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婦女在醫院防空洞生下兒子,生産過程耳邊槍炮聲不絕于耳

烏克蘭婦女在醫院防空洞生下兒子,生産過程耳邊槍炮聲不絕于耳

2月25日是俄羅斯和烏克蘭開戰的第二天,也是25歲的瑪麗亞·紹斯塔克(Mariia Shostak)在烏克蘭基輔婦産醫院分娩的日子。因為戰争,瑪麗亞不得不在醫院的防空洞生下她的兒子,并在那裡度過出院前的大部分時光,回憶起這一切,瑪麗亞百感交集。

烏克蘭婦女在醫院防空洞生下兒子,生産過程耳邊槍炮聲不絕于耳

據烏克蘭《基輔獨立版》3月6日報道,瑪麗亞在分娩的前一天被送到高危妊娠科接受監護,當時開戰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盡管醫生故作輕松,給她加油打氣,但從護士們的竊竊私語中,她知道醫護人員也茫然無措,隻能走一步看一步。當警報聲響起,護士們用輪椅把瑪麗亞送到防空洞,和醫院的其他人以及附近的居民一起躲避,防空洞格外擁擠。

烏克蘭婦女在醫院防空洞生下兒子,生産過程耳邊槍炮聲不絕于耳

幾個小時後,瑪麗亞回到病房,但要做好随時去防空洞的準備,因為宮縮的疼痛和對未來的焦慮,她根本無法入睡,隻能一遍遍刷手機浏覽新聞報道。

25日當天,瑪麗亞再次被送到防空洞,并被告知隻能在這裡分娩。瑪麗亞的丈夫去幫她買一些藥品和日用品,但因為交通不便,無法及時趕到醫院陪産,關于這點,瑪麗亞很生氣,責怪丈夫沒有提前做準備。

瑪麗亞本來想自然分娩,但經過5個小時的無果努力後,她選擇了剖腹産,在迷迷糊糊中知道自己生下一個4.09公斤的大胖兒子。分娩的細節,瑪麗亞已經想不起來,但她知道,這是開戰以來,她不會想起戰争的唯一時刻。

産後,瑪麗亞也隻能和丈夫兒子一起呆在防空洞,她想回病房好好休息,但一方面疼得厲害不能走路,另一方面電梯總是人滿為患。

烏克蘭婦女在醫院防空洞生下兒子,生産過程耳邊槍炮聲不絕于耳

雖然醫療裝置齊全,但嬰兒的食物卻出現短缺。因為壓力等原因,很多新媽媽無法母乳喂養,醫院隻好用一瓶牛奶混合物同時喂兩三個嬰兒。

住院的日子是那麼難熬,從護士們那裡借到的咖啡和餅幹是瑪麗亞為數不多的慰藉,她盡量不看新聞,但耳邊依然充斥炮彈的聲音。

烏克蘭婦女在醫院防空洞生下兒子,生産過程耳邊槍炮聲不絕于耳

到了3月1日,瑪麗亞可以帶孩子出院了,但和她期待得不一樣,沒有親朋好友的迎接,沒有歡聲笑語和鮮花禮物,甚至拍照紀念的機會也沒有,她隻是在士兵的陪護下,匆匆上車,離開醫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