英國因為俄烏沖突重新坐到了談判桌前。

“美國在推動歐洲與俄戰争”,俄羅斯tsargrad電視台8日報道稱,俄羅斯政治學家伊先科稱,歐洲國家并不想甚至害怕與俄羅斯發生公開沖突。美國推動波蘭和羅馬尼亞向烏克蘭提供他們的戰機,如果這些戰機以波蘭或羅馬尼亞領土為基地參加作戰行動,無疑會引起俄羅斯的回擊。最終,北約國家會卷入沖突。波蘭顯然已經意識到後果,反對美國的計劃。美國正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歐洲與俄羅斯的沖突,并将歐洲推向與俄直接對抗,這将給歐洲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國家》雜志稱,烏克蘭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軍隊中有新納粹組織的國家。“亞速營”最初是由新納粹團夥“烏克蘭愛國者”組成的。烏克蘭警方中也充斥着極右翼支援者。這些極右勢力成功地劫持了“顔色革命”後的烏克蘭政府,将一種偏執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文化強加在這片土地上。而美國正在告訴歐洲其他國家:“我們對此沒有意見。”這令人深感不安。

據俄新社9日報道,俄國家杜馬議員馬特維切夫稱,美國希望通過烏克蘭沖突達到兩個目的:消滅斯拉夫人和給歐洲經濟造成打擊。他說,現在由于對俄制裁,歐洲的能源價格已經大幅上漲。如果俄羅斯采取報複措施,停止能源供應,歐洲經濟将直接崩潰,至少會萎縮 20%。在這種情況下,一半的資本将從歐洲逃到美國。同時,美國人将以5倍于俄羅斯天然氣的價格從供應歐洲天然氣中獲利。“這對美國人來說一切利好,而對歐洲人來說是非常糟糕的前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