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每逢考試必出汗?這個小方法能幫你解決學業和升職等大問題

一本好書,多半有很多地方值得稱贊,它能滿足很多讀者的要求,《大話中國藝術史》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孩子每逢考試必出汗?這個小方法能幫你解決學業和升職等大問題
孩子每逢考試必出汗?這個小方法能幫你解決學業和升職等大問題

它印刷精美,裝幀方式也比較獨特。因書是介紹藝術史的,是以内部有些名畫如《清明上河圖》是采用折頁的方式印刷的,讀者依然能大緻浏覽到《清明上河圖》的全貌。線狀的書籍也能完全攤開閱讀,同時絲毫不影響閱讀體驗,不用擔心書本被攤開後影響書籍品質如膠裝書裂開等。

這本書的作者意公子,是個腹中有墨水,博學多識的人,想必也是個嚴謹的人,對于一些觀點的陳述,他會标注相關文獻出處。

細細翻看這本書,會發現作者是以時間為順序逐一記叙中國藝術史,從陶器、玉器、青銅器、曾侯乙編鐘再到秦始皇兵馬俑、帛畫以及魏晉南北朝後的名人字畫、敦煌壁畫等,作者挑選每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些藝術品進行介紹。

不同于其他藝術史書籍,這本書十分接地氣,盡管是一本很專業的書籍,但作者總能找到十分生動精妙的比喻,将他所要描述的藝術家和藝術品以一種普羅大衆一看就懂一說就明白的方式诠釋得清清楚楚。

例如,作者對蘇轼的形容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對《富春山居圖》的描述是,開頭如貝多芬的《命運》一般“當當當當——”,又如李白的《蜀道難》開頭“噫籲嚱,危乎高哉!”提到青銅樂器,作者寫到古代除青銅編鐘外,還有青銅镈、铙、钲、铎、鼓等,作者形容這些樂器的出現,如同在商周王朝宮廷裡上演的一場場“交響樂”。

總之,無論是青銅器還是玉器等藝術品文物,還是名人的繪畫和書法作品,很多藝術品之是以出名,自有出名的原因,但對于很多喜歡藝術卻了解不深的讀者而言,他們要想弄懂其中關竅,存在一定難度。這時候,《大話中國藝術史》就如同一個親切的專業的引路人,一個導遊,能在遙遠精深的藝術和我們之間架起一道橋梁,讓我們不再在門外看熱鬧,而是在看熱鬧的同時,也能看懂其中門道。

這本書還幫我們更正了許多人們所不知道的常識問題,如青銅器剛被鑄造出來時,并不是現在我們看見的黑黑綠綠的模樣,而是渾身金燦燦的,一派謊言富貴的樣子。以前人們叫它“金”或“吉金”。是後來因為在底下沉睡多年,青銅器中的銅和土壤中的水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産生一層厚厚的青綠色銅鏽,才變成黑綠黑綠的顔色。

關于文學藝術作品,往往有很多謎,尤其是已經成為文物的藝術品如青銅器以及曾侯乙編鐘。作為門外漢,我們看不到這些作品的高明之處,但作者意公子卻能以用十分簡明易懂的話語告訴你,這件文物為什麼這麼厲害。

譬如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編鐘,現在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館,它為何如此有名?

曾侯乙編鐘有65口,要制作這樣的編鐘,需要掌握音樂、化學、實體學、鑄造學、數學等科目的頂尖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美學和藝術素養。另外,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十二平均律,即C大調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曾侯乙編鐘的出土直接改寫曆史,讓世人看到,原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中國就有了自己的十二平均律,且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總之,如果你想了解中國藝術,那麼這本書是很好的向導;如果你希望從藝術中找到樂趣,那麼這本書也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希望給孩子一個文學藝術方面的啟蒙,那麼這本書不會讓孩子失望;如果你希望豐富自己的業餘時光,打發閑暇時間,那麼這本書在令你愉悅的同時,也能讓你在業餘時間感到輕松但又充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