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東鎮鬥水坪村,每年農曆二月初一都會舉行“夜故事”民俗活動。村民們通過扮演戲曲角色、神話人物等,祈禱風調雨順、日子紅火。

在鬥水坪村,村民們正在化妝、換戲服,早早地為晚上的“夜故事”做準備。他們中,既有年過七旬的“夜故事”老人,也有第一次參加的年輕人。
羅東菊是臨武“夜故事”文化傳承人,從13歲開始,她就和父母一起學習唱戲、表演“夜故事”。如今,已經65歲的她依舊對這項民俗活動熱情十足。
羅東菊介紹,小時候懵懵懂懂的她,對于夜故事的節目和人物十分好奇,随着自己年齡慢慢地增長,才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晚上,村民們舉着火把、火盆,行走在村子巷道上,依次表演《樊梨花》《穆桂英》《三氣周瑜》《林沖夜奔》《夜過巴州》等節目,整個村子十分熱鬧喜慶。
鬥水坪村的“夜故事”民俗來源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中期,當時村民們生活困苦,渴望改變現狀,他們将當地的民間戲曲、神話故事經過精選改編,與當地的祭祖、驅邪等習俗結合,通過唱、演、道白等方式表演出來。其節目最多可達108個,每一位村民都可以扮演并參與其中,從中獲得一份心靈的慰藉。
羅東菊告訴記者,夜故事包含了很多的傳統文化在裡面,更是老一輩人的心血,每一個節目都有各自的講究和寓意所在。
湖南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編劇孫文輝介紹,這次是自己第六次來臨武了,但是觀看夜故事還是頭一回,他說臨武曆史悠久,夜故事傳承久遠,群衆性、參與性比較強,節目熱鬧,十分地獨特。
經過數百年的延續,“如今,夜故事”已經成為當地村民之間重要的情感紐帶。2021年“夜故事”被列入湖南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把祁劇與故事會結合在一起,成為人們喜歡,喜聞樂見的非遺項目,是非常值得傳承下去的。”湖南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編劇孫文輝認為,在縣委、縣政府的有力推動下,将來,夜故事這一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産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帶動當地旅遊産業的發展。
簡單生動而又富有寓意的“夜故事”,不僅能讓老百姓從中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能夠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寄托大家樸素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視訊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