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大代表黃小玲主創的瓷闆畫成了兩會“明星”

人大代表黃小玲主創的瓷闆畫成了兩會“明星”

《株洲日報》2022年3月10日A1版截圖

株洲日報·掌上株洲綜合訊(記者/曠昆紅) 長3米,高1.5米,厚0.8厘米,是醴陵本地生産的最大的釉下五彩瓷闆畫,這幅畫擺放在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湖南代表團駐地大堂。

“你看這梅花開得多豔,看起來和真花一樣!”“摸上去就像鏡面一樣光滑,又像玉石一樣瑩潤!”“還是雙面的!一個叫《喜上眉梢》,一個叫《金玉滿堂》,名字取得好,寓意也好!”……從此經過的代表們,無一不稱贊。這幅巨幅雙面瓷闆畫是以成為兩會“明星”,引起代表們駐足,并合影留念。

人大代表黃小玲主創的瓷闆畫成了兩會“明星”

長3米,高1.5米,厚0.8厘米,醴陵本地生産的最大的釉下五彩瓷闆畫,擺放在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湖南代表團駐地大堂,吸引了衆多代表駐足欣賞。圖為瓷闆畫的主創黃小玲在作介紹。受訪者供圖

經過三年多研究和創造

“釉下五彩瓷能夠進入代表駐地大堂擺放,我很高興!對釉下五彩瓷文化進行大力推廣也是我作為人大代表履職的一部分。”瓷闆畫的作者,是此次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醴陵市醴泉窯藝陶瓷有限公司總設計師(藝術總監)黃小玲。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醴陵籍中國頂級陶藝大師,黃小玲雖早已對釉下五彩技法操作娴熟于心,但這幅瓷闆畫是她們經過3年多的不斷研究和創造、不停實驗才最終成功的。

業内人士介紹,大尺寸的作品,能夠燒平已屬成功,能夠讓構圖、花鳥、人物、色彩、色澤都令人滿意,更是難上加難,“更具挑戰性的是,這幅作品還是雙面的瓷闆畫!”

人大代表黃小玲主創的瓷闆畫成了兩會“明星”

全國人大代表黃小玲主創的巨幅雙面瓷版畫。受訪者供圖

探索“傳統+現代”融合發展之路

醴陵是釉下五彩瓷原産地,也是大陸最重要的陶瓷生産和出口基地之一。醴陵陶瓷發展到今天,已有日用瓷、電瓷、工藝瓷、建築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個品種,産品暢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醴陵産的日用瓷器在世界日用陶瓷市場占比達9.6%。

黃小玲介紹,得益于現代科技的發展,醴陵陶瓷人努力探索“傳統+現代”的完美融合發展道路,如今,醴陵陶瓷能夠在修胚、洗水上釉等原人工操作流程中部分利用機械化作業,提高了效率。

推動釉下五彩“走出去”

黃小玲欣喜地發現,受多元文化影響,醴陵瓷業已形成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陶瓷産業。在繼承傳統工藝基礎上,醴陵陶瓷将藝術理念融入陶瓷生産,提出日用陶瓷藝術化,藝術陶瓷日用化的新定位。黃小玲說:“我們在堅守傳承中創新,為這個傳統産業插上文化創新的翅膀,嘗試無限可能性。”

當全國人大代表的這些年,黃小玲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她始終緻力于推動釉下五彩“走出去”,她整合資源從各方面積極向國内外宣傳推介釉下五彩,印刷了50萬冊《中國醴陵·瓷彩天下——中國當代“紅色官窯”醴陵釉下五彩瓷藝術臻品集》的形象宣傳畫冊,在五大洲的270多個駐外機構駐所内陳設宣傳,奔赴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的孔子學院傳授畫瓷技藝,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藝術風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