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體學家楊振甯,年齡已達百歲,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值得借鑒

導語:從古代開始,就有很多人追求長壽,期望自身可以活更長時間,也有人的追求比較大,想實作個體的長生不老。實際上,衰老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曆的過程,想長生根本沒有現實途徑。#夏方養生指南#

但目前人們在日常生活方面得到明顯改善,醫學技術也發展迅速,大部分人的預期壽命都得到了顯著延長,與以前相比,百歲老人的數量更多,例如大家應該都比較了解的楊振甯院士。

實體學家楊振甯,年齡已達百歲,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值得借鑒

百歲老人楊振甯是大陸著名實體學家,出生于1922年,如今已經100周歲高齡了,在35歲時便輕輕松松地拿下諾貝爾獎,一直被稱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實體學家“。

更令人羨慕的是楊振甯和學生翁帆的曠世奇戀,楊振甯當時82歲,翁帆28歲,兩人于2004年正式結為夫妻,他們跨越了54歲的年齡差距,打破世俗偏見勇敢地相愛。

如今的楊振甯看起來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甚至與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相比,更顯得年輕一些,多數人看到擁有如此狀态的楊振甯羨慕的同時,也感到疑惑,楊振甯如此長壽,是不是有什麼秘訣呢?

實體學家楊振甯,年齡已達百歲,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值得借鑒

或許很多人覺得運動才是長壽的關鍵,通過運動能幫助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對抗外部有害病菌的能力,減少身體患病風險,是養生人士不可或缺的一大習慣。

但對于楊振甯院士來說,他長壽的秘訣關鍵并不是運動,而是以下幾件事,若能長期堅持下去,能為身體帶來好處。

百歲老人楊振甯,娶28歲嬌妻,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堅持做

——飲食均衡

楊振甯院士在一次演講當中說自己從來不亂吃藥,生病了隻聽醫生的按醫囑進行服用藥物,平時他的保養方法也非常簡單,就是健康合理的膳食,不吸煙不喝酒。

其實飲食上楊振甯院士有一套自己的搭配方法,基本原則就是有葷有素有粗有細,而且經常飯菜做得比較清淡,往往楊院士每次吃飯時都會細嚼慢咽,細心品嘗每一種食物的味道,也感恩家人為自己準備的每一頓美味飯菜。

實體學家楊振甯,年齡已達百歲,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值得借鑒

——家庭關系和睦

楊振甯認為,一個人要長壽跟心态很有關系,需要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

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對于人體的健康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長期處于壓抑的環境中,很容易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例如抑郁症,這種情況下不僅心理會扭曲,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而楊振甯與他的妻子可謂是恩愛美滿,楊振甯的妻子不僅在生活中照顧他,也極力支援他的事業,使楊振甯的身心都得到了慰藉,是以對于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好處。

實體學家楊振甯,年齡已達百歲,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值得借鑒

——常常步行鍛煉

在楊老看來,劇烈的運動對身體是有一定傷害的,而步行就是最好的運動。

他常常步行鍛煉,一走就是一個小時,即便現在腿腳不靈活,也會時常在家裡走動十幾分鐘。在他看來,走路步行是一種不拘形式又從容的運動,可以讓全身關節筋骨得到舒展,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愛爾蘭神經科學家沙恩.奧馬拉在《我們為什麼要行走》一書中明确提到:“行走不僅對我們的肌肉和體态有益,還能保護器官合修複損傷,延緩甚至逆轉大腦的衰老。”

——淡泊名利

楊振甯從小受書香門第家庭的影響頗深,刻苦讀書,立志從事科學研究,後來的行動證明了這點,大凡長壽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與世無争。

實體學家楊振甯,年齡已達百歲,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值得借鑒

淡泊名利,與世無争,安靜祥和的生活才是長壽之道,這也是為什麼書畫行業屢出高壽人物的原因。

以楊振甯的名望和實體學的成就,如果想賺錢,弄幾個上市公司,還是很容易的,可是他沒有這麼幹,就憑這一點,他就非常值得我們敬仰。

長壽之人身體有哪些突出特點?

1、消化能力強

一般情況下,比較長壽的人其消化功能都是比較良好的,身體有足夠的消化能力将攝入的食物及時消化掉,吸收裡面的營養物質維持身體健康狀态,這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

如果發現自己消化速度比較快,進食食物之後可以快速消化,而且糞便的排洩也正常,都屬于健康的特征。

2、腿腳利索

一般比較長壽的人,其腿腳部位比較利索,就算到了60歲之後,依然不容易出現腿腳麻木或者走路步态不穩等情況。

因為本身腿腳利索的人,不容易出現關節或者骨骼方面的健康問題,而且心腦血管系統一般保持健康正常的狀态。

實體學家楊振甯,年齡已達百歲,長壽秘訣是什麼?四件事值得借鑒

3、作息規律

身體比較健康的人,他們都是按時上床睡覺,到點起床晨練的,這樣規律的作息讓他們能保持身體機能運作有序,不紊亂;

而好的睡眠品質,能調節生理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衰老,還有研究顯示,高品質的睡眠能降低患癌的風險。

其實想想身邊一些長壽的人,他們多有以下共同點:飲食均衡,堅持勞作,起居規律,性格開朗,知足常樂。長壽這件事情,我們做到的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如果可以做到以上幾點,雖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成為百歲老人,但卻能讓我們在健康長壽上多一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