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主要的是,我覺得曆史意識很重要——賈樟柯
提到賈樟柯這個資深的文藝青年,或許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他導演了很多現實主義的片子,收獲了不少好評。

而同他的電影作品一樣,賈樟柯作為代表的提議也獲得了許多支援,尤其是關于教育領域的“将博物館納入義務教育教學體系”也同樣收獲了贊譽的口碑,不過将來如果此舉落地,遇到的問題挑戰還真是不少。
賈樟柯建議“體驗式學曆史”,好評聲一片
賈樟柯出生于山西,家鄉的古建築多,這也給他的成長經曆注入了很多曆史底蘊,包括他的電影創作也都和故鄉分不開。
如今作為代表,賈樟柯建議為中國小生設立相應課時與教材,制定關于中國曆史文化遺産相應的内容,并且提議将博物館納入義務教育教學體系。
文化遺産教育确實應該從娃娃抓起,可以說每一處曆史文化遺産都是一節節生動的課堂。賈樟柯表示曆史文化資源應該被合理利用,曆史文化之旅不僅僅是曆史教育,也是美學教育。
學生們隻有真正地了解到文物遺産,才能激發内心的熱愛,進而喚起對曆史的尊重與對文物的保護。從小接受文化遺産教育,也能培養孩子的曆史觀、文化館,進而激發愛國主義情懷還有民族認同感。
在過去的觀光旅遊中,孩子們幾乎都是盲區般走馬觀花式打卡,到了古建築前就是拍個照,看到一些青銅器就是好奇地看一眼,完全缺失文化底蘊教育。
逛博物館幾乎都是家長帶領,而很多父母其實知識儲備都不太夠,是以學生們沒有達到一個好的曆史學習效果。
而體驗式學曆史的建議,可以讓學生們在課本上學習到知識,再通過實地去探訪加以感受,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沉浸式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通過博物館的靈活化形式學習,學生們被接受到的教育也會更形象化。
将博物館納入中國小教育,落地難度挑戰不小
要知道雖然提議受到了大家的一緻贊同與支援,但是這項政策落地,恐怕還需要循序漸進,因為面對的難度挑戰可是不小。
首先就需要考慮現實問題,像是教育資源是否公平,博物館本就集中在大城市,一些農村的孩子實地逛博物館也不具備教學條件。
雖然因地制宜作教學規劃,但是還存在跨省跨地區的優質博物館資源不同的問題,是以怎樣去合理地讓所有受到義務教育的孩子,都能體驗到沉浸式曆史教學,也是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其次好的政策推進走向如何,也要看其施行的形式。政策雖然棒,但很容易在教育改革中變成強制性教學,孩子是去博物館參觀了,然後各種拍照打卡回來父母在帶着孩子去寫參後感。
博物館是需要專業的講解員陪同,在孩子們的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專業人士去帶領,而不是形式化的走馬觀花。
目前博物館其實也有一些志願者負責講解,另外數字化的人機互動也在推進,未來教育教學環節中也可以将大型博物館開設線上活動,學生們可以進行雲上學習,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博物館教育受到重視,家長們立即帶娃行動起來
可以說賈樟柯的這項建議是否能落實,家長們應該已經開始行動了,不少孩子也對“博物館教育”而心動。
在帶孩子進行博物館教育時,家長們應該做好準備工作,可以閱讀相關的繪本,讓孩子們有一個系統的認識,這樣在參觀的過程中才能加深印象,不然隻會是一頭霧水。
另外也可以先帶着孩子看一些紀錄片,很多優秀的紀錄片都有對曆史的完美呈現,孩子們通過故事能夠更好的聯結,在參觀的過程中也能更好的了解。
還有部分城市也會舉辦一些展覽,可以先帶着孩子提高對曆史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文化情操,家長們應該根據實際出發,幫助孩子拓展曆史文化。
家長們應該多去了解博物館的展陳資訊,自己提前做好功課,這樣也可以到時給孩子去詳細講解。
在參觀博物館之後,也可以多和孩子互動,總結一下今天得到的内容,不要最後變成走馬觀花的一場秀,浪費時間還有孩子的心情。
【今日話題】
你認為“博物館教育”應該如何從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