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中軸線》第七期天橋線 小柯雨雲 徐夢傑合唱 北京味說唱

《最美中軸線》第七期天橋線 小柯雨雲 徐夢傑合唱 北京味說唱

由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市文物局制作,由華夏銀行獨家冠名、京能集團首席特輯推出北京衛視"最美之軸",自播出以來一直将北京中軸線的獨特魅力帶給公衆,也圍繞中軸線創作出第一部精彩音樂作品。第七集将于8月14日21:00開播,由小科、顔雲和新成員徐夢傑共同探索北京天橋從古至今,收獲何在?負責創作的新一期于雲會為天橋寫什麼樣的歌?

《最美中軸線》第七期天橋線 小柯雨雲 徐夢傑合唱 北京味說唱

這座擁有100年曆史的橋梁見證了民間文學的繁榮

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必經通道,立交橋建于明清時期,是明清時期獻給天子的"禮儀橋",故稱為"立交橋"。《人民首都立交橋》這樣形容北京立交橋的陡峭:"如果從橋南向北看,就不會看到正陽門。同時,在橋北端,沒有永定門。"當清光徐32年(1906年)修繕道路時,高拱橋被石梁坪橋取代。到1926年,立交橋已經降低,用于鋪設電車。1929年,由于電車旅行的不便,橋梁被重新夷為平地。1934年,為了拓寬從正陽門到永定門的道路,橋栅被拆除并完全拆除。如今,在原址南面50米處的立交橋位置又多了一座文化景觀"立交橋",是第七期"最美軸"的"接機組"成員小科、尹雲、徐夢傑三人集合開館。為什麼天橋應該以文化景觀的形式保留?立交橋周圍地區有多少燦爛的文化?期待跟随"中心軸拾取組"的腳步,找到程式中問題的答案。

《最美中軸線》第七期天橋線 小柯雨雲 徐夢傑合唱 北京味說唱

自明嘉靖年間外城建設以來,北京外城的居民逐漸增加,天橋周圍人口的逐漸增加,進一步促進了市場、商業和繁榮的景象。與之前"最美中軸線"中展示的皇家建築的宏偉不同,來到城市百州和民俗文化交彙的天橋區域更令人感動。不僅正如清末詩人易順定在《天橋之歌》中寫道:"有多少遊客不記得家鄉",從老舍先生的北京也能感受到天橋的文化魅力,也可以看出繁華立交橋地區有多少文藝。八方參觀,各方聚集。如今的天橋區,延續了彙集各方表演藝術文化的作用,劇院兩旁林立,大廳齊聚一堂。不知道小可、嚴雲、徐夢傑來到這樣一個活潑的界風拾音,是什麼樣的感情和收獲?

《最美中軸線》第七期天橋線 小柯雨雲 徐夢傑合唱 北京味說唱

《拾聲組》化身為新角色 北京式搖滾演繹立交橋故事

第七期節目是另一大觀點,由闫雲接手了小科手中的創作責任。從前一期《正陽門風挂時為天橋作歌》的創作任務來看,尹雲在第七期節目中化身為"橋使者",在文化嘉賓的帶領下和介紹下,精心收集聲音素材和故事素材。在天橋印象博物館近距離觀看了"八奇"中的拉陽電影和幾位貴族,并到萬盛劇院聽曾紅的《新鳳霞》兒子談起他母親過去的輝煌,還在湖壇觀賞梅蘭芳1920年為生活而生的三維浮标《再見大師圖》。天橋文化的這些元素将如何應用到歌曲中?為了配合顔雲的《京式搖滾》,小可和徐夢傑化身了《柯師傅》和《徐媽媽》的歌曲,會帶來什麼樣的有趣合作?

《最美中軸線》第七期天橋線 小柯雨雲 徐夢傑合唱 北京味說唱

從古至今,彙聚三大宗教、九條溪流、五行八道作品的立交橋,也将把特殊的風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北京的中軸線也正因為如此的寬容和彙聚,而具有源源不斷的活力,成為一個不斷發展的生動軸心。由華夏銀行獨家命名、京能集團首席特輯推出的北京衛視《最美中軸心》,将在第七期為北京中軸線上的觀衆帶來又一場視聽盛宴,帶領觀衆體驗天橋文化融合之美。周六晚上21:00北京衛視見面,與小科、嚴雲、徐夢傑一起尋找中軸線的聲音,共得中國好景。

《最美中軸線》第七期天橋線 小柯雨雲 徐夢傑合唱 北京味說唱

資料來源:Beiq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