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值蒸發超3000億,富士康沒有摘掉蘋果代工的“帽子”

一切都在變化,并且速度難以想象。

那些企業曾經的榮光,都會跟随着産業的更新以及技術的換代快速 的 消亡在曆史的塵埃之中。

時代告别時,甚至都不會打一聲招呼。

市值蒸發超3000億,富士康沒有摘掉蘋果代工的“帽子”

這是人類的選擇,也是曆史的規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潮流,符合規律。

2018年6月,工業富聯(富士康)火速過會并且登陸了滬市主機闆,當時這家企業被外界寄予了厚望。

上市之初,有券商曾預測,如果工業富聯能夠連續拉出十一個漲停闆,那麼它的市值将會達到萬億,超越茅台。

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曾經說過:“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制造基地”。

但對于他的說法,外界沒有給予相應 的 認同,傳統制造業的帽子沒有摘掉,代工企業的本質也沒有改變,是以工業富聯的股價止步于25.78元/股(前複權),市值定格在了5120億。

有人曾說過,年輕人的選擇決定了時代的方向,代表着無限可能的未來。

市值蒸發超3000億,富士康沒有摘掉蘋果代工的“帽子”

3月5日,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建議年輕人應該多進工廠,少送外賣。

他認為,近年來,外賣、電商、網絡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就業,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導緻産業勞工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是以,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讓年輕人重新進工廠,以緩解制造業招工難的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談報酬的付出終究是個笑話,報酬的豐厚程度決定了用工的流向,是以張興海的建議遭來了無數的嘲諷,甚至有些不屑。

有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的制造業人才缺口是2200萬,近五年制造業平均每年人才流失達到了150萬。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遞行業人數突破了1000萬。

這是制造業的困局,也是智能制造更新的迫切需要。隻有産能更新,讓從業者賺更多的錢,有更多的尊嚴,才能吸引來更多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地喊口号、扯大旗。

市值蒸發超3000億,富士康沒有摘掉蘋果代工的“帽子”

董明珠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現在的年輕人要結婚、生孩子。你說他本來就想安心搞科研,但是找個對象愁死了,房子也沒有,為了房子他的精力首先就耗掉了一半,他怎麼用心去搞科研。”

是以,從2018年開始董明珠就提出了一人一套房的口号。

她認為,分房的目的就是,如果員工真正願意在企業努力奮鬥,我們應該給他創造這樣的物質條件,不僅是為了留住人才,更是尊重人才。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這個我們喊了二十年的口号,始終沒能走出35歲的門檻,而我們大多數企業衡量的标準依舊是加班。

好在,這一現象正在改變。

實際上,當我們靜下心來反思過去的二十年,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從移動網際網路轉向物聯網,代表的企業從IBM換成亞馬遜,從諾基亞換成了蘋果,到了今天又轉向了特斯拉。人類的步伐越來越快,而人們工作遷徙的軌迹一定是收入增長最快的行業。

90年代之是以能湧現進廠的潮流,盡管當時富士康在外界的“名聲”并不是很好,但進廠的年輕人仍然絡繹不絕,這是時代的選擇,也是年輕人的選擇。

市值蒸發超3000億,富士康沒有摘掉蘋果代工的“帽子”

但這一切都在改變,并且不以企業的意志為轉移。

2018年,富士康完成了上市,這是它最後的“榮光”,盡管它想擺脫代工的帽子,但依舊隻是想想而已。

對于富士康來說,訂單的數量決定了勞工加班的強度,每次蘋果的新品釋出會之後,富士康也總能迎來一波招工的旺季,但熱潮過後,廠區就又會陷入相對的寂靜之中。

為了減少對富士康的依賴以及攝取更多的利潤,庫克很早就開始了“富士康+立訊”的雙供應商政策。

工業富聯的董事長李軍旗曾經說過:“任何一個新的技術,甚至上升到一場革命的技術,都需要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尤其是工業網際網路,它是一個全新業态的開始,是一場持久戰。”

市值蒸發超3000億,富士康沒有摘掉蘋果代工的“帽子”

但是面對蘋果減少的訂單以及企業利潤緩慢增長的速度,很顯然外界對于該公司的前景并不看好。

今天,工業富聯上市時間已經達到了四年,面對2021年前三季度110.07億元的淨利,25%的增速,市場選擇性 的 “忽視”了它,并且其股價已經創下曆史新低,市值蒸發超過了3000億元。

這是時代的選擇,工業富聯、你、我都要适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