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多半有很多地方值得称赞,它能满足很多读者的要求,《大话中国艺术史》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它印刷精美,装帧方式也比较独特。因书是介绍艺术史的,因此内部有些名画如《清明上河图》是采用折页的方式印刷的,读者依然能大致浏览到《清明上河图》的全貌。线状的书籍也能完全摊开阅读,同时丝毫不影响阅读体验,不用担心书本被摊开后影响书籍质量如胶装书裂开等。
这本书的作者意公子,是个腹中有墨水,博学多识的人,想必也是个严谨的人,对于一些观点的陈述,他会标注相关文献出处。
细细翻看这本书,会发现作者是以时间为顺序逐一记叙中国艺术史,从陶器、玉器、青铜器、曾侯乙编钟再到秦始皇兵马俑、帛画以及魏晋南北朝后的名人字画、敦煌壁画等,作者挑选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些艺术品进行介绍。
不同于其他艺术史书籍,这本书十分接地气,尽管是一本很专业的书籍,但作者总能找到十分生动精妙的比喻,将他所要描述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以一种普罗大众一看就懂一说就明白的方式诠释得清清楚楚。
例如,作者对苏轼的形容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对《富春山居图》的描述是,开头如贝多芬的《命运》一般“当当当当——”,又如李白的《蜀道难》开头“噫吁嚱,危乎高哉!”提到青铜乐器,作者写到古代除青铜编钟外,还有青铜镈、铙、钲、铎、鼓等,作者形容这些乐器的出现,如同在商周王朝宫廷里上演的一场场“交响乐”。
总之,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玉器等艺术品文物,还是名人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很多艺术品之所以出名,自有出名的原因,但对于很多喜欢艺术却了解不深的读者而言,他们要想弄懂其中关窍,存在一定难度。这时候,《大话中国艺术史》就如同一个亲切的专业的引路人,一个导游,能在遥远精深的艺术和我们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我们不再在门外看热闹,而是在看热闹的同时,也能看懂其中门道。
这本书还帮我们更正了许多人们所不知道的常识问题,如青铜器刚被铸造出来时,并不是现在我们看见的黑黑绿绿的模样,而是浑身金灿灿的,一派谎言富贵的样子。以前人们叫它“金”或“吉金”。是后来因为在底下沉睡多年,青铜器中的铜和土壤中的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层厚厚的青绿色铜锈,才变成黑绿黑绿的颜色。
关于文学艺术作品,往往有很多谜,尤其是已经成为文物的艺术品如青铜器以及曾侯乙编钟。作为门外汉,我们看不到这些作品的高明之处,但作者意公子却能以用十分简明易懂的话语告诉你,这件文物为什么这么厉害。
譬如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编钟,现在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它为何如此有名?
曾侯乙编钟有65口,要制作这样的编钟,需要掌握音乐、化学、物理学、铸造学、数学等科目的顶尖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美学和艺术素养。另外,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十二平均律,即C大调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曾侯乙编钟的出土直接改写历史,让世人看到,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就有了自己的十二平均律,且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总之,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艺术,那么这本书是很好的向导;如果你希望从艺术中找到乐趣,那么这本书也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希望给孩子一个文学艺术方面的启蒙,那么这本书不会让孩子失望;如果你希望丰富自己的业余时光,打发闲暇时间,那么这本书在令你愉悦的同时,也能让你在业余时间感到轻松但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