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2010年4月某天,北京京都信苑飯店會議室裡,一場彙集了衆多文藝界知名專家學者的高規格研讨會正在進行,研讨對象則是即将在C站一套播出的《鄉村愛情4》。

在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當衆批評鄉愛4是“僞現實主義”。正在現場的趙本山聽後撇撇嘴說:

不如您寫個劇本,自己拍一個,如果收視率比我高,我當時就給您跪下。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當一介草根成長為更夠蔑視,甚至是無禮蔑視某種官方話語的存在,這也許是趙本山一生中最意氣風發的時刻。然而,此時又成為了某種轉折點。在此之前,趙本山是上了20屆春晚的獨幕喜劇王、身家10億的影視産業大亨。在此之後,是備受争議的2011年最後一次春晚之旅,以及詭異的動蕩、争議和隐退。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獨幕喜劇之王——趙本山。他陪伴了我們的青春,卻又消失在成長之後。他是一位演員,又是一位坐擁十億商業帝國的商人。他見證了一個時代,解讀他,也就解讀了一個時代的榮光與失落,發展與轉折。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01 從“第一瞎”到“獨幕喜劇王”

在25歲之前,趙本山根本不敢想象自己這輩子能成為什麼大人物。他出身貧寒,5歲喪母,父親外出謀生,年少的他一邊吃着百家飯,一邊跟着瞎子二叔學彈唱。憑着驚人的天賦,17歲就進了鄉曲藝團。當時的趙本山,最大的願望就是這輩子不用種地,能靠唱曲兒吃上飽飯。

轉折出現在1982年,那一年,計劃生育成為國策,大城市鐵嶺的群藝館館長響應國家号召,寫了出宣傳計劃生育的戲,叫《摔三弦》,主人公是位算命的瞎子。這個角色仿佛為趙本山量身定制。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果然,趙本山憑借足以亂真的表演一炮而紅,半年裡巡演1000多場,人稱“東北第一瞎”,名号開始在山海關外叫響。這是時代送給他的第一個禮物。

當時的東北,依舊有着共和國長子的餘威和驕傲。自家出來的明星,自己得捧。是以當1987年,已經憑借《虎口脫險》在春晚聲名大噪的姜昆來東北演出時,也有老鄉在台下起哄:

你不行,不如我們的趙本山。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虎口脫險》劇照

這一哄,哄出了一位獨幕喜劇王。

當年,趙本山在姜昆的引薦下參加了國慶晚會。不過,上春晚卻又等了三年。當時鐵嶺文工團急的讓趙本山搬着一箱茅台去北京送禮,結果老趙壓根沒找到C站門兒往哪開,在北京瞎轉了6天,一天整一瓶茅台,喝完就回來了。

終于到了1990年,趙本山在春晚憑借《相親》讓全國人民認識了他。緊接着兩年的《小九老樂》、《我想有個家》,各個出彩。趙本山在春晚的頭三年,婚姻主題貫穿始終,算是緊跟了時代潮流。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小九老樂》劇照

而在現實生活中,老趙也跟了一把潮流。1993年,他與結婚14年的發妻離了婚,理由是:

沒感情了,不能繼續騙她。

02

90年代初的中國,正經曆着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一邊是前所未有的農民進城務工潮,一邊是下崗這個新鮮詞兒開始在東北國企大院裡不安地流傳。

文藝界也緊跟時代節奏,90年黃宏靠着《超生遊擊隊》裡的“盲流”,人氣一度超過了老趙。但到了98春晚,一句“勞工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又讓他永遠失去了東北老鄉的人心。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而此時的老趙,正在緊跟90年代初的另一樣風潮——下海。1993年,趙本山的走穴出場費已經漲到了每場十萬,但用他自己的話說,靠這個積累太難了,總不能365天見天兒演啊。于是,他在沈陽成立了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

說是藝術開發,但初為商人的趙本山,做的是文藝毫不相幹的倒賣煤炭的生意,将鐵嶺的煤賣給本溪的鋼廠,東北話叫“對縫兒”。

在東北這個人情社會,趙本山這張人盡皆知的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人人都願意見見這位自家出來的春晚紅星,從來吃不了閉門羹,再加上老趙的海量,一頓酒下來,沒有搞不定的事兒。此後,趙本山用同樣的模式做起了果茶、木材、鋼材生意,在90年代就積累起了數千萬家産。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而在春晚的舞台上,趙本山連續幾年貢獻了我心目中最好的作品。有諷刺大吃大喝的《牛大叔提幹》、《三鞭子》,以及展現新時代幹群關系的《拜年》。也是從此時起,低頭、鍋腰、鴨舌帽、中山裝的農民形象跟了老趙一輩子。

時至今日,我仍記得《牛大叔提幹》裡的金句“蝦扯蛋”,《拜年》裡“産房傳喜訊”的範鄉長,還有《三鞭子》最後趙本山的那一跪,跪出了億萬農民千百年的辛酸。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三鞭子》劇照

不過很多年後,趙本山面對媒體說,他并不喜歡《三鞭子》,太說教了。此後,他在春晚再無這種力量的作品。

當時間來到90年代的最後一年,獨幕喜劇《昨天、今天、明天》真正奠定了趙本山在春晚的無雙地位,白雲黑土就此出道。據說在這之後,每年春晚導演上任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去東北先拜一拜獨幕喜劇王的碼頭。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白雲黑土就此出道

春晚的成功,給了趙本山更大的舞台。真正的本山商業帝國,即将啟程。

03

2001年年三十兒,趙本山和兩位老鄉——範偉、高秀敏上演了經典的《賣拐》,聲望再上一層樓。幾天後的正月十五,回東北散心的他受闫學晶邀請,看了一場二人轉。

在闊别這一民間藝術十年後,台上的張小飛一出《傻子拉媳婦》,逗得趙本山一邊狂笑,一邊往台上扔錢。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張小飛

當天夜裡,趙本山失眠了,他發現相比煤炭、鋼材的對縫兒生意,二人轉才是他永遠的根。辦比賽、收人才、拍電視劇、建藝術團,一連串規劃在他腦海中迅速成型。未來風光了10年的本山傳媒集團,讓他一晚上就想明白了。

2個月後,第一屆本山杯二人轉大賽開幕,趙本山掏了100多萬,換來了唐鑒軍、王小利、王小虎等第一批趙家班,未來的象牙山F4,湊齊了一半兒。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再過2個月,趙本山站在了C站影視中心的大門口。此時的老趙,誰能不給他幾分薄面。于是,中心主任李培森給了一個劇本,老趙又請禦用編劇何慶魁加進了二人轉元素,定名《劉老根》。趙本山與春晚結緣21年,隻有1994年作品被斃,而那個被斃的主人公,就叫劉老根。

最終,這部劇投了500萬,轉年就被C站爸爸買下,紅遍中國。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辦比賽、拍電視劇,全都順風順水,下一步就是拉起人馬了。2003年,趙本山找到遼甯某上司,表示要辦一個民間藝術團,不要編制,挂靠一下就行。上司很支援,問要不要撥點錢。老趙當場表态:

一分錢不用國家花,别找我要招待票就行。

當年12月,趙本山建起了沈陽劉老根大舞台,但初期經營也并不順利。主要問題一是“老百姓習慣了要贈票,甯肯花錢請喝酒,也不花錢看戲”;二是城裡人還不認二人轉。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東北的人情社會讓趙本山一路順風順水,卻也讓他不得不拉下黑臉拒絕人情贈票。那段時間,老趙着實得罪了不少人。至于不認二人轉,沒關系,認人就行,他從二人轉大賽上收的一幫徒弟,馬上就要成為東北大地上的紅人了。

04

從2002年《劉老根》首播開始,趙本山的影視帝國就一發而不可收。04年,馬大帥宇宙揭幕,至今被奉為神作;到了06年,鄉村愛情橫空出世,象牙山江湖就此開啟。

趙本山太聰明了,這些泛着土味的農村系列劇,一邊滿足了城市閱聽人的獵奇與情懷,一邊激發了農村閱聽人的親切與好感。而在更宏大的層面上,又迎合了新農村建設的國家叙事。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馬大帥》劇照

三方合力之下,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三大系列幾乎包攬了C站黃金時段,每部必播,每播必火,也都錄得了遠超新聞聯播的收視率。而由此帶來的利益,除了每部劇數千萬的盈利之外,還有參演徒弟們的人氣飙升。他們白天拍戲,晚上在劇場演出,憑着在熒屏上聚起的人緣,劉老根大舞台逐漸一票難求。

至此,趙本山商業帝國的産業鍊逐漸成型,他打造了統一的劉老根IP,然後通過比賽發掘演員,送到爆款劇集鍍金,再反哺線下劇場演出。到了2007年,全國劉老根大舞台總收入已達5800萬。另一邊,春晚舞台上的趙本山将大忽悠和白雲黑土打造成系列,聲望攀至頂峰。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忽悠”系列

轉過年的08春晚,主持人朱軍在趙本山登場前即興互動,問觀衆最期待看到誰,全場齊聲高呼趙本山,這無疑是官方對春晚之王的強力背書。同年,老趙斥資55萬入讀長江商學院。一邊是演員的天花闆,一邊是商人的頂層圈,此時的趙本山,說是娛樂圈第一人也不為過。

但是人在巅峰,最怕的就是飄飄然。精明如老趙,也不例外。

05

2010年春晚,趙本山的獨幕喜劇《捐助》起了争議,整個作品不那麼好笑了,越來越多的徒弟上來鍍金了,植入廣告也多了起來。國窖、搜狐、三亞三大金主一共掏了1200萬,據說C站和老趙各拿了一半兒。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而當年最勁爆的新聞,則是趙本山斥資2.8億,成為内娛擁有私人飛機第一人。随後,本山傳媒宣布13億投資“東北風格,兼具海南風情”的海南博鳌影視基地,消息一出,又是滿城熱議。

此時的本山帝國,劉老根大舞台一年營收超2.5億。影視劇方面,僅鄉村2一項,錄入播出費4000萬、版權費500萬,再加上每條80萬的貼片廣告和蒙牛等贊助商近千萬贊助,純利也在6000萬以上,媒體開始給老趙沽出10位數以上的身價。

轉過年來,劉老根會所京城高調開業,張柏芝坐着老趙的私人飛機從香港趕來,張藝謀、馮小剛、姜文、宋祖英星光閃爍。敏感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嘉賓通道,最低18萬一天的價格,彰顯着老趙的某種心理變化。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但這種變化沒有維持多久,故事突然走向詭異。2014年,老趙缺席北京文藝座談會,随後遼甯、鐵嶺同樣缺席,各種傳言開始在網際網路上發酵。人們開始談論他如今的财富、過去的隐秘,和那句霸氣的“過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

随後,C站帶頭,地方台跟進,紛紛與本山傳媒解約割裂,似乎所有人都聞到了山雨欲來的味道,然而一切又迅速偃旗息鼓。次年元旦,趙本山先後亮相沈陽和北京。面對鏡頭,他淡然的說:

人生中有一點議論,很正常。

此後,除了2016年參演賀歲片過年好之外,趙本山消失了5年。直到2019,劉老根3時隔15年終于接上了檔,劇中的趙本山卻早已滿頭白發。同年,曾經名震江湖的本山傳媒悄然更名為遼甯民間藝術團有限公司。再往後,老趙就隻在女兒徒弟的直播裡偶然出鏡了。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劉老根3》劇照

一代獨幕喜劇之王、影視大亨、江湖大佬,就這樣告别了公衆視野。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06

今年,趙本山64歲了。對于演員來說,這個年紀正是創作的黃金期,但如今的老趙早已是隐退狀态。可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很難為他的藝術生涯做一個總結。

唯一能确定的是,趙本山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隐喻和象征。他在90年代農民工的奔波中崛起,在2000年後新農村建設的火熱中走向頂峰。他的獨幕喜劇和影視填補了農民在話語權上的空白,順應了國家發展的程序,即便之後他擷取了另一重企業家身份,農民也依舊是他的底色。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趙本山創作的後期,鄉村逐漸脫離了真實的樣貌,那些鏡頭裡山清水秀的田園和緻富有道的鄉村經濟,如同經過美顔修飾的“旅遊度假村”。以農民自居的趙本山,迎合的卻是城市階級的審美與權力。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象牙山夜景

事實上一路走來,趙本山從來不缺争議。尤其在春晚生涯的後期,寡淡的作品引得部分觀衆一度審美疲勞,換掉趙本山的呼聲也逐漸高漲。

但當老趙真的離開了舞台,人們才發現,每到萬家團圓的三十兒夜,我們還是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他。而我們想念的,也許是年幼時的美好,也許是一家人圍坐的溫暖,也許是某位當年一起看春晚,現在卻再也見不到的親人,也許是長大後就離我們遠去的單純歡笑。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和大家一樣,我也懷念趙本山,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趙本山在接受楊瀾采訪時說的一句話:

春晚的唯一主題,就是帶給人快樂,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從來沒有快樂過……
“本山帝國”興衰史:從制霸春晚到傳媒帝國,農民趙本山的江湖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