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1916年,喬治亞·歐姬芙29歲。此時,她的人生走到了十字路口:

她沒有遵循傳統的女性生活去回歸家庭;

但自己選擇的藝術道路看起來前途黯淡。

她在高中畢業後來到芝加哥從事藝術創作,畫出一幅又一幅精湛的寫實作品,得到老師的贊美。但她認為,自己的畫美則美矣,并無靈魂。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歐姬芙早期作品

幸好,閨蜜安妮塔·博麗澤一直在寫信鼓勵她。

博麗澤擁有一份光鮮的職業,她在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291畫廊做助理。291畫廊的主人時現代攝影大師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他與一名富豪千金結婚,并擁有自己成熟而前衛的藝術圈子。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斯蒂格裡茨與他的攝影作品

1916年元旦,斯蒂格利茨依然在辦公室忙碌着。除了藝術,已沒什麼能提起他的興緻。即便是新年,他也不願意回家。

當博麗澤将歐姬芙的炭筆畫在桌子上鋪展開後,史蒂格利茲一下子被擊中了。他默不作聲,一張張輕輕翻動,整整看了一個鐘頭。

“這是誰畫的?”

“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我的朋友。以前也來過這裡。”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斯蒂格利茨為歐姬芙拍攝的肖像

斯蒂格利茨想,他對這個人毫無印象。“你能代我寫封信給她嗎?”他的目光依然流連在畫上,“告訴她,她的作品是291開辦至今,最純粹、最精緻、最誠摯的。”博麗澤笑了,她為歐姬芙驕傲,也為自己的眼光感到得意。

斯蒂格利茨意識到,自己找到了比攝影更能名垂青史的藝術瑰寶。

此時,斯蒂格利茨52歲,歐姬芙29歲。

291畫廊後來成為國際現代主義美國先驅們的集聚地。這個畫廊也是紐約達達運動的聚集點。1908 年至1917年間,歐洲許多最偉大的現代主義者們的作品曾經在這裡展出,其中包括塞尚、圖盧茲-勞特累克、布朗庫西、馬蒂斯和布拉克。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291畫廊原址

1917年,在斯蒂格利茨不遺餘力的推薦下,歐姬芙正成為美國藝術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

此時,歐姬芙30歲。

歐姬芙筆下的德州風光與以往歐洲繪畫的表現風格完全不同,充滿了獨創的陌生感,令評論界驚喜。正如斯蒂格利茨預料的一樣,個展引起了轟動。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From the River – Pale”歐姬芙 1959

歐姬芙就像他的一件作品。對于一個男人來說,這種對女人的“創作”可能比攝影藝術更能激發起他本能的成就感。而對于初闖畫壇白紙一般的歐姬芙來說,在已為她設計好一切的斯蒂格利茨的強勢面前,似乎沒什麼選擇的餘地。此後,斯蒂格利茨成了她與外界溝通的全權代言人,包括她的書信也都交由他處理。她隻安心作畫。

斯蒂格利茨決定與富豪妻子離婚;4年後,他與歐姬芙搬到了紐約喬治湖畔居住。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紐約喬治湖

在紐約喬治湖畔的花園裡,歐姬芙長年累月的目睹花朵的盛放與果實的豐收,甚至還愛上了花卉種植,在園丁的幫助下,歐姬芙曾成功種下一批矮牽牛花。1924年的《矮牽牛花2号》的靈感便來源于這段田園時光: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矮牽牛花2号》 歐姬芙

淡紫色的牽牛花處于底部的中央,清晰可見它标志性的星狀花朵。柔軟的、向外延伸的線條是花瓣的雌蕊。另一朵牽牛花懸浮在空中,像是日出時爬上山頂的太陽,映襯出時而淡紫時而淡藍的晨曦。

欣賞歐姬芙的花,你能收獲一種賞花以外的獨特體驗,仿佛與花一同經曆四季,或者僅從一朵花中就收獲一種别樣的心情。對于色彩的使用,歐姬芙說:

“也許在繪畫的顔色方面,我可以向你傳達我對花的體驗,或者在那個特定的時間,讓花對我有意義的體驗。”

1924年的《紅美人蕉》,特寫般的花瓣上映襯出的紅色、黃色和橙色釋放着源源不斷的活力,仿佛夏秋時節的大自然中,熱情似火的陽光: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紅美人蕉》歐姬芙

與美人蕉一樣熾熱的,還有1927年的《紅罂粟》。觀者的視線追尋着罂粟明亮的橙色花瓣向前探索、一路來到目光所及處的黑色終點,便能找到罂粟的花芯;花芯天鵝絨般的質感仿佛一張來自神秘晚宴的邀請函,又像是一處黑洞,吞噬觀者的目光,無法逃離。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紅罂粟》 歐姬芙

黑色對歐姬芙同樣有着緻命的吸引力:

“黑色有一種東西,讓你覺得它隐藏着什麼。”

1926年,歐姬芙以黑色為主體創作了《黑色鸢尾》: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黑色鸢尾》 歐姬芙

罂粟的濃烈,鸢尾的神秘,承載着歐姬芙對于生命不同的情感體驗;對于人生中的靜谧時刻,歐姬芙的《曼陀羅》呈現了一個獨特而優雅的圖像: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曼陀羅》 歐姬芙

曼陀羅是一種含有毒素的植物,它的美麗為這顆毒花包裹了一層甘甜的蜜。歐姬芙第一次在新墨西哥州的家附近發現了它們,便開啟了連續創作的另一主題,她在多個場合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這種植物: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曼陀羅系列的其他作品 歐姬芙

由于曼陀羅在日落時開花,藝術家解釋說她幾乎能感受到“夜晚的涼爽和甜蜜”。在她的描繪中,曼陀羅的毒性轉化為崇高,讓人抛離對它的成見,隻作為一種美麗的植物而看待。

在2014年的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歐姬芙創作的其中一幅曼陀羅以4440萬美元成交,打破了一位女性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的紀錄,這讓她成為國際市場上20世紀藝術家的頂級。

然而,如何诠釋這些花,斯蒂格利茨與歐姬芙之間出現了裂痕。

對于任何不熟悉喬治亞·歐姬芙的藝術的人來說,隻要在網上搜尋三個關鍵詞——喬治亞、歐姬芙、花朵,就能收獲一系列令人驚訝的隐喻。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被視作女性性征的歐姬芙的花朵

通常,這些隐喻包括了女性的性征,就像某種東西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但是,這種隐喻的表達是否來自歐姬芙本人?

如果不是,這種觀點是如何開始淩駕于其他觀點之上的,尤其是當我們想到藝術家自己也對此表示拒絕?

第一次提出“歐姬芙的花象征了女性性征”這一觀點的,正是斯蒂格利茨。

早在他們結婚之前,斯蒂格利茨便将歐姬芙引入自己的藝術圈。圈子裡包括英國心理學家哈夫洛克·埃利斯、美國攝影師保羅·史川德等人,他們閱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其他有關性和心理學的通俗文學,把作品中的性主題視作一種表現手段,宣稱自己屬于先鋒派。

斯蒂格利茨深受影響,并開始将歐姬芙的花與女性性征的隐喻性聯系起來。歐姬芙1923年的作品《灰線與黑、藍、黃》結合了精确的描繪,起伏的褶皺和清晰的三維形式,被認為暗示了植物和女性解剖的描繪。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灰線與黑、藍、黃》 歐姬芙

歐姬芙在20世紀中期開始穩定創作的一系列花朵成了女性氣質的代表,而她本人在婚後不做家事、不生孩子、不接受被稱為“斯蒂格利茨夫人”、隻穿黑衣服的遺世獨立的生活方式,更被女性主義者視為偶像。尤其到了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者認為歐姬芙的作品賦予了女性權力,是藝術界女性能動性的明确聲明。

此時,歐姬芙的花朵成為了一場有關性别對立的诠釋的戰場:

壯觀的畫幅、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色彩和近乎色情的寓意在公衆和批評家中引起了極大的騷動。

不過,對于外界有關她的作品的不同解釋,大部分歐姬芙都不同意。她的真實意圖也許從一張照片中透露些許:這是歐姬芙的丈夫為她拍下的生活照,照片中,歐姬芙半蹲在路邊小花叢旁,手邊放着一堆畫具: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 歐姬芙

她曾說:

“花相對較小。每個人都能和花産生聯系,比如你能用手去觸摸它,身體前傾去聞它,還可以把它摘下取悅别人。然而,在某種程度上,沒有人看到一朵花,真的——它是如此的小。我會把它畫得很大,他們會驚訝地花時間來看它……我想讓你花時間看我所看到的。”

歐姬芙用一種近距離的方法來描繪它們,帶來了每朵花微妙的細節和形式。正如她後來解釋的那樣,她想給每一個忙碌的都市人慢慢欣賞一朵花的時間,并分享她對大自然獨特的感官體驗。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白荷》 歐姬芙

1939年,歐姬芙被Dole Pineapple Company邀請到夏威夷為島上的廣告活動創作繪畫。在通路了毛伊島、瓦胡島、夏威夷和考艾島之後,她創作了大約20幅描繪群島豐富自然風光的油畫,描繪了引人注目的峽谷、瀑布和熱帶花卉,其中就有一幅名為《芙蓉雞蛋花》的作品:

贈畫|歐姬芙:不為誰而作的花

▲《芙蓉雞蛋花》 歐姬芙

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粉紅色和黃色的花瓣高聳入雲,嬌嫩的花朵轉化為不朽的象征。歐姬芙确實讓人注意到了不起眼的花,并将自然的非凡之美和對弱小生靈的讴歌,傳遞給了更遠處的遠方。

*文章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