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
但是卻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榜樣,家庭生活裡的每個細節,其實都不是小節。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保護孩子,避免孩子受傷,會做出許多越矩的行為。
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傷害。
01
父母勤儉節約,孩子大手大腳
父母自己生活節衣縮食,卻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
你以為這是愛孩子的表現,其實不然。
在金錢上放縱孩子,很有可能會讓他們學會奢侈,不懂得回報,不懂得如何管理金錢。
愛孩子并不意味要給他最昂貴的,最重要的是合适。
從小教會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報,真正了解節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2
父母沒有禮貌,孩子有樣學樣
生活中,父母和别人相處時,如果經常有不禮貌的表現,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比如父母之間用詞不禮貌,孩子對雙方也會不禮貌,父母對長輩不禮貌,孩子看在眼裡也會學着父母的對待方式。
一旦孩子養成了沒禮貌的習慣,就會影響他在人際關系、在學業、事業上面的發展,讓他們錯失許多機會。
平日裡,父母要審視自身的言行,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
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03
看電視節目不分級,孩子易學壞
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這個場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出現。
為了圖省事,很多家長會帶着孩子一起看成人節目,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很多成人節目并不适合孩子。
有些節目容易讓孩子産生錯誤的認知,而且孩子的眼部發育尚未完全,和家長一起長時間看電視,輻射、強烈視覺和聽覺刺激也會傷害到孩子,還有可能造成頸椎等骨骼發育。
我們要意識到,給孩子看節目或者玩電腦,一定要遵循孩子的發展習慣。 保證孩子接觸到的内容是正面的、健康的。
并且要提前做好時間規劃表,不要超過規定時長。
如果擔心孩子無聊,可以嘗試用親子遊戲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04
拿孩子和别人比較,孩子越來越差勁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拿孩子作比較這個現象了。
很多家長覺得,通過比較可以激發孩子更大的潛力,這種思路其實是錯誤的。
拿孩子去做比較,孩子不一定産生競争心理,還有可能産生失敗感和愧疚心。
這兩種感覺,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變得自卑,不僅會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在孩子未來的學習工作中,也會處處碰壁。
最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用别人家孩子的标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的天賦和性格不一樣,發展軌迹自然也不相同,是以沒必要強行對比。
讓孩子自然發展,隻要沒出現滞後、遲緩的現象,就不要過于擔心。
05
過度保護孩子,孩子變“巨嬰”
天下沒有不疼愛孩子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擔心他們會受到外界的傷害。
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心疼孩子會吃虧,什麼都不讓他們做。
在偏愛孩子的同時,卻也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讓他們缺乏學習的過程,得不到鍛煉。
沒有生活的磨練,孩子很難學習到自己照顧自己的技能,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形成依賴的習慣,最終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
等他出去社會的時候,也很難和别人相處,适應不了集體的生活。
是以,在生活中,我們要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
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内,給他們配置設定一些事情,讓他們明白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讓他們學會該有的能力。 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
06
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容易極端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裡脆弱又好鬥。
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變态、神經病傾向。
孩子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制暴力”的情況。
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是以我們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發洩脾氣,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和孩子訴說,就事論事。
告訴他們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并且趁着這個機會向他們傳授一些生存的經驗。
盡量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等他在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就不會一味地發洩脾氣,而是尋找解決的辦法。
07
父母常說謊,孩子難真誠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真,最聰明的人,你的謊言他們不是不懂,而是無能為力。
孩子說謊久了,他們也成了謊言的一部分。
把孩子當成和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不要因為他們還小,就用一些話來糊弄他們,不要因為他們懂得少,就給他們鋪設一個謊言的世界。
這樣孩子也會覺得說謊是沒有錯的,他們很可能也學會說謊。
孩子的信任很珍貴,父母不能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請做個有誠信的人。
08
父母做事拖拉,孩子無時間觀念
有些家長自己在生活上十分磨蹭,答應了和孩子8點出門,自己卻總是拖延到9點。
平時和親朋好友相處,從來沒有準時到達過。
父母不守時的行為,孩子會看在眼裡,久而久之,他們也會變得沒有時間觀。
認為不守時、遲到這些不良事件隻是小事,日後很可能會出現和父母類似的問題。
父母要從小建立孩子的時間觀,讓他們了解時間的重要性。
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的時間完成,不要總想着“來日方長”,時間過了就沒有了。
09
不遵守交通規則,孩子安全受威脅
為了圖省事,大人們在出行時常常會不遵守交通規則,趁着沒人闖紅燈,在不能轉彎的地方轉彎,為了節省一點時間,帶着孩子铤而走險。
這麼做,隻會讓孩子的安全意識變得淡薄,也會是以缺少自我保護意識,不論是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父母圖一時省心,影響的卻是孩子的一輩子。
是以,一定要做出改變。
不管帶不帶孩子出門,都請遵守交通規則。
平時在家裡,要多給孩子科普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讓他們明白,遵守規則,就是在保護自己。
10
當衆批評孩子,孩子心中滿懷怨恨
很多時候孩子一犯錯,家長就不分場合、時機,直接當衆教訓孩子,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深刻記憶,不再摔倒在同一個地方。
其實這樣教育孩子不僅不利于孩子明确自己的錯誤,還會對孩子有更為深遠的不利影響。
孩子被當衆批評,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很自卑,還會影響孩子之間的情感,他們也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俗話說得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大人都常常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
孩子犯錯了,需要的是及時指出,态度一定要溫和。
告訴他到底錯在哪裡,批評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擊他們,而是讓他們改正,不要本末倒置了。
11
父母不愛運動,孩子身體也差
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有這樣的父母,周末兩天不是在電視前,就是在電腦前度過。
還有一些父母會在周末的兩天熱衷于帶着孩子,奔走于各種興趣班,也不管孩子是否真的有興趣,總覺着扔上金錢和時間孩子就會成材。
那種愛運動,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的父母并不多見。
是以,我們的孩子愛運動,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重視的也就當屬鳳毛麟角。
孩子缺乏運動會導緻某些技能發展滞後,是以必須做出改變。
多運動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平時盡量抽時間帶着孩子一起做些運動和遊戲, 既鍛煉身體也培養親子感情。
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印在孩子的腦海裡,影響到孩子未來路上的關鍵選擇,最終影響到他們的命運。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素養的人,首先你就得成為什麼素養的人。
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