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裝MySQL資料庫
從官網下載下傳RPM包:http://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
選擇适用于目前系統的bundle集合包
[root@svr5 桌面]# tar -vxf MySQL-5.6.15-1.el6.x86_64.rpm-bundle.tar -C /opt/mysql/
MySQL-shared-5.6.15-1.el6.x86_64.rpm //共享庫
MySQL-devel-5.6.15-1.el6.x86_64.rpm //庫和頭檔案
MySQL-embedded-5.6.15-1.el6.x86_64.rpm //嵌入式版本
MySQL-test-5.6.15-1.el6.x86_64.rpm //測試包
MySQL-server-5.6.15-1.el6.x86_64.rpm //服務端程式
MySQL-shared-compat-5.6.15-1.el6.x86_64.rpm //相容包
MySQL-client-5.6.15-1.el6.x86_64.rpm //用戶端程式
2、RPM方式安裝MySQL資料庫
準備工作:
- 解除安裝系統自帶的mysql-server、mysql包
- 轉移/etc/my.cnf檔案
rpm -q mysql-server mysql
rpm -e --nodeps mysql-server mysql
tar -xvf MySQL-5.6.15-1.el6.x86_64.rpm-bundle.tar
安裝:[root@svr5mysql]# rpm -Uvh MySQL-*.rpm
[root@svr5 mysql]# rpm -qa | grep -i mysql
3、啟動MySQL服務程式
服務腳本為/etc/init.d/mysql 注意:不是mysqld
啟動資料庫服務:service mysql status|start|stop|restart
[root@svr5 mysql]# chkconfig --list mysql
[root@svr5 mysql]# service mysql start
[root@svr5 mysql]# netstat -anptu |gerp mysql
Mysql預設監聽TCP 3306端口
4、修改root密碼
*預設的資料庫管理帳号:root,允許從localhost通路,登入密碼在安裝時随機生成,儲存在/root/.mysql_secret檔案中。
*MySQL資料庫在沒有授權時預設隻允許root登入。
*修改root密碼:mysql> set password forroot@"localhost"=password("123");
5、建立my.cnf配置檔案
- 配置檔案:/etc/my.cnf
- 資料庫目錄:/var/lib/mysql
[root@svr5 mysql]# cp/usr/share/mysql-default.cnf /etc/my.cnf
[root@svr5 mysql]# vim /etc/my.cnf
[mysqld]
.........
[.....]
6、MySQL伺服器要素:
程序名 mysqld ps aux | grep mysqld
端口 3306 netstat -untlap | grep :3306
程序所有者/組 mysql grep mysql /etc/passwd
資料傳輸協定 TCP
配置檔案 /etc/my.cnf
資料庫目錄 /var/lib/mysql/
7、連接配接MySQL伺服器
* 預設情況下,隻允許使用資料庫管理者root 在資料庫伺服器本機登入
*使用mysql指令
格式:mysql -h資料庫伺服器的ip位址/主機名 -u使用者名 -p密碼 [資料庫名]
退出mysql資料庫:quit或exit
8、使用mysql>管理環境
操作指令類型
- MySQL指令:環境切換、看狀态、退出等控制
- SQL指令:資料庫定義/查詢/操縱/授權語句
基本注意事項
- 操作指令不區分大小寫(密碼、變量值除外)
- 每條SQL指令以 ; 結束或分隔
- 不支援Tab鍵自動補齊
- \c可廢棄目前編寫錯誤的操作指令
- \h 檢視幫助資訊
9、檢視資料庫結構
*列出目前MySQL伺服器上有哪些庫
- show databases;
*預設庫:
- information_schema:虛拟庫,不占位實體存儲空間,資料存放在記憶體裡,存儲資料庫伺服器上已有庫和表的資訊
- mysql:授權庫,存儲授權資訊 *
- performance_schema:資料庫伺服器在運作過程中的運作資訊和運作參數資訊
- test:公共庫,預設沒有表,任意能夠登陸到資料庫伺服器的使用者對此庫都擁有完全權限
*使用/切換到指定的庫
- use 資料庫名;
*檢視目前所在的庫
- select database();
*列出目前的庫内有哪些表
- show tables;
*檢視指定表的字段結構
- desc/describe 表名(資料庫名.表名);
10、建立/删除庫
*資料庫/表的命名規則:
- 具有唯一性,不能重名
- 可以用數字、字母、下劃線,可以用數字或字母開頭,不能純數字,不能使用指令 關鍵字
- 盡量不用特殊字元
- 區分大小寫
*建立指定名稱的庫
- create database 資料庫名;
*删除指定的庫
- drop database資料庫名;
*删除指定名稱的表
- drop table 表名;
*删除表的所有記錄
- delete from 資料庫名.表名;
*删除表的單條記錄:
-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字段名=值;
11、建立指定名稱的表
- create table 表名(
字段名1 字段類型(寬度) 限制條件,
字段名2 字段類型(寬度) 限制條件,
..........
字段名N 字段類型(寬度) 限制條件,
PRIMARY KEY(主鍵名)
); //寬度和限制條件可以不指定,就是預設值。
12、使用中文作為表名和字段名的設定
1)調整字元集設定:[root@dbsvr1 ~]# vim /etc/my.cnf
[mysqld]
.. ..
character_set_server=utf8
2)重新開機服務程式: [root@dbsvr1 ~]# service mysql restart
在建立庫或表的時候,手動添加“ default charset=utf8”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