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篝火營地與 Game Informer 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定,轉載請征得同意。
Valve 備受期待的 Steam Deck 終于面市了,帶來了一個吸引力極大的便攜遊戲裝置解決方案。不過,它的吸引力因人而異。一些主機玩家可能認為這是一種廉價體驗 PC 遊戲的方式。對于那些 PC 老玩家來說,它帶來了一個将龐大 Steam 庫随身攜帶的機會 —— 盡管目前通過認證的遊戲并不多。不論如何,Steam Deck 都向着便攜PC遊戲裝置的光明未來邁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步。但同時,一些嚴重的問題也拖了它的後腿。
Steam Deck 的體積相當大。它寬約 298mm,重約 669 克,即便事先已經知道了它的大小,你第一次拿起它的時候還是會感到吃驚。不過,體積龐大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寬敞的操作空間、大量的輸入方式,以及最重要的:一塊誘人的 7 英寸顯示屏。

這塊 LCD 螢幕可以觸控,主要用來操作使用者界面,1280x800 的分辨率也足以遊玩《死亡循環》和《地平線:零之曙光》這樣的遊戲。即便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插入耳機或連接配接到藍牙音響,它的闆載立體聲揚聲器還是給了我一個驚喜,即便在低音量下,它也能提供清晰有打擊感的聲效。
盡管較沉,這台機器的手感卻很棒。手掌下方是令人舒适的圓形弧線,感覺上更像PS搖桿,而不是更常被拿來比較的 Switch 那種握持部分的平闆感覺。它的搖杆順滑有質感,但因為兩個觸控闆的位置就在下面,是以手較大的玩家也會覺得搖杆位置太高了,握持起來不夠放松。觸控闆對于需要的遊戲來說非常好用,也提供了令我滿意的觸感回報。但它們的精度對我來說還是很難比得上滑鼠。
無論是浏覽商店界面還是與好友聊天,Steam 的定制版本都運作得非常好。我覺得快速通路按鈕的功能尤其巧妙,它能幫助我調整亮度和聲音,還能調出性能詳情,讓我能夠快速調節各種技術設定。
Valve 會一直優化性能和硬體,是以這款産品在未來幾周内可能還會有變化。但盡管如此,在釋出時它的相容性仍不能得以保證。許多 Steam 遊戲稍作相容即可運作良好,但還有一些遊戲存在圖像問題和文本過小等等各種問題。即便如此,能夠讓《戰神》和《黑暗之魂 3》這樣的遊戲穩定運作就已經是可圈可點的成績了。在對數十款遊戲的測試中,如大家期望,大部分遊戲都在中等畫質下運作良好。
電池容量是個大問題。取消幀率上限,調高亮度或音量,或者以其他方式增加系統負擔,你的遊戲時間就隻剩下不到兩個小時了。如果你把配置調低,則可以大大延長這段時間。而相對 PC 遊戲的容量而言,即便你選擇購買了存儲空間較大的兩款裝置,内置儲存空間也會很快被填滿。幸好我還可以使用額外的 micro-SD 卡來大幅擴充存儲空間。我還對沒有網線接口比較失望,不過可以通過另一個單獨的 USB-C 擴充塢來解決這個問題。
就像任何遊戲 PC,Steam Deck 是一頭複雜的巨獸,并且很多特性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裡發生變化。但随着 Valve 進軍手持遊戲市場,它讓無數遊戲能在便攜裝置上遊玩,而你永遠沒有機會在手機甚至 Switch 上玩到它們。對許多人來說,這應當能成為忽略它一切缺點的理由,即便它永遠塞不進你的屁股兜。
—————— 總結:B- ——————
Steam Deck 是一款非常誘人的技術産品,基于 Steam 日益增長的庫存帶來了可靠的遊戲、不錯的顯示屏與使用者體驗。極度低下的電池容量、細微的人體工程學問題,以及與衆多 Steam 遊戲之間不确定的相容性問題仍然令人猶豫,但 Valve 的實驗産品的确帶領許多遊戲進入了便攜領域,并取得了值得贊賞的成功。
發售日期:2 月 25 日
翻譯 | 山木寇
編輯 | 豚骨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