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過人類了解自身和世界的三大核心模式,如何科學提升認知水準?

作者:中國家庭教育之道

人生百态,模式林立,因人而異,但無論人生模式如何多變,我們的愛恨情仇,我們對世界的感覺,始終會在大腦中進行計算。人類大腦究竟會遵從哪些客觀規律呢?這正是認知科學孜孜以求的。

核心模式

核心模式有三:認知系統、情緒系統、動機系統,它們構成了人類了解自身和世界的三大核心模式。

“認知系統”是指我們處理外界資訊并做出回報的核心系統。認知科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将人類的心智劃分為三重心智:自主心智、算法心智與檢討心智。自主心智同時受到進化與内隐學習的影響,比如看到蛇就會害怕,或者學會騎自行車後不再需要思考就能騎;算法心智就是傳統意義上智商測驗考查的能力,比如記憶、處理速度和邏輯推理等;檢討心智主要指對人類心智過程進行監控,幫助執行決策與判斷,如元認知、認知偏差等。

“情緒系統”是指我們對自己認知經驗的主觀感受。最新的情緒理論來自神經科學家莉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她指出,情緒不是原裝自帶的,情緒是你我建構出來的;情緒不是你對世界的反應,是大腦對身體中發生的事情的了解,與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有關,以便它能夠弄清楚下一步該做什麼;情緒不是“降臨”到你身上的,情緒是你制造的;情緒源自你的身體如何反應,以及如何了解外在世界,它是這兩個事情綜合在一起的産物。

“動機系統”是維系我們行動的燃料和食物。21世紀,“自我決定論”取代了傳統動機心理學三大經典理論。人類的動機有外在、内在之分,來自名利、獎賞及懲罰為代表的是“外在動機”;來自興趣、好奇心等為代表的是“内在動機”。同時,為了獲得幸福,人類始終在追求三種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感、勝任感、歸屬感。

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是認知,人與人最大的差別也是。

我們先來了解兩個概念,知識和智慧。

知識:知識是意識化、符号化、結構化的資訊,是對事物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和邏輯關系的了解,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是可付諸行動的資訊。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關于事實、概念、原則、規律等知識,即“知道某事”。程式性知識是關于程式和政策的知識,即“怎麼做”。

智慧:智慧是一種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智慧是智商、情商、逆商等人腦智力的綜合展現。有的人很聰明但沒有智慧, 有的人智商不高,但擁有大智慧。就像這個世界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不一定就是智商最高的人。

例如将知識和經驗提升為智慧的“庫伯學習圈”,本身隻是一個知識,把它背下來,是不是就擁有了“庫伯學習圈”的智慧了呢?不一定。

在我們還沒有學習“庫伯學習圈”的時候,這個知識的所有者是“庫伯”。把它背下來,這個知識的所有者多了一個“我”。我都背下庫伯學習圈了算不算擁有了智慧呢?還有最關鍵的一步,我有沒有把“庫伯學習圈”内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提升了個人的學習能力,幫助我去解決學習問題。隻有掌握到這個程度,“知識”才叫做轉化為了我自己的“智慧”。是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的不是知識的疊加,而是智慧的成長。

學習能力是幫助我們快速把“知識”轉化為“智慧”的加速器,能讓我們快速提升智慧。

學習能力就是我們快速提升智慧的能力。

戴維·庫伯在總結了約翰·杜威、庫爾特·勒溫和皮亞傑經驗學習模式的基礎之上提出自己的經驗學習圈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也就是庫伯學習圈。他認為經驗學習過程是由四個适應性學習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包括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主動實踐。

庫伯學習圈”符合人類大腦學習的認知規律。任何學習過程都應遵循“庫伯學習圈”,通過“庫伯學習圈”提升認知效能,進而提升學習能力。

通過人類了解自身和世界的三大核心模式,如何科學提升認知水準?

1. 具體經驗:學習的起點首先是來自人們的經驗,這種經驗可以是直接經驗即人們通過做某事獲得某種感覺。也可以是間接經驗,因為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将世界的每一件事都“經驗”過一次。

2. 觀察性反思:有了“經驗”,學習的下一步邏輯過程便是對已獲經驗進行“反思”,即人們對經驗過程中的“知識碎片”進行回憶、篩選、整合、分享等等。把“有限的經驗”進行歸類、條理化和記憶。

3. 抽象概念化,有一定理論知識背景和一定理論概括能力的人便會對反思的結果從理論上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這個過程便進入了學習的第三階段——“理論化”,如果說前面兩個階段是知識的擷取的充分條件,那麼,這個階段的學習對于知識的擷取則是充分而又必要的條件。庫伯認為,“知識的擷取源于對經驗的升華和理論化”。理論化階段,學習者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要将過去的分析架構即類似于某種“應用程式”從大腦“存儲器”中暫時“打開”對反思的結論即相關文本進行處理,得到人們所希望得到的結果。

4. 主動實踐:學習圈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行動實踐”階段,可以說,它是對已獲知識的應用和鞏固階段,是檢驗學習者是否真正“學以緻用”,或是否達到學習的效果。如果從行動中發現有新的問題出現,則學習循環又有了新的起點,意味着新一輪的學習圈又開始運動。人們的知識就在這種不斷地學習循環中得以增長

由于每個人的内在性格、氣質的“差異性”,以及生活、工作閱曆、教育知識背景的“差異性”,進而導緻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的“不一緻”。根據庫伯學習圈理論,可以将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大緻的分為四類:經驗型學習者、反思型學習者、理論型學習者和應用型學習者

完整的學習過程包含了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主動實踐4個階段,遵循了這個學習過程,人們的學習更為有效,學習成果保留的時間會更長,還會有利于培養更有效的行為技能。符合人類認知規律,增長學習能力能力,提升認知效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