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今日要聞:

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現代汽車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全新專用電動汽車架構IMA

俄烏危機緻原材料成本飙升 或使馬斯克暫時放棄低價電動車

與雙碳目标高度契合 甲醇汽車為何發展緩慢?

停止出口俄羅斯?大衆寶馬在歐供應鍊受阻或停産

半導體供給不足 斯巴魯BRZ将延期傳遞

斥資4億美元 通用汽車與合作夥伴建立新電池工

最近,車企似乎愛上了“拆”。

據近期報道顯示,大衆汽車集團和福特汽車前後腳官宣了拆分計劃,前者坐實保時捷将會獨立上市的傳聞,後者則宣布了一拆為三的全新戰略,将電動車業務和燃油車業務分拆為Ford Model e與Ford Blue。

再往前看,英特爾要拆出旗下自動駕駛業務Mobileye在美上市,比亞迪半導體啟動拆分程式,吉利汽車則拆分電動車營銷業務,預成立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

從汽車大鳄的動作來看,難道汽車行業的盡頭真的是拆拆拆?

拆分“搖錢樹”,傳統車企想要“華麗轉型”

保時捷之于大衆,可以說是搖錢樹一般的存在。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21年上半年,保時捷全球營業收入達165.3億歐元,銷售利潤為27.9億歐元,實作16.9%的銷售回報率。同期,保時捷在全球範圍内共傳遞了15.37萬輛新車,其中在中國市場的新車傳遞量達4.87萬台。

早前,媒體關于保時捷上市的傳聞時有傳出。早在2018年時,保時捷首席财務官麥思格就提出了獨立IPO的想法,想要借此釋放價值,然而沒有得到大衆的支援。到了2021年2月,外媒報道稱,大衆考慮将保時捷拆分上市。但随後,大衆的CEO赫伯特·迪斯否認了該消息。

而到了今年,大衆正式釋出聲明稱,其和保時捷控股董事會已經達成了一項架構協定,協定中明確定時捷将會獨立上市,且最快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IPO。

那麼幾度拒絕“松手”的大衆,為何同意拆分保時捷呢?這就不得不說到另一個超豪華車品牌法拉利。

法拉利上市于2015年,當時的發行價為每股52美元。而截至3月4日美股收盤,法拉利報價198.4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近4倍。再看該公司近一季度的業績,據資料顯示,法拉利2021年共向全球客戶傳遞了10131輛整車,是其成立以來首次實作年銷量突破萬輛。同期,法拉利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淨收入,達37.66億歐元,同比增長10.1%。

既有“明珠”在前,打造了輝煌成績,大衆想要将保時捷推出來,複制出一個新的“法拉利”,也就不是很難了解的事情。

此前,該公司還公布了新一輪的5年計劃,預計在未來五年總共投資1590億歐元,其中890億歐元用于軟體和電動汽車等技術,占總投資額的56%。這足以看出,大衆想要進行更新革新。但該公司21年第三季度營收隻達569.3億歐元,難以支撐起如此龐大的投資金額,這時推動保時捷上市籌集資金,将有利于大衆更好的向電動汽車轉型。

不過保時捷能否如法拉利般取得優異成績,市場仍存在質疑,因為大衆于2019年分拆上市的卡車部門Traton,其股價現低于發行價,很難說,保時捷不會走上老路。

再看另一家傳統車企——福特汽車。

今年3月2日,福特正式宣布,要将電動車業務與燃油車業務分拆為兩個獨立部門,分别為Ford Model e與Ford Blue。其中Ford Model e負責為福特的各個業務單元提供軟體、智能網聯技術和服務的開發,而Ford Blue為福特其它業務單元提供車輛硬體工程和生産制造支援。

這些戰略的背後,承載着福特汽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的期望,該公司預計,其電動汽車産量在2026年将超過200萬輛,并希望在電動汽車的市場佔有率能夠超過燃油車的份額。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福特家族無法接受其CEO提出的完全将電動車業務拆分為獨立公司的政策,該公司最後采用了分拆部門的形式,雖然Ford Model e與Ford Blue将作為獨立業務單元營運,但依然在整個福特汽車的旗下。是以,即便電動汽車業務出現了短期問題,福特還可以憑燃油車業務來扭轉乾坤。

受壓之際,拆分上市或能迎來“第二春”

Mobileye是英特爾旗下的一家自動駕駛公司,或将于今年年中上市,外媒預估該公司的估值超過500億美元。

雖然市場對于英特爾的态度不太樂觀,摩根大通、花旗等機構都對其進行了評級下調,但估值高達500億美元的Mobileye,還是具有一定的底氣的。

Mobileye擁有數十年的晶片設計經驗,根據智慧芽統計的資料,截止目前,Mobileye旗下的子公司Mobileye Vision Technologies共擁有620餘件專利申請,有效專利近300件,發力專利達610件。

以此為背景,英特爾又向其投入了人才庫和工廠支援,助力其發展。并且即使市場佔有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蠶食,英特爾在晶片技術上仍舊有着大量的研發經驗,這些都能給Mobileye帶來不小的幫助。

此外,據新京報報道,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廣汽集團等車企也試圖将核心業務子產品拆分獨立出來,并推向資本市場。其中上汽集團要将旗下3家子公司——捷氫科技、中海庭、聯創科技都分拆上市。選擇拆分不同領域的子公司,上汽集團的目标在于擴充融資管道、提高融資靈活性,進而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

而雷諾集團選擇了和福特相似的拆分方式,可能也會将其電動汽車業務和内燃機業務拆分為兩個“獨立的實體”。在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看來,這是雷諾複興計劃的一部分。汽車分析師張翔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跨國車企選擇拆分,實質上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融資。

業内分析認為,在日益激烈的競争中,車企需要拓展業務、尋求新的增長點,也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援電動化等新四化的轉型,而分拆上市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而在這些拆分“大潮”的背後,不論是車企還是科技公司,遵循的都是一個道理,即獲得更多的融資、提升自己的價值,進而在資本市場中獲得更多的認可。

結語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火熱是有目共睹的,不僅傳統車企在轉型、新勢力在發力,就連小米、

騰訊、百度、蘋果等科技公司,都紛紛加入這個賽道。而從整車到自動駕駛軟體,再到燃料等細分領域的拆分趨勢說明,汽車全産業鍊都存在着廣闊的價值空間,足以支撐不同的部門獨立上市。

在此之下,企業選擇拆分旗下業務單獨上市,能夠更好的推動電動及智能業務的發展,進而提升價值。

但拆分出來的業務能否盡如人願,一切就看企業自己的本事了。

現代汽車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

全新專用電動汽車架構IMA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電車彙消息:近日,根據外媒報道,現代汽車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全新專用電動汽車架構:內建式子產品化架構(Integrated Modular Architecture,IMA)。

據悉,該架構由電動全球子產品化平台(E-GMP)演變而來,而E-GMP目前一直用于現代汽車集團(包括現代、起亞和Genesis)的新BEV。

據了解,IMA架構是一種更通用的解決方案,或可用于各種乘用電動汽車以及專用車輛(PBV)。現代表示,IMA不僅将标準化底盤,還将标準化電池系統和電機。整個車輛陣容将配備9個标準化電池組(采用電池到電池組的方法)和5個标準化電動機。

與現有BEV開發系統不同,即不同車型采用不同類型的電池組,IMA可以配備标準化的電池組,所有車型都可以靈活安裝,進而提高成本效率。通過電芯到電池組(cell-to-pack)系統,該新的架構可以確定充分能量密度并縮短充電時間。

根據型号需要,IMA上還将安裝标準化的五種電機。而這種子產品化電機系統可在成本和重量以及電機效率方面保持優勢。

目前,現代已開發出五台具有200mm核心(和可變長度)的電動機。逆變器和變速器将內建到一個驅動單元中。其中四個驅動單元(用于乘用車的eM系列)将為800V電池系統電壓做好準備,而第五eS驅動單元(用于專用車輛)則可用于400V系統電壓。新驅動單元的效率将會提高。

未來,現代汽車将努力開發軟體架構,為客戶提供非凡擁有體驗。該公司計劃對将于2022年底開始推出的新車型應用無線(OTA)更新,并在2025年前将其擴充到所有現代車型。此外,到2030年,內建控制單元的數量可減少三分之一。

俄烏危機緻原材料成本飙升

或使馬斯克暫時放棄低價電動車

原材料成本飙升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雪上加霜,可能會挫敗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推出價格更實惠電動新車的夢想。原本汽車行業的供應鍊就因疫情大流行和全球性晶片短缺困擾,但鎳、锂和其他材料的價格上漲可能會減緩甚至暫時扭轉電池成本下降的長期趨勢,這是電動汽車中成本最昂貴的部分,阻礙了電動車更廣泛的推廣。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原材料價格上漲肯定有可能推遲電動車和内燃機車之間成本價格持平的時間表,這可能會阻礙電動車更廣泛的應用。”行業分析師格雷戈裡·米勒(Gregory Miller)表示。現在,市場主導仍然是内燃機車,他認為,2022年可能迎來锂離子電池的平均價格首次同比上漲。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烏克蘭沖突隻會變本加厲,推動鎳和鋁價格在周一創下曆史新高,這是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主要生産國俄羅斯的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锂價格也有所上漲,自2021年底以來上漲了一倍多,原因是供應不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來自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資料顯示,俄羅斯最大鎳礦商Nornickel生産了全球用于電動車電池的約20%的高純度1級鎳。此外,俄羅斯也是用于電池的鋁材的大供應國。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油價周一躍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在對耗油量大的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和皮卡的需求多年增長之後,刺激人們對電動車的更大興趣。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過去一年裡,電動車價格持續上漲,尤其以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Rivian的漲價為代表。漲價這種市場行為傳遞出重要的資訊,那就是主流消費者不會為大部分人尚未完全接受的技術支付巨額溢價。汽車行業調研公司Cox Automotive的資料顯示,1月份美國電動車的平均售價接近63,000美元,比全部車市的整體行業平均水準(略高于46,000美元)高出約35%。Cox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消費者現在不太擔心電動車路上抛錨,但價格仍然是一個主要問題。“任何增加成本的因素都會阻礙電動車的推廣。”Cox分析師米歇爾·克雷布斯(Michelle Krebs)說道。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2021年電動車占全球汽車總銷量的9%左右,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計到2030年這一份額将達到24%左右。此外,2021年OC&C Global Speedometer對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消費者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盡管營運成本較低,但超過一半的消費者甚至不願意額外支付500美元購買電動車。換句話說,如果汽車制造商想要吸引主流消費者的青睐,而不是他們目前所迎合的奢侈品消費者,可能會讓汽車制造商們陷入困境。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由于供應鍊問題,特斯拉自2020年12月起将旗下最便宜的Model 3轎車在美國的價格提高了18%,至44,990美元。馬斯克1月份還表示,特斯拉沒有開發他在2020年電池日所承諾的價格低至25,000美元的電動新車,并表示他的盤子裡有太多事情要做。Rivian上周試圖将旗下的電動皮卡和電動SUV的價格提高20%,以抵消較高的零件成本,但在面臨預訂車主包括可能取消銷售在内的強烈反對後,最終取消了提價的提案。美國另一家電動車初創公司Lucid尚未提高車價,但首席财務官雪利·豪斯(Sherry House)2月份也曾表示,Lucid“肯定在研究價格”以抵消更高的供應鍊成本。市場上,一些美國經銷商甚至利用汽車供應短缺的時機對電動車收取更高的費用,這引發了現代和福特等汽車制造商的警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車企代表們的提案議案内容成為近期熱議的焦點。其中,我們注意到,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帶來了《推廣應用甲醇汽車 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等建議。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其實,吉利李書福甲醇汽車提案建議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2009年就曾提到推廣甲醇汽車的提案,算上2022年這次提案,已經是第四次提到甲醇汽車了。

與李書福一直堅持推動甲醇汽車發展提案相比,甲醇汽車在國内市場的推廣并不盡如人意,還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甲醇作為一種清潔燃料,更符合大陸雙碳目标的實作,為何甲醇汽車遲遲沒有形成規模,發展的瓶頸又是什麼?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甲醇汽車更符合減能減排标準

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的目标。于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在“十四五”規劃中,也将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鼓勵社會各界紛紛積極參與布局。

在汽車行業,甲醇汽車作為節能減排的最佳選項也備受關注。首先來說說,甲醇作為汽車燃料為何更節能環保。甲醇俗稱“木醇”或“木精”,與乙醇一樣,甲醇的熱值低,但是辛烷值高,也含氧,燃燒甲醇也需要使用專門的發動機。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甲醇是一種液态能源,與汽油、柴油相比,有着自身的優點,燃燒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綠色無污染都是甲醇的特點,甲醇燃燒後排放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甲醇汽車與汽油車相比,能效提高約21%,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26%,比汽油和柴油更為清潔。

另外,甲醇生産端對節能減排也有着很大的潛力。據了解,目前煤制甲醇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綠氧技術耦合,可實作甲醇生産過程零排放。焦爐瓦斯富産氫氣與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工藝技術相結合。資料顯示,生産1噸甲醇可以消耗約900公斤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僅如此,甲醇在常溫常壓下為液态,與其他的電能、氫能等新能源形式相比,甲醇的液态性狀又決定可以如汽柴油一樣儲運,更安全便捷。而且,甲醇生産來源廣泛、經濟體量巨大、全産業鍊可持續發展,在煤炭、木材以及礦物質都可以提煉出甲醇,相對來說擷取成本低,這也有利于降低消費者使用成本。

同時,發展甲醇汽車可以為碳中和做貢獻,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捕集二氧化碳制取的“電甲醇”,以及由稭稈、城市垃圾廢棄物制取的生物質甲醇,都屬于綠色可再生甲醇,而這種可再生甲醇的應用可以實作碳的平衡。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吉利李書福就曾表示,“在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方面,甲醇将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推廣應用甲醇汽車是實作交通領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最為現實有效的路徑。”不僅如此,李書福還提出,發展甲醇汽車可保障大陸能源安全,尤其是交通領域液體能源安全。

相關資料顯示,大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交通領域石油消耗占比超過70%,這意味着大陸能源安全主要展現在液體能源的安全。中國的資源結構是“富煤貧油”,适度發展甲醇汽車是緩解能源問題的一個出路。

在李書福的建議中,他明确表示,大陸自“六五”以來,甲醇燃料、甲醇汽車的研究開發、示範應用,均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援。2012年至2018年,大陸工業和資訊化部牽頭組織了大規模的甲醇汽車試點運作項目,全面驗證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應用的環保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并且發展甲醇燃料完全是從大陸“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禀賦實際出發,甲醇的節能減排潛力以及未來對碳中和的貢獻潛力,被國際所公認。在大陸發展甲醇燃料,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對交通領域實作雙碳戰略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是以,李書福表示:“建議在大陸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将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範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援,帶動更多的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的研發,加快實作交通領域碳中和。”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去年大陸提出了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标,這為多種新型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甲醇成為實作“雙碳”的重要選項。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超過70個國家涉及到甲醇汽車的應用,而且部分已經達到大規模推廣。而大陸的甲醇汽車發展也有40餘年的發展曆史,同時甲醇燃料也得到了衆多政策的支援。在工業和資訊化部日前釋出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中,就正式将甲醇汽車納入綠色産品,并提出要促進甲醇汽車等替代燃料汽車推廣。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大陸在甲醇方面的應用也比較全面。在水路運輸領域,國内外都啟動了甲醇船舶工作,從航運業來提前實作碳中和目标。另外,我們國家已經建立了甲醇燃料船舶相關法規、指南、設計、建造和檢驗的技術标準,并且甲醇綠色智能船舶、船用甲醇發動機研制得到國家重大專項支援,相關船廠已經啟動甲醇燃料船舶的建造。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而在陸路交通領域,我們國家在甲醇和甲醇汽車方面的技術更加成熟。從2012年到2018年的6年間,工業和資訊化部組織了大規模的甲醇汽車試點項目,進一步驗證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環保性和可靠性。

綜合來看,甲醇作為汽車的燃料存在很大的優勢,并且甲醇汽車燃燒徹底,排放清潔,發展甲醇汽車可促進綠色甲醇發展,帶動綠色甲醇規模化,與大陸“3060雙碳目标”要求相契合。

甲醇汽車發展不盡如人意

早在2009年,李書福就曾送出《關于盡快出台甲醇車國家标準的提案》;到了2017年,李書福第二次送出《關于加快在全國推廣甲醇汽車、發展甲醇替代燃料的提案》;2019年又一次提出《關于推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普及,實作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前後經曆了13年時間,李書福一直堅持建議發展甲醇汽車。

實際上,李書福一直在各種場合為甲醇汽車站台,包括兩會、地方能源論壇等,也是一直堅持推廣甲醇汽車的參與者。我們國家最早發展甲醇汽車是由于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是以開始了甲醇汽車的研究工作。

停止出口俄羅斯?大衆寶馬

在歐供應鍊受阻或停産

在西方國家的制裁下,俄羅斯汽車産業受到重創。

目前,大衆汽車、奔馳、雷諾、福特以及豐田等多家車企已宣布停止了在俄羅斯汽車市場的業務。“俄羅斯汽車行業現在面臨着巨大的壓力,許多汽車公司和産品受到沖擊。”俄羅斯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Sergey Burgazliev近日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多年來,俄羅斯的經濟和匯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汽車市場的走向。由于烏克蘭危機,俄羅斯汽車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盧布貶值,這将牽制汽車消費,也會給出口到俄羅斯市場的中國品牌帶來一定的影響。

零部件告急

目前,已有多家車企暫停了在俄羅斯的業務。大衆汽車、奧迪、奔馳、寶馬、雷諾、通用汽車以及福特汽車等多家車企已宣布停止向俄羅斯出口汽車。此外,豐田也已經關閉了位于俄羅斯的工廠。

據外媒報道,作為俄羅斯本土汽車制造商Avtovaz的控股企業,雷諾汽車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和運輸困難,将暫停位于俄羅斯的汽車組裝廠的一些業務。而業務中斷主要是因為過境國更嚴格的邊境管制,進而被迫改變一些既定的物流路線。Avtovaz也表示,由于全球電子元件持續短缺,可能暫停俄羅斯中部一家工廠的部分裝配線。

“幾乎所有的歐洲車企都停止了向俄羅斯出口汽車,在俄羅斯的汽車業務也處于暫停狀态。目前,中國品牌、 Stellantis和俄羅斯本土品牌UAZ (Sollers集團旗下品牌) 仍在營運。”Sergey Burgazliev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俄羅斯汽車零部件依賴進口,此次沖突使汽車零部件供應面臨挑戰。上海北鬥會展有限責任公司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俄羅斯大約35%~37%的汽車配件是自己生産的,而進口汽車配件的市場占比較高,在63%~65%之間浮動。以2019年為例,俄羅斯汽車配件主要進口國為德國、日本和中國。俄羅斯對發動機、車身部件、車燈等産品需求較大,近年來,中國制造的零部件已成為最受歡迎的零部件之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的汽車配件市場分為兩個部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 (OEM) 銷售的零部件用于在工廠生産汽車,而二級市場 (汽車市場) 則銷售的零部件用于在汽車商店中售賣。在其他國家,一級市場占主導地位,而在俄羅斯,占主導地位的是二級市場,其中以俄羅斯汽車的零配件為主。

克萊斯勒集團俄羅斯公司的車輛營運協調負責人亞曆珊德拉·杜布羅夫斯卡娅(Alexandra Dubrovskaya)不久前表示,沖突已對東歐的汽車物流成本造成了影響。過去,很大一部分整車和汽車零部件是從西歐經由烏克蘭,供應給俄羅斯的,現在的情況顯然将發生變化。此外,一些零部件供應商開始将産線進行轉移。安波福表示,該公司趕在沖突更新前,已将大量汽車零部件的生産從烏克蘭撤出。芬蘭輪胎制造商Nokian也将關鍵生産線從俄羅斯轉移到芬蘭和美國。

一名在俄羅斯市場負責中國品牌業務的高管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對本國的汽車工業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援,錯過了汽車工業發展的黃金期,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沒有發展起來。俄羅斯汽車零部件内飾、電子元器件等多數是中國産的,其他很多零部件配套也依賴其他國家。而由于俄羅斯汽車産業鍊配套供應問題,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在不進則退。

Sergey Burgazliev告訴記者,俄羅斯汽車本地化水準很低,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物流停運造成一些歐洲車企無法以SKD/CKD形式出口到俄羅斯。“俄羅斯的汽車零部件面臨很大的困難。俄羅斯的乘用車仍有約70%~80%的零部件依賴進口,由于匯率和物流因素,一些零部件的供應可能中斷。目前,俄羅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還有一些庫存,但也隻有3~4周的庫存。”Sergey Burgazliev對記者表示。

而沖突也對歐洲車企供應鍊造成了影響,不久前,大衆汽車公司已表示,由于在烏克蘭生産的零部件遲遲不能到位,兩家德國工廠将停産幾日。寶馬汽車也表示,由于供應瓶頸,預計其在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工廠的生産将會中斷。Sergey Burgazliev認為,沖突會對汽車産業鍊造成一定的影響,會推高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是以歐洲的能源成本會增加,汽車價格也會随之增加。此外,烏克蘭是工業氣體氖氣的最大供應商,而氖氣用于微電子生産,這可能會對晶片供應造成一定影響。

俄羅斯車市再受沖擊

此次沖突将進一步對俄羅斯汽車市場帶來不利影響。

由于政治等因素,俄羅斯車市近年來出現波動式下滑。2014年,俄羅斯乘用車銷量達227.6萬輛,2015年呈現了斷崖式的下滑銷量達128.4萬輛,2017年、2018(160.7萬輛)年有所回暖,随後2019年略有下滑,2020年受疫情影響進一步下滑至143.4萬輛。2021年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有所回彈,但今年的沖突将會使俄羅斯車市再次受沖擊。

目前,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而匯率的波動也将對汽車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車市的增長取決于匯率和經濟的穩定性。由于俄羅斯車市中部分汽車來自進口,同時在俄羅斯生産車輛的零部件大多來自進口,盧布貶值可能造成進口成本的擡升,進而使得以盧布計價的車價明顯上升,而這将抑制汽車市場的消費。此外,消費信貸利率有所提升,這也将打擊消費者的信心。

Sergey Burgazliev認為,俄羅斯汽車市場将下跌,預測俄羅斯汽車市場年度下跌幅度達10%~12%。他表示,如果沖突持續的時間超過預期,那麼俄羅斯汽車市場可能面臨約20%的損失。“幾乎所有在這裡建廠的主機廠都對俄羅斯汽車市場保持興趣,但出于政治原因,沒有人清楚它們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主機廠們對未來在俄羅斯的發展充滿不确定性。“現在,哈弗、吉利、奇瑞、現代和起亞在俄羅斯的情況還不錯,但大衆汽車、寶馬、保時捷、奔馳等歐洲車企面臨的情況很複雜。”Sergey Burgazliev對記者表示。

目前,長城汽車、吉利、奇瑞和長安等多家中國品牌在俄羅斯布局了相關業務。其中,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市場投資最大,建立了工廠進行本地化生産。俄羅斯汽車行業分析機構Autostat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共向俄羅斯出口12.3萬輛汽車,市場佔有率近7%。出口金額則在5年時間裡增長近400%,從5億美元上升至20億美元左右。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看來,俄羅斯是自主品牌出海的主要市場之一,這次沖突整體影響較大。但如果整車制造廠能夠在俄羅斯國内進行循環,相對整車直接進出口貿易來說受影響會小一些。例如長城已經在俄羅斯本土建廠,其銷售業務已經開展多年,對風險抵禦能力也會更強。

Sergey Burgazliev對記者表示,匯率的變化會對中國品牌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從目前反應來看,中國車企對俄羅斯市場的态度仍較為積極。

3月7日,斯巴魯中國官方微網誌釋出消息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世界範圍的半導體供給不足的影響,新一代SUBARU BRZ的交車開始時間比預期推遲,預計為4月。新一代BRZ在去年12月釋出了正式價格,手動版價格為30.88萬元,全新BRZ自動版EyeSight價格為33.08萬元。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新一代斯巴魯BRZ依然與豐田GR 86同平台打造,相比上一代車型,全新一代車型造型更加圓潤,前臉換裝更大面積的進氣格栅,内嵌多條熏黑貫穿式格栅。前包圍兩側還設計有兩個導流孔設計,除了為刹車散熱外,還進一步提升整車的空氣動力學。全新BRZ依然配有無框車門,車尾C型尾燈與頭燈相呼應。同時,該車還配有雙邊雙出的大口徑排氣。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内飾進行了全新設計,配備了7英寸的數字儀表盤以及8英寸中控螢幕。中控屏下方還配備了可以顯示車輛資訊的旋鈕,而旋鈕下方則是空調以及駕駛模式選擇等功能的實體按鍵。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動力方面,全新BRZ搭載2.4L水準對置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70kW(230馬力),峰值扭矩249Nm,提供6速手動和6速自動變速箱可選。

日前,網通社從海外媒體insideevs獲悉,通用汽車和南韓POSCO Chemical宣布計劃在加拿大魁北克投資4億美元建立電動汽車電池材料工廠。據悉,該工廠将雇傭200名員工生産正極活性材料(CAM)。新工廠生産的正極活性材料将用于雪佛蘭Silverado EV、GMC Hummer EV和凱迪拉克Lyriq 等電動汽車。CAM由加工後的鎳、锂和其他材料組成,約占電池成本的40%。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為建立一個更安全的電動汽車供應鍊,通用汽車宣布一系列行動,包括針對電動汽車材料群組件項目,如锂(具有受控熱資源)、稀土材料 (GE) 、合金薄片 (MP Materials) 和永久磁鐵(VAC)。

通用汽車表示,新加工廠将提升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鍊,同時還将在今年晚些時候在安大略省英格索爾啟動加拿大第一家完整的電動汽車制造廠;到2025年底,通用汽車計劃在北美具備生産100萬輛電動汽車的能力。該公司目标是在北美以可持續的采購、加工或制造大部分元件。

“Car路裡日報”各路大佬各顯“拆”法 汽車行業的盡頭是“單飛”?

通用汽車全球産品開發、采購和供應鍊執行副總裁表示,“我們和合作夥伴正在為電動汽車建立一個新的、更安全和更可持續的生态系統。加拿大在我們的純電動未來發揮着重要作用,我們正在感謝我們從地方、省和國家官員那裡得到的大力支援,以發展以北美為重點的電動汽車價值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