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今日要闻:

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现代汽车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全新专用电动汽车架构IMA

俄乌危机致原材料成本飙升 或使马斯克暂时放弃低价电动车

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甲醇汽车为何发展缓慢?

停止出口俄罗斯?大众宝马在欧供应链受阻或停产

半导体供给不足 斯巴鲁BRZ将延期交付

斥资4亿美元 通用汽车与合作伙伴建立新电池工

最近,车企似乎爱上了“拆”。

据近期报道显示,大众汽车集团和福特汽车前后脚官宣了拆分计划,前者坐实保时捷将会独立上市的传闻,后者则宣布了一拆为三的全新战略,将电动车业务和燃油车业务分拆为Ford Model e与Ford Blue。

再往前看,英特尔要拆出旗下自动驾驶业务Mobileye在美上市,比亚迪半导体启动拆分程序,吉利汽车则拆分电动车营销业务,预成立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

从汽车大鳄的动作来看,难道汽车行业的尽头真的是拆拆拆?

拆分“摇钱树”,传统车企想要“华丽转型”

保时捷之于大众,可以说是摇钱树一般的存在。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保时捷全球营业收入达165.3亿欧元,销售利润为27.9亿欧元,实现16.9%的销售回报率。同期,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了15.37万辆新车,其中在中国市场的新车交付量达4.87万台。

早前,媒体关于保时捷上市的传闻时有传出。早在2018年时,保时捷首席财务官麦思格就提出了独立IPO的想法,想要借此释放价值,然而没有得到大众的支持。到了2021年2月,外媒报道称,大众考虑将保时捷拆分上市。但随后,大众的CEO赫伯特·迪斯否认了该消息。

而到了今年,大众正式发布声明称,其和保时捷控股董事会已经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协议中明确保时捷将会独立上市,且最快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IPO。

那么几度拒绝“松手”的大众,为何同意拆分保时捷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超豪华车品牌法拉利。

法拉利上市于2015年,当时的发行价为每股52美元。而截至3月4日美股收盘,法拉利报价198.4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近4倍。再看该公司近一季度的业绩,据数据显示,法拉利2021年共向全球客户交付了10131辆整车,是其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年销量突破万辆。同期,法拉利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净收入,达37.66亿欧元,同比增长10.1%。

既有“明珠”在前,打造了辉煌成绩,大众想要将保时捷推出来,复制出一个新的“法拉利”,也就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

此前,该公司还公布了新一轮的5年计划,预计在未来五年总共投资159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软件和电动汽车等技术,占总投资额的56%。这足以看出,大众想要进行升级革新。但该公司21年第三季度营收只达569.3亿欧元,难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投资金额,这时推动保时捷上市筹集资金,将有利于大众更好的向电动汽车转型。

不过保时捷能否如法拉利般取得优异成绩,市场仍存在质疑,因为大众于2019年分拆上市的卡车部门Traton,其股价现低于发行价,很难说,保时捷不会走上老路。

再看另一家传统车企——福特汽车。

今年3月2日,福特正式宣布,要将电动车业务与燃油车业务分拆为两个独立部门,分别为Ford Model e与Ford Blue。其中Ford Model e负责为福特的各个业务单元提供软件、智能网联技术和服务的开发,而Ford Blue为福特其它业务单元提供车辆硬件工程和生产制造支持。

这些战略的背后,承载着福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的期望,该公司预计,其电动汽车产量在2026年将超过200万辆,并希望在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能够超过燃油车的份额。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福特家族无法接受其CEO提出的完全将电动车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的策略,该公司最后采用了分拆部门的形式,虽然Ford Model e与Ford Blue将作为独立业务单元运营,但依然在整个福特汽车的旗下。因此,即便电动汽车业务出现了短期问题,福特还可以凭燃油车业务来扭转乾坤。

受压之际,拆分上市或能迎来“第二春”

Mobileye是英特尔旗下的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或将于今年年中上市,外媒预估该公司的估值超过500亿美元。

虽然市场对于英特尔的态度不太乐观,摩根大通、花旗等机构都对其进行了评级下调,但估值高达500亿美元的Mobileye,还是具有一定的底气的。

Mobileye拥有数十年的芯片设计经验,根据智慧芽统计的数据,截止目前,Mobileye旗下的子公司Mobileye Vision Technologies共拥有620余件专利申请,有效专利近300件,发力专利达610件。

以此为背景,英特尔又向其投入了人才库和工厂支持,助力其发展。并且即使市场份额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蚕食,英特尔在芯片技术上仍旧有着大量的研发经验,这些都能给Mobileye带来不小的帮助。

此外,据新京报报道,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车企也试图将核心业务模块拆分独立出来,并推向资本市场。其中上汽集团要将旗下3家子公司——捷氢科技、中海庭、联创科技都分拆上市。选择拆分不同领域的子公司,上汽集团的目标在于扩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灵活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而雷诺集团选择了和福特相似的拆分方式,可能也会将其电动汽车业务和内燃机业务拆分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在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Luca de Meo看来,这是雷诺复兴计划的一部分。汽车分析师张翔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跨国车企选择拆分,实质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

业内分析认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车企需要拓展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电动化等新四化的转型,而分拆上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而在这些拆分“大潮”的背后,不论是车企还是科技公司,遵循的都是一个道理,即获得更多的融资、提升自己的价值,从而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认可。

结语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火热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传统车企在转型、新势力在发力,就连小米、

腾讯、百度、苹果等科技公司,都纷纷加入这个赛道。而从整车到自动驾驶软件,再到燃料等细分领域的拆分趋势说明,汽车全产业链都存在着广阔的价值空间,足以支撑不同的部门独立上市。

在此之下,企业选择拆分旗下业务单独上市,能够更好的推动电动及智能业务的发展,从而提升价值。

但拆分出来的业务能否尽如人愿,一切就看企业自己的本事了。

现代汽车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

全新专用电动汽车架构IMA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电车汇消息:近日,根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全新专用电动汽车架构:集成式模块化架构(Integrated Modular Architecture,IMA)。

据悉,该架构由电动全球模块化平台(E-GMP)演变而来,而E-GMP目前一直用于现代汽车集团(包括现代、起亚和Genesis)的新BEV。

据了解,IMA架构是一种更通用的解决方案,或可用于各种乘用电动汽车以及专用车辆(PBV)。现代表示,IMA不仅将标准化底盘,还将标准化电池系统和电机。整个车辆阵容将配备9个标准化电池组(采用电池到电池组的方法)和5个标准化电动机。

与现有BEV开发系统不同,即不同车型采用不同类型的电池组,IMA可以配备标准化的电池组,所有车型都可以灵活安装,从而提高成本效率。通过电芯到电池组(cell-to-pack)系统,该新的架构可以确保充分能量密度并缩短充电时间。

根据型号需要,IMA上还将安装标准化的五种电机。而这种模块化电机系统可在成本和重量以及电机效率方面保持优势。

目前,现代已开发出五台具有200mm核心(和可变长度)的电动机。逆变器和变速器将集成到一个驱动单元中。其中四个驱动单元(用于乘用车的eM系列)将为800V电池系统电压做好准备,而第五eS驱动单元(用于专用车辆)则可用于400V系统电压。新驱动单元的效率将会提高。

未来,现代汽车将努力开发软件架构,为客户提供非凡拥有体验。该公司计划对将于2022年底开始推出的新车型应用无线(OTA)更新,并在2025年前将其扩展到所有现代车型。此外,到2030年,集成控制单元的数量可减少三分之一。

俄乌危机致原材料成本飙升

或使马斯克暂时放弃低价电动车

原材料成本飙升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雪上加霜,可能会挫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推出价格更实惠电动新车的梦想。原本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就因疫情大流行和全球性芯片短缺困扰,但镍、锂和其他材料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减缓甚至暂时扭转电池成本下降的长期趋势,这是电动汽车中成本最昂贵的部分,阻碍了电动车更广泛的推广。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原材料价格上涨肯定有可能推迟电动车和内燃机车之间成本价格持平的时间表,这可能会阻碍电动车更广泛的应用。”行业分析师格雷戈里·米勒(Gregory Miller)表示。现在,市场主导仍然是内燃机车,他认为,2022年可能迎来锂离子电池的平均价格首次同比上涨。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乌克兰冲突只会变本加厉,推动镍和铝价格在周一创下历史新高,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担心主要生产国俄罗斯的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锂价格也有所上涨,自2021年底以来上涨了一倍多,原因是供应不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来自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最大镍矿商Nornickel生产了全球用于电动车电池的约20%的高纯度1级镍。此外,俄罗斯也是用于电池的铝材的大供应国。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油价周一跃升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可以起到平衡作用,在对耗油量大的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和皮卡的需求多年增长之后,刺激人们对电动车的更大兴趣。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过去一年里,电动车价格持续上涨,尤其以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Rivian的涨价为代表。涨价这种市场行为传递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主流消费者不会为大部分人尚未完全接受的技术支付巨额溢价。汽车行业调研公司Cox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1月份美国电动车的平均售价接近63,000美元,比全部车市的整体行业平均水平(略高于46,000美元)高出约35%。Cox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消费者现在不太担心电动车路上抛锚,但价格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任何增加成本的因素都会阻碍电动车的推广。”Cox分析师米歇尔·克雷布斯(Michelle Krebs)说道。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电动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9%左右,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计到203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4%左右。此外,2021年OC&C Global Speedometer对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消费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运营成本较低,但超过一半的消费者甚至不愿意额外支付500美元购买电动车。换句话说,如果汽车制造商想要吸引主流消费者的青睐,而不是他们目前所迎合的奢侈品消费者,可能会让汽车制造商们陷入困境。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由于供应链问题,特斯拉自2020年12月起将旗下最便宜的Model 3轿车在美国的价格提高了18%,至44,990美元。马斯克1月份还表示,特斯拉没有开发他在2020年电池日所承诺的价格低至25,000美元的电动新车,并表示他的盘子里有太多事情要做。Rivian上周试图将旗下的电动皮卡和电动SUV的价格提高20%,以抵消较高的零件成本,但在面临预订车主包括可能取消销售在内的强烈反对后,最终取消了提价的提案。美国另一家电动车初创公司Lucid尚未提高车价,但首席财务官雪利·豪斯(Sherry House)2月份也曾表示,Lucid“肯定在研究价格”以抵消更高的供应链成本。市场上,一些美国经销商甚至利用汽车供应短缺的时机对电动车收取更高的费用,这引发了现代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的警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车企代表们的提案议案内容成为近期热议的焦点。其中,我们注意到,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了《推广应用甲醇汽车 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等建议。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其实,吉利李书福甲醇汽车提案建议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09年就曾提到推广甲醇汽车的提案,算上2022年这次提案,已经是第四次提到甲醇汽车了。

与李书福一直坚持推动甲醇汽车发展提案相比,甲醇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并不尽如人意,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甲醇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更符合大陆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何甲醇汽车迟迟没有形成规模,发展的瓶颈又是什么?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甲醇汽车更符合减能减排标准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于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鼓励社会各界纷纷积极参与布局。

在汽车行业,甲醇汽车作为节能减排的最佳选项也备受关注。首先来说说,甲醇作为汽车燃料为何更节能环保。甲醇俗称“木醇”或“木精”,与乙醇一样,甲醇的热值低,但是辛烷值高,也含氧,燃烧甲醇也需要使用专门的发动机。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甲醇是一种液态能源,与汽油、柴油相比,有着自身的优点,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绿色无污染都是甲醇的特点,甲醇燃烧后排放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甲醇汽车与汽油车相比,能效提高约21%,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26%,比汽油和柴油更为清洁。

另外,甲醇生产端对节能减排也有着很大的潜力。据了解,目前煤制甲醇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绿氧技术耦合,可实现甲醇生产过程零排放。焦炉煤气富产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工艺技术相结合。数据显示,生产1吨甲醇可以消耗约900公斤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不仅如此,甲醇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与其他的电能、氢能等新能源形式相比,甲醇的液态性状又决定可以如汽柴油一样储运,更安全便捷。而且,甲醇生产来源广泛、经济体量巨大、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在煤炭、木材以及矿物质都可以提炼出甲醇,相对来说获取成本低,这也有利于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

同时,发展甲醇汽车可以为碳中和做贡献,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捕集二氧化碳制取的“电甲醇”,以及由秸秆、城市垃圾废弃物制取的生物质甲醇,都属于绿色可再生甲醇,而这种可再生甲醇的应用可以实现碳的平衡。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吉利李书福就曾表示,“在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方面,甲醇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广应用甲醇汽车是实现交通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最为现实有效的路径。”不仅如此,李书福还提出,发展甲醇汽车可保障大陆能源安全,尤其是交通领域液体能源安全。

相关数据显示,大陆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交通领域石油消耗占比超过70%,这意味着大陆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液体能源的安全。中国的资源结构是“富煤贫油”,适度发展甲醇汽车是缓解能源问题的一个出路。

在李书福的建议中,他明确表示,大陆自“六五”以来,甲醇燃料、甲醇汽车的研究开发、示范应用,均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2012年至2018年,大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了大规模的甲醇汽车试点运行项目,全面验证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的环保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并且发展甲醇燃料完全是从大陆“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实际出发,甲醇的节能减排潜力以及未来对碳中和的贡献潜力,被国际所公认。在大陆发展甲醇燃料,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对交通领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李书福表示:“建议在大陆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去年大陆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为多种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甲醇成为实现“双碳”的重要选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70个国家涉及到甲醇汽车的应用,而且部分已经达到大规模推广。而大陆的甲醇汽车发展也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同时甲醇燃料也得到了众多政策的支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就正式将甲醇汽车纳入绿色产品,并提出要促进甲醇汽车等替代燃料汽车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大陆在甲醇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全面。在水路运输领域,国内外都启动了甲醇船舶工作,从航运业来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另外,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甲醇燃料船舶相关法规、指南、设计、建造和检验的技术标准,并且甲醇绿色智能船舶、船用甲醇发动机研制得到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相关船厂已经启动甲醇燃料船舶的建造。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而在陆路交通领域,我们国家在甲醇和甲醇汽车方面的技术更加成熟。从2012年到2018年的6年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了大规模的甲醇汽车试点项目,进一步验证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环保性和可靠性。

综合来看,甲醇作为汽车的燃料存在很大的优势,并且甲醇汽车燃烧彻底,排放清洁,发展甲醇汽车可促进绿色甲醇发展,带动绿色甲醇规模化,与大陆“3060双碳目标”要求相契合。

甲醇汽车发展不尽如人意

早在2009年,李书福就曾提交《关于尽快出台甲醇车国家标准的提案》;到了2017年,李书福第二次提交《关于加快在全国推广甲醇汽车、发展甲醇替代燃料的提案》;2019年又一次提出《关于推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普及,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前后经历了13年时间,李书福一直坚持建议发展甲醇汽车。

实际上,李书福一直在各种场合为甲醇汽车站台,包括两会、地方能源论坛等,也是一直坚持推广甲醇汽车的参与者。我们国家最早发展甲醇汽车是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所以开始了甲醇汽车的研究工作。

停止出口俄罗斯?大众宝马

在欧供应链受阻或停产

在西方国家的制裁下,俄罗斯汽车产业受到重创。

目前,大众汽车、奔驰、雷诺、福特以及丰田等多家车企已宣布停止了在俄罗斯汽车市场的业务。“俄罗斯汽车行业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许多汽车公司和产品受到冲击。”俄罗斯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Sergey Burgazliev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多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和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市场的走向。由于乌克兰危机,俄罗斯汽车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卢布贬值,这将牵制汽车消费,也会给出口到俄罗斯市场的中国品牌带来一定的影响。

零部件告急

目前,已有多家车企暂停了在俄罗斯的业务。大众汽车、奥迪、奔驰、宝马、雷诺、通用汽车以及福特汽车等多家车企已宣布停止向俄罗斯出口汽车。此外,丰田也已经关闭了位于俄罗斯的工厂。

据外媒报道,作为俄罗斯本土汽车制造商Avtovaz的控股企业,雷诺汽车表示,由于零部件短缺和运输困难,将暂停位于俄罗斯的汽车组装厂的一些业务。而业务中断主要是因为过境国更严格的边境管制,从而被迫改变一些既定的物流路线。Avtovaz也表示,由于全球电子元件持续短缺,可能暂停俄罗斯中部一家工厂的部分装配线。

“几乎所有的欧洲车企都停止了向俄罗斯出口汽车,在俄罗斯的汽车业务也处于暂停状态。目前,中国品牌、 Stellantis和俄罗斯本土品牌UAZ (Sollers集团旗下品牌) 仍在运营。”Sergey Burgazliev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俄罗斯汽车零部件依赖进口,此次冲突使汽车零部件供应面临挑战。上海北斗会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俄罗斯大约35%~37%的汽车配件是自己生产的,而进口汽车配件的市场占比较高,在63%~65%之间浮动。以2019年为例,俄罗斯汽车配件主要进口国为德国、日本和中国。俄罗斯对发动机、车身部件、车灯等产品需求较大,近年来,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零部件之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汽车配件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 (OEM) 销售的零部件用于在工厂生产汽车,而二级市场 (汽车市场) 则销售的零部件用于在汽车商店中售卖。在其他国家,一级市场占主导地位,而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是二级市场,其中以俄罗斯汽车的零配件为主。

克莱斯勒集团俄罗斯公司的车辆运营协调负责人亚历珊德拉·杜布罗夫斯卡娅(Alexandra Dubrovskaya)不久前表示,冲突已对东欧的汽车物流成本造成了影响。过去,很大一部分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是从西欧经由乌克兰,供应给俄罗斯的,现在的情况显然将发生变化。此外,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开始将产线进行转移。安波福表示,该公司赶在冲突升级前,已将大量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从乌克兰撤出。芬兰轮胎制造商Nokian也将关键生产线从俄罗斯转移到芬兰和美国。

一名在俄罗斯市场负责中国品牌业务的高管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对本国的汽车工业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错过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期,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没有发展起来。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内饰、电子元器件等多数是中国产的,其他很多零部件配套也依赖其他国家。而由于俄罗斯汽车产业链配套供应问题,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在不进则退。

Sergey Burgazliev告诉记者,俄罗斯汽车本地化水平很低,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的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物流停运造成一些欧洲车企无法以SKD/CKD形式出口到俄罗斯。“俄罗斯的汽车零部件面临很大的困难。俄罗斯的乘用车仍有约70%~80%的零部件依赖进口,由于汇率和物流因素,一些零部件的供应可能中断。目前,俄罗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有一些库存,但也只有3~4周的库存。”Sergey Burgazliev对记者表示。

而冲突也对欧洲车企供应链造成了影响,不久前,大众汽车公司已表示,由于在乌克兰生产的零部件迟迟不能到位,两家德国工厂将停产几日。宝马汽车也表示,由于供应瓶颈,预计其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工厂的生产将会中断。Sergey Burgazliev认为,冲突会对汽车产业链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推高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因此欧洲的能源成本会增加,汽车价格也会随之增加。此外,乌克兰是工业气体氖气的最大供应商,而氖气用于微电子生产,这可能会对芯片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俄罗斯车市再受冲击

此次冲突将进一步对俄罗斯汽车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政治等因素,俄罗斯车市近年来出现波动式下滑。2014年,俄罗斯乘用车销量达227.6万辆,2015年呈现了断崖式的下滑销量达128.4万辆,2017年、2018(160.7万辆)年有所回暖,随后2019年略有下滑,2020年受疫情影响进一步下滑至143.4万辆。2021年俄罗斯汽车市场销量有所回弹,但今年的冲突将会使俄罗斯车市再次受冲击。

目前,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而汇率的波动也将对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车市的增长取决于汇率和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俄罗斯车市中部分汽车来自进口,同时在俄罗斯生产车辆的零部件大多来自进口,卢布贬值可能造成进口成本的抬升,进而使得以卢布计价的车价明显上升,而这将抑制汽车市场的消费。此外,消费信贷利率有所提升,这也将打击消费者的信心。

Sergey Burgazliev认为,俄罗斯汽车市场将下跌,预测俄罗斯汽车市场年度下跌幅度达10%~12%。他表示,如果冲突持续的时间超过预期,那么俄罗斯汽车市场可能面临约20%的损失。“几乎所有在这里建厂的主机厂都对俄罗斯汽车市场保持兴趣,但出于政治原因,没有人清楚它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主机厂们对未来在俄罗斯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现在,哈弗、吉利、奇瑞、现代和起亚在俄罗斯的情况还不错,但大众汽车、宝马、保时捷、奔驰等欧洲车企面临的情况很复杂。”Sergey Burgazliev对记者表示。

目前,长城汽车、吉利、奇瑞和长安等多家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布局了相关业务。其中,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投资最大,建立了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俄罗斯汽车行业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共向俄罗斯出口12.3万辆汽车,市场份额近7%。出口金额则在5年时间里增长近400%,从5亿美元上升至20亿美元左右。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俄罗斯是自主品牌出海的主要市场之一,这次冲突整体影响较大。但如果整车制造厂能够在俄罗斯国内进行循环,相对整车直接进出口贸易来说受影响会小一些。例如长城已经在俄罗斯本土建厂,其销售业务已经开展多年,对风险抵御能力也会更强。

Sergey Burgazliev对记者表示,汇率的变化会对中国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从目前反应来看,中国车企对俄罗斯市场的态度仍较为积极。

3月7日,斯巴鲁中国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世界范围的半导体供给不足的影响,新一代SUBARU BRZ的交车开始时间比预期推迟,预计为4月。新一代BRZ在去年12月发布了正式价格,手动版价格为30.88万元,全新BRZ自动版EyeSight价格为33.08万元。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新一代斯巴鲁BRZ依然与丰田GR 86同平台打造,相比上一代车型,全新一代车型造型更加圆润,前脸换装更大面积的进气格栅,内嵌多条熏黑贯穿式格栅。前包围两侧还设计有两个导流孔设计,除了为刹车散热外,还进一步提升整车的空气动力学。全新BRZ依然配有无框车门,车尾C型尾灯与头灯相呼应。同时,该车还配有双边双出的大口径排气。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内饰进行了全新设计,配备了7英寸的数字仪表盘以及8英寸中控屏幕。中控屏下方还配备了可以显示车辆信息的旋钮,而旋钮下方则是空调以及驾驶模式选择等功能的实体按键。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动力方面,全新BRZ搭载2.4L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70kW(230马力),峰值扭矩249Nm,提供6速手动和6速自动变速箱可选。

日前,网通社从海外媒体insideevs获悉,通用汽车和韩国POSCO Chemical宣布计划在加拿大魁北克投资4亿美元建立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工厂。据悉,该工厂将雇佣200名员工生产正极活性材料(CAM)。新工厂生产的正极活性材料将用于雪佛兰Silverado EV、GMC Hummer EV和凯迪拉克Lyriq 等电动汽车。CAM由加工后的镍、锂和其他材料组成,约占电池成本的40%。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为创建一个更安全的电动汽车供应链,通用汽车宣布一系列行动,包括针对电动汽车材料和组件项目,如锂(具有受控热资源)、稀土材料 (GE) 、合金薄片 (MP Materials) 和永久磁铁(VAC)。

通用汽车表示,新加工厂将提升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同时还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在安大略省英格索尔启动加拿大第一家完整的电动汽车制造厂;到2025年底,通用汽车计划在北美具备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能力。该公司目标是在北美以可持续的采购、加工或制造大部分组件。

“Car路里日报”各路大佬各显“拆”法 汽车行业的尽头是“单飞”?

通用汽车全球产品开发、采购和供应链执行副总裁表示,“我们和合作伙伴正在为电动汽车创建一个新的、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加拿大在我们的纯电动未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正在感谢我们从地方、省和国家官员那里得到的大力支持,以发展以北美为重点的电动汽车价值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