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履職相冊】在他的帶動下 當地人又重新穿起布依族民族服飾

編者按:

手機裡儲存的照片,都是難忘的瞬間。

那些瞬間,見證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履職足迹、為民情懷,改變着你我的生活,讓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5年時間,履職初心不變。正值2022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讓我們通過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手機相冊裡的照片,看一看他們的履職答卷,聽一聽他們的履職故事。

【人物名片】韋波: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普安縣江西坡布依純手工偉鮮服飾加工廠負責人

韋波本人并不擅長織布縫衣,但他用布依族服飾刺繡加工産業帶動村民脫貧。

2013年,他開了普安縣第一家純手工布依族服飾加工廠。

“喚醒瀕臨失傳的傳統民族技藝,并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認同,是我最自豪的事。”今年3月7日,韋波向記者展示了2張圖檔,并分享了他與布依族刺繡的故事。

【鏡頭一】艱苦創業之路

【履職相冊】在他的帶動下 當地人又重新穿起布依族民族服飾

該照片攝于2014年,韋波在自己的加工坊内展示他四處尋找來的布依族繡片。

2005年,在外打工的韋波心一橫,決定回家鄉黔西南州普安縣江西坡鎮闖一番事業。回鄉後,韋波幾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

機緣巧合下,韋波認識了當地姑娘王偉鮮,兩人成了家。王偉鮮是一名布依族繡娘,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布依族服飾的傳承人。

看着妻子一家從事的布依族刺繡工作,韋波一想,這不正是他苦苦尋找的創業項目嗎?2013年,韋波向銀行借了12萬元,與妻子共同創辦了布依服飾加工作坊,他的創業之路也迎來了轉機。

2014年,他将加工坊從鎮上搬到自己家中,并請一些當地手藝娴熟的婦女幫忙。2016年,作坊擴大成加工廠,并固定聘用了7名繡娘。2017年,加工廠采取外派刺繡的做法,帶動300多名“繡娘”在家加工。

如今,他與妻子創辦的布依族服飾加工廠和細寨布依人家合作社,累計帶動周邊村寨600餘人就業增收,每年社員分紅和勞工收入共計500餘萬元。

【鏡頭二】在傳統技藝上加入新鮮血液

【履職相冊】在他的帶動下 當地人又重新穿起布依族民族服飾

該照片攝于2020年。當時,本網記者楊昌鼎赴普安縣采訪韋波,在他的服飾加工廠裡,正好看到韋波與妻子王偉鮮讨論刺繡的圖案和花色。

楊昌鼎迅速按下快門,在兩人不經意間留下了這張照片。采訪結束後,韋波也把這張照片保留在自己的手機相冊裡。

韋波雖不懂刺繡,但擅長圖案設計,每次要開發新品時總會和妻子一起研究。他經常琢磨流行服飾的特點,并将布依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

從2013年開辦繡坊起,韋波一直在思考如何創新,将布依族刺繡與現代的設計相結合。如今,韋波加工廠的産品除了有布依服飾、繡花鞋,還有刺繡手袋、刺繡枕頭、以及刺繡杯墊等文創産品。

漸漸的,布依族刺繡産品在當地“火”了起來。一些廣場舞團隊的隊服制定要求從韋波的工廠定制,大部分布依族夫婦也将婚紗換成了布依族盛裝。據韋波統計,鎮上90%的布依族夫婦的婚服都在他的工廠定制。

“一套結婚用的布依族盛裝,價格從800元至1880元不等。”韋波說,布依族文化是紮根在人們心中的文化,當有人重拾起時,就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

“布依族的繡花方式多種多樣,有平繡、編線繡、绉繡、蘇繡等。”韋波說,這項傳統技藝在當地瀕臨失傳,很多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

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韋波就曾說過,易地扶貧搬遷讓老百姓搬出了大山,但也要将民族文化搬出大山。

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布依族服飾加工産業當中,如今當地已經開了30多家繡坊。将快要失傳的傳統技藝重新喚醒,讓布依族刺繡服飾重回主流位置,是韋波多年創業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

韋波與布依族刺繡的故事還在續寫當中……

【履職報告】自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韋波重點關注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民族文化問題。今年兩會,他帶去了與鄉村振興和茶産業相關的4個建議。

本網記者:張鴻傑

一審:羅亞楠

二審:李柏杉

三審:彭奇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