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南韓媒體報道,今天早些時候根據南韓總統選舉得票統計結果,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尹錫悅以48.58%的得票率戰勝另一位候選人李在明,成功當選總統。這意味着經過兩個月的短暫過渡期後,尹錫悅将馬上接替文在寅的一切事務,重組内閣開啟南韓新的總統模式。而尹錫悅本人也有一段“傳奇履曆”,他因為曾經親手将兩名前總統李明博和樸槿惠送進監獄而受到群眾關注,他的任職經曆也為這次勝選創造了決定性條件。
然而韓媒起底尹錫悅的背景,卻和美國的一位大人物副總統哈裡斯非常相似:兩人都是以法律學曆出身,從政後擔任多年檢察官;然後同是從檢察長這個位置上“一次性”跳到總統(副總統)高位,期間沒有任何國家高層任職經驗。又很巧合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的副總統和南韓的總統至少都進過國會擔任至少一次議員,大部分都有在黨内特殊機構擔任重要職務的履曆,而他們兩人在這方面全是空白。
而關注中韓關系的人士難免要注意一個問題:作為對華溫和派和強硬派的分界線,尹錫悅與李在明在發展對中國關系主張上差别可謂巨大。李在明堅持要走“南韓自決”的道路,争取軍事主導權并和中國穩定發展關系,拒絕所謂的“美日韓同盟”;而尹錫悅則表态要走偏向美國的路線,對于敏感的“薩德”部署問題上,他還向中國放狠話稱:雖然中國對這件事很敏感,但為了國防要求,目前的一個“薩德”根本不夠,要放棄文在寅執政時期承諾的“三不原則”,追求将這種武器部署在距離首爾更近的地方,韓媒認為此舉将會徹底重置中韓兩國的關系。
在尹錫悅獲勝後的首場記者會上,他對中、美、日三國未來發展關系定義都做了大緻路線闡述。尹錫悅認為南韓和中國應該保持“互相尊重”的原則,而和日本關系則要“面向未來”,且要認真思考韓日關系這個問題,把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兩國未來一代青年的追求作為重點。對于美國尹錫悅則堅決表示重建“美韓聯盟”很有必要,雙方今後必須要強化全方位的戰略同盟關系,他還第一時間和拜登通了電話。
值得一提的還有,盡管尹錫悅的高層政治經驗為零,但他利用這點主打自己“不懂主流政治,不和南韓政客有深層關系”的“清流主義”政治旗号,博得了痛恨财閥政客勾結的南韓群眾的好感。有人憂慮在尹錫悅上司下的南韓會抛棄前政府的地緣政治路線,僅憑自己的個人喜好将南韓越來越陷于美國的控制中,且他揚言要對前政府的積弊進行“清算”,也會影響到前總統文在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