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世界史從來不是英雄們的跑酷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來自德國作家埃瓦爾德·弗裡。

發現與征服,革命與戰争,隔絕與互聯,中心與邊緣,誰在改變世界?誰又在被世界改變?18個時空故事,人類文明交替閃耀,再現滿天星鬥的世界圖景。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更不是進步的接力賽,而是一塊織法混亂、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遍布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中斷以及遺忘的故事。這段世界史故事,由德國圖賓根大學曆史學教授埃瓦爾德·弗裡為你講述……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将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于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

作者:[德] 埃瓦爾德·弗裡

插圖:[德]索菲娅·馬丁内克

譯者:趙漣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2021年7月

《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世界史從來不是英雄們的跑酷

作者簡介:

埃瓦爾德·弗裡(Ewald Frie),1962年生,德國曆史學家,德國圖賓根大學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現代史教授,領銜多個世界史研究課題。1992年在蒙斯特大學獲得天主教神學博士學位。1993—1995年任職于杜塞爾多夫NRW科學中心。2007年起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任教,任特裡爾大學近代史教授。2008年以來在圖賓根大學擔任近代史教授。主要作品涉及德國、歐洲和澳洲曆史等,如《弗裡德裡希二世》等,還出版了一部備受青少年讀者歡迎的曆史讀物《巧克力問題》(2009年)。

插圖:

索菲娅·馬丁内克(Sophia Martineck),1981年生,曾在柏林、紐約和利物浦學習視覺傳達,現為德國和國際出版商擔任插畫、設計師和漫畫藝術家。

譯者:

趙漣,山東青島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畢業,北京大學傳播學碩士,瑞士蘇黎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通路學者。曾在新華通訊社從事翻譯、編輯工作廿載,現為香港地方志中心進階編輯。

評審員

001

曬月亮

他們推動曆史,他們不曾被忘記

當我看見這本書的内容簡介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有一大部分原因是我個人比較喜歡曆史類型的圖書,另一部分的原因是它的寫作角度新穎。大部分講述曆史題材的書籍文章講述的都是人們耳熟的宏偉時期的故事,留名青史的人物事迹,而本書所說的是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中斷以及遺忘的故事。再有就是,這本書裡面的每一幅插圖都很精緻,結合曆史軌迹,讓讀者看着很舒适。

首先,我想說說我喜歡這本書的點。書中講述了很多我沒有具體了解過、甚至沒有聽過的曆史時期,曆史事迹,但它們确是真實存在過、發生過的事實,就算我們不曾了解,将它們遺忘,但是它們與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一起推動曆史前行,它們組成曆史,它們就是曆史。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是通過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曆史故事讓人們關心那些被忘卻的曆史。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第十章中哥倫布發現新地區的故事。一提到哥倫布我們便會不假思索地說出“發現新大陸”,當然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與功績,但是對于那些“被發現的人們”來說呢?

在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在這一代人之内,加勒比地區幾乎全部居民都消滅……很多人在歐洲人的襲擊中喪生……很多人沒能在歐洲人強加給他們的工作和工作條件中生活下來……時間都不夠講述他們的災難史的,更不要說是學習一種文字并将它們記錄下來了。”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皇室來說,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讓他們獲得了大量的财富和勞動力,但是對于當地原著民來說,他們得到的是疾病和滅亡。就像在今天菲律賓馬克坦島上矗立着的一座雙面碑,一面碑文是為了紀念麥哲倫,因為他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另一面是為了紀念菲律賓的一位勇士,因為正是他殺了殖民頭子麥哲倫。

其次,再來說說這本書沒有達到期望值的部分。我認為這本書的内容并沒有簡介中描述的精彩,看了簡介我以為此書應該是偏用故事講述曆史型的,但其實它是很純粹地講述曆史故事。對于曆史功底不夠好的人來說,很難進入書本描繪的世界中去,也很難将本書的知識歸入到一個系統中去,因為本書的故事看起來有些零散和獨立,這也意味着為書本添加了一些枯燥。

最後,我想以史學家Mira的名言作為結尾:“大航海是個偉大的時代,無庸置疑。但是,現代曆史上,普遍隻聽見勝者笑,不見敗者哭——我們把這些失去太多的一群人,視為理所當然;他們的悲慘,映照着勝者的笑臉。”不僅僅是大航海時代,而是整條曆史長河,但是他們就是曆史,他們不會被忘記。

閱讀評分:7分(滿分10分)

002

Cathy

交織纏繞的世界啟蒙史

“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它更像是由所有人(因為沒有任何指導)混亂編織而成的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線有長有短,而且有着成千上萬種互不搭配的顔色”,在空間與時間的開篇章中,作者開門見山把總觀點全盤托出,先以庫克船長發現世界為引子,後講述各國計算時間的變化。

十八個地點中出現幾個比較陌生的名詞,如婆盧羯車、希傑拜、莫切谷地、特諾奇蒂特蘭和庫斯科、基盧瓦、沙賈漢納巴德、法蘭西角、沃爾特湖等,也許是我對上述幾個地方的曆史比較陌生,以前看的世界史大部分是從歐洲開始講起,重點集中在歐洲或美洲(尤其是美國),極少遇見專門将印度、中亞、南美洲、非洲集中在一起講述的世界史書籍。

正如作者所說,他鋪設的地毯圖案清晰可見,卻也布滿窟窿和裂口,事物互相關聯,它們并非毫無規則(那樣的話地毯就散架),如歐洲人航海打開世界大門,殖民主義深刻影響非洲、南美洲甚至是印度、亞洲部分地區,但也并不是完全規則的(那樣的話地毯就會美得不像是真的了)。追查每一條線的走向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一個模式可以解釋整個的聯系,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把地毯舉高以便從背面多少了解下線的長度、多個重要位置之間的聯系以及從地毯一端到另一端的路徑是值得的。因為仔細觀察了各個具體位置後,我們就能夠對某個時期某個地點的内在邏輯有所了解。如果我們從某個地方開始探究它的各種聯系,我們就可以确定每個地點的始源及其重大轉折的影響範圍。這是從宏觀層面去總結本書的寫作脈絡。

十八個時空中,非洲占了4個,印度則為3處,除了印度,亞洲代表還有古巴比倫、中國長安、拜占庭、中亞希傑拜以及日本北海道,現代國家則選取了美國、德國和俄羅斯。由于篇幅有限,作者無法詳盡描述每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的發展過程,隻能從曆史長河中截取部分澎湃事件來突出展現他的中心思想。對于未曾了解一些非熱門國家和地區曆史的讀者(比如說本人)來說,此書無疑有助于開闊視野,并吸引他們深度去閱讀更多有關的曆史書籍。這是我閱畢此書後的第二大收獲。

另外,不得不稱贊此書的插圖,幾乎每一幅插圖都以A4篇幅來呈現當地的特色和風采,而且非常到位,即使不看内容,也大概知道插圖裡畫的是什麼國家或地區,講述了什麼曆史事件。

當然,此書還是有它的不足之處,如在長安篇中,第104頁有一處講到“中國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發明的紙張直到12世紀才經波斯、阿拉伯以及西班牙和意大利抵達歐洲”,如果我沒記錯,紙張的出現應該在中國西漢時期,而公元前2世紀則是秦朝時期。還有一處描述則在北海道篇中,第276頁,“是以人們有種自己創造、自己實作的自豪感,這與一直留在殖民地或者是半殖民地狀态的中國人和印度人不同”,我不解的是中國什麼時候變成一直留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狀态?或許作者可以在此标注一下時間線,否則容易造成誤解。總的來說,瑕不掩瑜,我也隻是因為是中國人,對中國曆史熟悉些,才能找到一些微小瑕疵。

如果用一種食物來形容此書,我想将其稱為一杯色彩絢麗的果汁,口感豐富,多重滋味,綿密厚重之餘不失獨特清香。

閱讀評分:7.5分(滿分10分)

003

Cristal

世界史的起點根本不是一個點

世界史是一部人類文明幾千年來的發展史,可謂路漫漫其修遠,不得不上下而求索。地球之大,民族之多,注定世界史是廣泛而複雜的。時間上,從文字的出現開始,人類文明史已經經曆了幾千年,從古代史到近代史,再到現代史。空間上,從起源于尼羅河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到印度河及恒河的古印度文明和中原的華夏文明等。

近些年成為了母親,深感肩負的責任不隻是把孩子養大成人,對曆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需要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給予解析與引導。深知自己曆史知識的不足,更别說與孩子娓娓道來。這兩年來,開始在空閑時着重閱讀曆史類的書籍。從特定的區域史,如西藏簡史,絲綢之路史,茶馬古道等,慢慢進入秦漢史,接着是隋唐史,還繼續宋元明清史。對于漫漫曆史長河而言,所知還微不足道。曆史,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的枯燥和乏味,耐下性子,靜下心來,慢慢去品味,定能在書裡來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

久而久之,開始好奇同一時期的歐洲,非洲會是什麼樣的呢?!世界史這個概念,開始在我腦海裡蕩漾,但又一直不知道如何着手。《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是德國的曆史學家,大學曆史教授埃瓦爾德·弗裡所著。十八個時空,可見内容是足夠全面的,橫跨的地域也是廣泛的。在此之前沒有閱讀過外國人寫的曆史書,但外國人肯定有不同于中國人的視角。因為立足的國度不同,文化背景也不一樣。

全書比較厚實,内容豐富,共分20個章節,偶有與其章節對應時期的插圖。第一章節,空間與時間,作者就描述了空間與時間的産生和由來。這兩個概念清楚了,再從最早人類出現的非洲開始,講述人類如何征服地球,接着人類開始定居,文字的發明。後面的篇章裡,均以最能代表當時輝煌文明的帝國或者地區作标題。一目了然,看到章節的标題,就能大概了解以下章節講述哪個時期與地區相關的事情。每個章節看似各自獨立,但其實也是有一定聯系的,至少在地域上是有關聯的。比如婆盧羯車,恒河,長安,都同屬于亞洲地區,互相獨立,但文化上又有異曲同工之處。

總體而言,想用一本書詳盡講完世界史,自然是不可能。《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在時間與空間上,相對完整地講明白了涉及時期所發現的大事件和大變革。戰争,掠奪,屠殺,王朝的更疊,貿易,還有人類的進步,知無不言。看待世界史,就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觀,而不能隻站在某一種文化,或宗教,或種族的角度去指責。正如作者在開始提到的那樣,世界史的起點根本不是一個點,它是個煙霧籠罩的巨大空間,完全不同的事情在那裡同時發生着。要用心胸廣闊的姿态去擁抱世界史。

綜合

意見

綜合評審員的意見,《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得到了7.2分(滿分10分)的評價。三位評審員都指出本書的謀篇布局都圍繞着一個預設前提:“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更像是由所有人混亂編織而成的地毯。地毯圖案清晰可見,卻也布滿窟窿和裂口,事物互相關聯,它們并非毫無規則”。這種看待曆史事件的方式能開拓讀者的視野,換一種視角審視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會有新的體悟。當然,也有評審員指出,閱讀零散的曆史拼圖間接地提高了閱讀門檻,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知識基礎。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本文為獨家原創内容。作者:各位評審員;編輯:李永博;校對:郭利。

《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世界史從來不是英雄們的跑酷

閱讀需要主張

微信公衆号ID :ibookreview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