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格力造車結果出來了,本以為董明珠被騙珠26億,原來她更高明

董明珠可以說是一個大陸比較出名有且的女性成功企業家了,盡管她現在已經快70歲了,但依然是格力的掌舵人。一直以來,人們的對于她的評價都是比較高的。而董明珠能夠在整個公司運轉過程中,把握好每一次的方向。也是讓很多企業家非常欽佩的。

格力造車結果出來了,本以為董明珠被騙珠26億,原來她更高明

▲董明珠

董明珠

格力電器可以說是能夠代表大陸電器一樣的品牌存在。人們對于董明珠的印象,也是非常雷厲風行,英勇果斷的女強人。針對各種質疑和輕蔑,董明珠都是直面應對。而作為她的員工,各項福利待遇也絕對不會比其她公司的差。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讓董明珠每一次行動都能夠引起商圈以及各大媒體的注意。在五年前,董明珠收購了銀隆新集團,這一次收購,其實沒有得到公司高管的同意,可以說是相當不被看好,也算得上是備受争議。

當時格力公司集團董事拒絕了這樣的行為,不過董明珠非常堅持,自己出資,再找了自己的大佬朋友們一同拿下了銀隆新集團。花了26億,拿下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居然直接跑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現狀,讓很多人更加認為董明珠的決定是錯誤的。認為她白白浪費了這十幾億。但實際上,擁有了銀隆集團的技術之後,已經讓格力開始了自己新的版圖——锂電池和新能源。

格力造車結果出來了,本以為董明珠被騙珠26億,原來她更高明

合作分歧

其實在最開始,銀隆集團的老總就是靠着自己手裡的技術钛酸锂電池,向董明珠進行宣傳自己的東西怎麼怎麼好,在未來能夠有多大的影響,這和董明珠對産業更新轉型的想法不謀而合。是以董明珠才願意進行一次嘗試,順應時代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業務。

這也就是為什麼董明珠一定要不顧高管的反對,還能夠說服劉強東和王健林加入到其中。或許因為這一點,銀隆集團老總和董明珠在産業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沖突,最後甚至直接鬧翻了。

格力造車結果出來了,本以為董明珠被騙珠26億,原來她更高明

▲合作分歧

發展新業務

但這并不影響,董明珠對未來自己想要發展的目标。雖然現在都在說,魏銀倉欺騙了董明珠,但他們之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也都是看不到的。現在看到的是,董明珠用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完全掌控了銀隆新集團,讓銀隆新按照自己的要求發展業務。結合實際情況來看,要說董明珠被騙似乎也有些勉強,好像董明珠才是高明的那一個。

格力造車結果出來了,本以為董明珠被騙珠26億,原來她更高明

▲銀隆集團

結束語

那麼為什麼會說董明珠被騙了呢?最主要而是人們對于銀隆新這個集團并不認可,很多人認為銀隆集團的創始人根本無法支撐起這樣一家龐大的公司,董明珠和這樣的人合作,不就是在自降身價嗎?但事實表明,并不是這樣。

銀隆新集團雖然在整個經營過程中,的确是存在很多的其問題,但是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上,技術确實已經能夠達到國際水準。銀隆的研發實力也并不弱,在钛酸锂電池技術的研發過程中,科研人員是真真實實在做事的。

格力造車結果出來了,本以為董明珠被騙珠26億,原來她更高明

▲新能源

是以要說被騙,從這一點來看,絕對算不上。甚至如果按照價值估算的話,銀隆集團的價值絕對被遠遠低估了。當然,之是以能夠出現這樣的結果,與董明珠這兩年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