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戰争之下,俄羅斯汽車市場危局

截至目前,俄烏沖突尚未緩和,戰事還有愈演愈烈之勢,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對抗也漸漸地從軍事層面蔓延到了經濟層面。如今的俄羅斯汽車市場又是什麼樣的境遇呢?

2021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榜單

觀察|戰争之下,俄羅斯汽車市場危局

通過俄羅斯2021年的汽車銷量排行榜,能很直覺看出俄羅斯的自主品牌拉達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分量,緊随其後的是韓系車和大衆。然而,拉達所屬的俄羅斯AvtoVAZ汽車制造公司其實早在2017年就被雷諾控股。是以出現在這份榜單裡的車型均為外資生産,俄羅斯的汽車工業并未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這份榜單前25名均沒有豪華品牌的身影。從這也能讀出俄羅斯汽車市場的消費主力群體幾乎都隻考慮家用的親民小車。豪華品牌在俄羅斯汽車市場顯然沒有好日子過。這也難怪近日法拉利直接表态稱:“俄羅斯對于法拉利而言是一個很小的汽車市場。”

而在俄烏沖突爆發以後,各大車企針對俄羅斯的封殺接踵而至。俄羅斯汽車市場自克裡米亞事件後又要經曆新一輪的危機。

沃爾沃打響封殺第一槍

觀察|戰争之下,俄羅斯汽車市場危局

2月28日,沃爾沃公司發言人表示,将暫停向俄羅斯市場出口汽車,這也成為全球首家采取此類行動的車企。沃爾沃誕生地北歐的敏感身份也不得不逼迫它率先表态。然而,去年該品牌全球銷量為69.9萬輛,其中俄羅斯市場銷量卻僅為9000輛,這場封殺行動帶給沃爾沃的損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沃爾沃在封殺聲明中也并未将對手“将死”。其聲明是因為“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具有潛在風險,包括歐盟和美國對其實施的制裁”,并表示“在另行通知之前,沃爾沃汽車将不再向俄羅斯市場傳遞任何汽車”。沃爾沃并未直言此舉是對俄羅斯采取的針對性制裁,雙方仍有緩和餘地。

大衆、雷諾、通用等車企跟進封殺

觀察|戰争之下,俄羅斯汽車市場危局

在沃爾沃的封殺行動之下,大衆、雷諾、通用、福特、寶馬、奔馳、豐田、本田、日産等車企也都出台了相應的封殺舉措:

福特宣布暫停俄羅斯業務;

寶馬集團宣布暫停俄羅斯出口和汽車生産;

現代汽車宣布暫停俄羅斯聖彼得堡汽車組裝廠同時暫停向俄羅斯傳遞汽車;

豐田汽車宣布暫停俄羅斯汽車生産并暫停向俄羅斯出口;

本田汽車宣布暫停對俄羅斯的汽車和機車出口;

馬自達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合資工廠出口汽車零部件;

斯巴魯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出口;

日産汽車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出口汽車并暫停俄羅斯聖彼得堡工廠;

三菱汽車宣布暫停俄羅斯汽車生産和銷售;

通用汽車宣布暫停俄羅斯出口汽車;

大衆集團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傳遞新車并暫停俄羅斯卡盧卡和下諾夫哥羅德工廠;

雷諾集團宣布暫停其在俄羅斯莫斯科的汽車裝配廠營運。

大衆旗下的子品牌對俄羅斯汽車市場的态度并不完全一緻,有POLO和Tiguan兩款車型上榜的大衆汽車果斷暫停了對俄羅斯的汽車業務。

這是因為大衆集團2021年888.2萬輛的全球銷量使得它并不覺得放棄俄羅斯的業務會帶來多大的波動。

觀察|戰争之下,俄羅斯汽車市場危局

但同為大衆集團旗下的斯柯達卻急需俄羅斯的市場佔有率來填充它的全球銷量,畢竟作為斯柯達的第二大汽車市場,其每年能在俄售出約9萬輛新車,僅次于德國的13.6萬輛,占到全球銷量的10%。

也由此,才會在大衆集團宣布封殺不久便有媒體對外傳出斯柯達将不會長期封殺俄羅斯汽車市場的信号。

若要評選出此次制裁俄羅斯的汽車品牌中最受傷的一位,那非雷諾莫屬。由于其擁有俄羅斯汽車制造商AvtoVAZ的控股權,是以雷諾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一直占據領先地位。

2021年,雷諾汽車在俄羅斯的市場佔有率為38%(包括AvtoVAZ)。然而法國作為“北約”創始國的一員,雷諾隻能忍痛給出制裁措施。

上述車企中,通用、本田是兩家在俄羅斯既無工廠、出口車銷量又十分慘淡的車企。表态封殺俄羅斯,對它們幾乎沒有損失。但這種行動卻能為其在西方國家博得口碑,這樣劃算的買賣相信誰都不會放過。

法拉利、保時捷等豪華品牌車企跟進封殺

觀察|戰争之下,俄羅斯汽車市場危局

政治對于科技領域的滲透是無可避免的。在這一點上,無論你是合資品牌還是豪華品牌都難以幸免。幾乎在大衆、雷諾等車企出台封殺措施的同一時間,豪華品牌車企同樣給出了它們的封殺舉措:

法拉利宣布暫停對俄羅斯出口和針對俄羅斯市場的汽車生産;

蘭博基尼宣布暫停與俄羅斯的貿易;

保時捷暫停德國萊比錫工廠;

奧迪宣布暫停德國因戈爾施塔特工廠和内卡蘇姆工廠部分生産線;

寶馬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出口并暫停加裡甯格勒工廠;

戴姆勒卡車宣布暫停其在俄羅斯的業務;

梅賽德斯-奔馳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出口并暫停當地生産;

阿斯頓·馬丁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出口汽車并暫停該國汽車銷售。

法拉利還明确表示俄羅斯對于法拉利而言是一個非常小的汽車市場,并聲稱入侵烏克蘭未對其供應鍊造成任何影響。并且法拉利将公開捐贈100萬歐元給到需要幫助的烏克蘭人民。

制裁背後的影響

觀察|戰争之下,俄羅斯汽車市場危局

大衆集團曾表示将會對俄羅斯雇員負責,相關員工都将獲得短期補償。但長期來看,大批量的失業人員所背負的經濟負擔依舊無法解決。

跨國經營的大型車企内部員工負責的工作通常都十分細化,如今俄羅斯汽車工廠大面積的失業潮下幾乎無法找到相比對的工作。而如此大面積的失業也會導緻俄羅斯社會的持續不穩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