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與人交流——程式員,趕緊生個孩子吧!

tyle="margin:20px 0px 0px;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6px; font-family:Arial; color:rgb(54,46,43)">

“每個家庭都應該生一個孩子嗎?”我不太願意這樣建議,因為當不當父母完全是個人選擇。我始終盡量避免鼓吹為人父母的經驗,但我越深入這個角色,我便越是相信:沒什麼比擁有一個小孩更能折射出成人世界裡源源不斷的荒唐!

成為父母之後,你會意識到的第一件事是,“謝天謝地,我還活着——這真是一個奇迹!”因為眼前的這個小孩真是煩人透頂,我簡直想殺了他,而且我每天至少有三次這樣的念頭。但是,當你的孩子自然地擁抱你的時候,或者給你講了一個無聊笑話但他們卻笑個不停的時候,或者橫穿馬路時他們緊抓着你的手的時候……哇,我們會一下子好欣慰!難道不是嗎?于是,我想知道的是,我是否還有能力像愛我的孩子一樣去愛别人(包括我自己)。這種愛是無條件的、沒有理由的、甚至是荒唐的。簡單來說,那就是人性。

現在看來,為人父母是我做過的最艱難的工作。相比之下,我那所謂的“事業”看起來非常稀奇古怪。

如何與人交流——程式員,趕緊生個孩子吧!

在當父親的過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還是我最終和孩子建立起了有效的溝通方式。當“水壩”決堤的時候,他們在兩歲前印記在小腦袋裡的所有那些瘋狂的東西就會像脫缰的野馬一樣奔出來,再像瀑布一樣一瀉千裡。需要搞明白他們在想什麼,以及他們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在不斷地發現,開始探索語言的奧秘,而在一旁觀察他們的這個過程就能讓人非常沉醉。在花了兩年時間去猜他們的所需所想之後(猜對是極其不易的),我開始可以直接問他們。沒什麼比這更美妙的了!語言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我太愛它了,從此再也離不開它!

語言使得孩子們可以把内心的各種微妙的本能沖動表達出來(這對我們大人同樣适用)。小孩不知道什麼是憤怒、什麼是開心、什麼是傷心。我們必須教會他們什麼是情緒,如何處理它們,以及怎樣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去應對這個世界抛給他們的一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近距離觀察他們,并給他們當教練和精神導師,而不是袖手旁觀。除了我們教會他們的一些應對方法之外,他們是很無助的。一個弱不禁風的孩子與一個自信滿滿、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孩子之間的差别來自于哪裡呢?父母!

瞧,我告訴過你吧,這事做起來很艱難。

當然,關于為人父母和育兒方面的圖書數不勝數。但它們中的大部分我都沒讀過,因為在每天做完父親該做的事之後,我已經累得精疲力盡了,哪裡還有時間看書呀!況且,當你每周7天、每天24時間都在盡心盡力做着父母,你真的還需要通過讀書來學會為人父母嗎?不過,Parenting.StackExchange.com網站還是值得關注的。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發現了一本很特别的書,即使你隻翻上10頁也會發現它非常非常有用。如果你需要照顧從2歲到99歲的“孩子”,請你馬上放下手頭的事情,去買一本《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

如何與人交流——程式員,趕緊生個孩子吧!

這書我家已經有了3本。你也趕緊行動起來吧!

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好的呢?其實,我最初是從A. J.Jacobs那裡知道有這本書的。如果你讀過我的另一篇文章“TrustMe, I'm Lying”(相信我,我在說謊),你就會知道他。他是這麼介紹這本書的:

我讀過的最棒的婚姻指導書當屬一本叫《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的平裝本。光是從書名上看,你很難想象它是一本指導婚姻生活的圖書。但這本書裡介紹的方法真的太精妙了,以緻于不管我跟什麼年齡段的人交往,我都一直在運用這些方法。書中的政策至今仍然很有效!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以前是在紐約工作的教師,他們提出的觀點是,我們跟孩子的交流方式完全不對。你不能跟孩子争論,也不應該不顧及孩子的委屈。他們推薦的一個“魔法”是:傾聽,複述他們所說的話,指明他們的情緒。然後,孩子們會自己找到解決方法。

我首先在Jasper身上嘗試了這個方法。他的兄弟們搶占了Mouse Trap桌遊零件,他是以大發脾氣。我耐心地聽他抱怨,重複他說的話,然後看着他從聲嘶力竭到奇迹般地平靜下來。太神奇了!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種方法隻能用在孩子身上?我第一次在大人身上嘗試是有天早上在一家熟食店的時候,有個人想用他的手機打一個電話,但始終打不出去,而當時我正站在他的身後。

“拜托!這裡沒信号?真是該死,這裡可是紐約啊!”

他回頭看着我。

“沒信号?”我說道,“這裡是紐約?”(重複他說的話。)

“我們又不在該死的威斯康星。”

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美國北部一州。北部是蘇必利爾高地,南部是平原。有1萬多個湖泊。第四紀時全境除西南部外均遭冰川覆寫,故多數為冰蝕湖。森林覆寫率45%,主要分布在北部。威斯康星與紐約相距大約1000英裡。——譯者注

“噢……”(傾聽。附和着他。)

“這裡不是農村。這裡是紐約。天哪!”他說。

“那的确很氣人!”我說。(指明他的情緒。)

然後,他冷靜下來了。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以前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完全錯誤的。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我都做得不對,而在一開始卻渾然不知。我原本以為,作為父母,奮不顧身地保護孩子、幫他們解決問題是我們的責任。但是,看一看這本書給出的例子吧。

如何與人交流——程式員,趕緊生個孩子吧!

當孩子想要一樣我們沒有的東西的時候,父母往往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有。但常常是我們越解釋,孩子越不聽。

如何與人交流——程式員,趕緊生個孩子吧!

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實。

請注意,那個母親聰明地讓孩子自己找到了解決方法,而不是以“無所不知”的大人自居、毫不費勁地為他提供一種解決方法。坦率地說,我以前從來沒有那麼聰明地處理過類似的事情,因為按照一般人的簡單邏輯,脆餅沒有了就是沒有了!

如何與人交流——程式員,趕緊生個孩子吧!

左邊兩幅是反例。右邊兩幅是更恰當的做法。其實,孩子們願意聽到父母的真實想法。通過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會變得更誠懇,同時也不會傷害别人。注意:父母隻描述自己的感受才會有效。我們可以用“我”或“我覺得……”這樣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