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小提琴,這兩樣缺一不可!

對于一個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來說,除了能掌握優美純正的發音、熟練精湛的技巧外,還必須對音樂藝術有高度的敏感和刻意的追求,以及獨特的風格和創新精神,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好的樂感。

學習小提琴,這兩樣缺一不可!

一個多才多藝、有着廣泛藝術興趣并以音色變化美妙精緻、音質優美超人的美籍俄國小提琴家米爾斯坦認為:“天才必須具備兩條,第一是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充滿感情的演奏;第二是要通過專心而穩定的學習,獲得好的演奏技巧”。他認為:“有的提琴家技巧很好,但缺少細緻的表現力;有的提琴家對音樂有良好的感覺,但缺乏表現手段——高度的技巧”。

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同樣認為:“一個好的演奏家應當讓完美的演奏技巧和可以使每個人了解、信服的音樂表現能力結合在一起”。由此看來,樂感和技巧兩者缺一不可,而很多小提琴演奏者往往對前者是重視不足的。

有人說樂感是天生的。其實所謂的先天條件,所謂的天才,實際上是指比—般的孩子在對音樂的了解和接受能力上更快些而己。而這一切,是和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客觀因素分不開的。當然也有不少出身名家的子弟,盡管有着超越一般的優越條件,但卻并未成才,其原因就在于主客觀條件并未統一,或者根本沒有從事音樂專業的願望。

學習小提琴,這兩樣缺一不可!

有的孩子拿起琴來,從心裡就有歌唱的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處于一種樂觀、自信、松弛以及有着強烈表演願望的狀态。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對樂曲能很快得心應手,這種才能的顯露非常可貴,但它決不是樂感的全部展現。

另有一些孩子,過多注重自己演奏的外在表現,在家長充滿自信的節拍下。搖擺着身子,晃動着腦袋,演奏着《維瓦爾迪a小調協奏曲》,盡管在能力上還有些難為了孩子,但人們仍可能被其幼小的天真可愛而鼓掌稱好。可是到了七八歲,人們就會感到這些無目的搖晃完全是多餘,而到了十幾歲,你就會感到這種自得其樂的搖晃是多麼的讨厭。這是因為人們需要的和追求的終究是美好動聽的樂聲,而不是那些外在做作的“形體表演”。那些在演奏中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一切動作,隻有在和音樂的表現完全自如的、恰如其份地融合在一起時,才能真正地有助于感染觀衆。

樂感的好壞,既反映在對作品的了解上、對風格的掌握上,同時又展現在對樂曲的處理上,而這一切都将通過歌唱般的演奏表現給觀衆。一個初學琴的孩子,很難能懂得巴赫、莫紮特、貝多芬之間作品風格的差別,當然更不可能懂得古典作品和現代作品在音樂處理和演奏方法上的截然不同。

學習小提琴,這兩樣缺一不可!

不管有什麼樣的才能,都有一個“需要努力學習、感受”的問題。作為指導教師,除了教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教音樂,包括作品内容、時代風格、曲式結構、演奏方法等等,使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用心歌唱。

把有些音樂個性和想象力展現得較晚和較慢的學生,看成是毫無希望而放棄教師的責任,這是完全錯誤的。但如果對學生采取一句句模仿式的教學,其結果必然也會使學生的演奏平庸和毫無個性,他們将始終找不到那種微妙的音色上的變化。

是以,對學生來說,應該要求他們多聽:從不同的演奏家的風格、進行中,去尋找最好的音樂表現;多想:從作品中去研究、分析不同的弓法、指法的科學性;多練:從各種練習中去認真思考和尋求最能表現作品要求的演奏手段。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個音符,包括那些強、弱、快、慢,以及作曲家譜面上所标明的一切表情記号,用最大的努力去展現作者本身所要表達的音樂内容。

學習小提琴,這兩樣缺一不可!

每一個演奏者,隻要以認真學習的态度,随着年齡的增長、文化的提高、視野的開闊、知識面的拓寬、了解力的加深,樂感是會豐富的,而這正是一個演奏者音樂靈魂的升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