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單月拓店3000家,陸正耀“預制”第二個瑞幸?

作者:雪豹财經社
單月拓店3000家,陸正耀“預制”第二個瑞幸?

作者 | 陳重山

封面來源 | 舌尖英雄官網

預制菜賽道迎來“野蠻人”。

瑞幸咖啡原董事長陸正耀口中的“退休前最後一役”,在美食項目“趣小面”受阻後,又轉移到了新戰場:2022年1月,主打預制菜零售的新品牌舌尖工坊上線(近日已更名為“舌尖英雄”),原計劃5個月内落地3000家門店。

但據舌尖科技輪值CEO李穎波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透露的資訊,截至今年1月底,舌尖英雄加盟門店意向簽約數已達2500-3000家。

單月拓店3000家,陸正耀“預制”第二個瑞幸?

(圖源:雪豹财經社拍攝)

當年的瑞幸咖啡,達到3000家店,用了20個月。

除了“隻加盟、不直營”帶來的超高速擴張外,舌尖英雄背後,從陸正耀,到主要來自神州租車和瑞幸的創業團隊,都備受關注。

更快的開店速度,更開放的加盟,“更新版陸氏打法”到底是又一次急功近利,還是刮骨去毒後的良藥?

單月拓店3000家,陸正耀“預制”第二個瑞幸?

初體驗

2月16日傍晚,雪豹财經社探訪了舌尖英雄在北京的兩家門店之一金隅麗景園店。

“新使用者可以折上折”,這是店員招呼進店顧客時最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舌尖英雄延用了瑞幸的高成本效益打法。以糖醋裡脊預制菜為例,其折上折後的價格為7.8元,原料中,單就180克裡脊肉的市場價,就達到了五六元,這還沒有算入配菜與調料的成本。而一盤糖醋裡脊成品在北京餐館的售價多為30元左右。

舌尖英雄的這種打法,對消費者很有吸引力。

晚7點半左右,雪豹财經社看到,門店裡的外賣小哥越來越多,店員忙着給預制菜打包,外賣小哥則不停地往外搬。一位店員透露,和門店自提相比,選擇送貨上門的使用者更多。

單月拓店3000家,陸正耀“預制”第二個瑞幸?

(晚7點半左右,舌尖英雄門店外賣較多)

金隅麗景園店周邊居民區密集,僅對面小區就有過萬居住人口,多為上班族,這是預制菜潛在消費群體。

從雪豹财經社在現場跟幾位顧客的攀談中可知,不少來店裡的消費者,此前對預制菜知之甚少,但受低價吸引,已産生連續消費行為。瑞幸咖啡初創時,也曾用低價政策,培養消費習慣。

但與瑞幸門店的一個顯著不同是,舌尖英雄門店内沒有堂食點,門店約五六十平方米,比瑞幸的大部分門店空間都要大。

舌尖英雄目前僅有App一個下單管道。雖然門店内的冷櫃展示了部分預制菜,但店内使用者無法直接購買,必須通過App下單。消費者下單後,店員會在後廚現場制作,但并不對外展示制作過程。

單月拓店3000家,陸正耀“預制”第二個瑞幸?

(舌尖英雄門店内部)

除店内自提外,門店也有“到家服務”,承諾3公裡内30分鐘内送達,北京其餘地區“次日達”。但訂單單價49元是個門檻,低于49元需支付運費。

舌尖英雄采取輕資産營運模式,原材料均來自外部采購,冷鍊運輸也依賴外包。預制菜多屬于生鮮品類,對配送條件要求高。不管是舌尖英雄,還是瑞幸,均沒有自己的配送團隊,需與第三方合作。

以店内看到的幹鍋肥腸預制菜為例,共有材料及配料四小包,至少來自三家外部工廠。舌尖英雄的App上,菜品大概有100多個,背後的供應鍊龐大且複雜。

雖然舌尖英雄以“瑞幸團隊、神州租車創始團隊操刀”背書,但瑞幸的供應鍊僅涉及咖啡豆等,其管控經驗和資源無法簡單複制到舌尖英雄。

更新版陸氏打法

舌尖英雄是陸正耀在離開瑞幸後連續創業的第三個項目。2020年9月,陸正耀被逐出瑞幸董事會,在随後一年多不斷争奪瑞幸股權的同時,一直沒停止連續創業。(詳見雪豹财經社《趕走陸正耀,押中谷愛淩,瑞幸股權暗戰迎來大結局?》)

他離開瑞幸的首個創業項目,聚焦于共享空間領域,尚未取名,便卡殼于“搶占風口”階段;另一個趣小面項目,在2021年9月尋求首輪融資後,至今未公開結果。

連續遇到挫折後,陸正耀又盯上了預制菜風口。舌尖英雄項目,不到兩個月即上線,又一個月,意向加盟簽約近3000家。決策和落地速度之快,遠超此前的瑞幸。

2020年以來,預制菜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在二級市場,預制菜概念股接連暴漲。在一級市場,厚生、紅杉、高瓴等頭部資本也相繼湧入這個賽道。據企查查資訊,2020年以來,預制菜賽道進入投融資高峰期。

與瑞幸融資階段需要不斷講故事不同,舌尖英雄的融資,因為處在預制菜風口,更容易被資本市場接受。雖因“财務造假”風評不佳,但陸正耀操盤三家公司走向IPO的經驗,依然被資本青睐。舌尖英雄很快就獲得盈科資本領投的5.5億人民币A輪融資。

初創瑞幸時,陸正耀親自上馬擔任董事長。在舌尖英雄項目上,陸正耀沒有在明面上持有舌尖英雄的股權,也沒擔任“一把手”。目前,陸正耀在舌尖英雄的職務是戰略委員會主席,主要負責戰略決策和資源協助。

與瑞幸相比,舌尖英雄“燒錢”更為謹慎。瑞幸的擴張期,免費咖啡券遍地送。而舌尖英雄除了“折上折”外,沒有更大力度的優惠。在推廣手段上,舌尖英雄也更為克制,沒有采取類似瑞幸的“分享好友即獲獎勵”的裂變式推廣。

這種謹慎、克制,除了惜金之外,或與舌尖英雄“隻加盟、不直營”有關。

瑞幸在陸正耀主政期間,力推直營模式,以“燒錢”補貼擴大規模。但舌尖英雄如果“燒錢”補貼消費者的話,需要加盟商承擔成本。此前,生鮮社群店“錢大媽”大手筆補貼消費者,雖一度帶火了門店,但加盟的合作模式需要各地加盟商自行承擔補貼費用,導緻不少加盟商出現虧損。

相較于瑞幸大力補貼消費者,舌尖英雄選擇了把補貼的天平傾向加盟商戶。

舌尖英雄App首頁就有“我要開店”入口,加盟條件誘人:投資金額最低隻需3萬元,公司給予最高50萬元的貸款,承諾毛利率按面價達50%。

單月拓店3000家,陸正耀“預制”第二個瑞幸?

(舌尖英雄合作夥伴計劃 圖源:舌尖英雄App截圖)

難以複刻瑞幸

舌尖英雄雖獲得近3000個意向加盟簽約,但這批簽約者多來自瑞幸與神州系的合作夥伴,未來能否繼續快速擴張,需要觀察;能否快速實作IPO,也不明朗。

華鼎餐飲品牌顧問創始人賀華鼎告訴雪豹财經社,陸正耀帶領瑞幸急速IPO、順利套現的經驗,很難複制到舌尖英雄上。

賀華鼎認為,從行業發展程度上看,咖啡館的生意是成熟市場,二級市場上早有成功先例。瑞幸進軍咖啡,是在已有的成熟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而預制菜市場目前還不成熟,未來發展難以預測。國海證券的一份研報亦表示,預制菜處于行業剛起步階段,可能面臨行業過熱的風險。

舌尖英雄目前正在複制瑞幸的低價政策,一邊擴大規模,一邊培育市場。據餐飲大資料研究與測評機構NCBD(餐寶典)的一份行業報告,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大多來自于B端市場。舌尖英雄主打的C端市場,占預制菜市場總規模的比重不到30%,約900億元。不過,報告稱,“預制菜市場正在經曆從B端轉向C端的過程。”

從競争對手層面來看,不同于瑞幸創立之初,舌尖英雄面臨的對手要多得多。

目前預制菜的主要玩家有三類:西貝、廣州酒家、同慶樓等餐飲企業;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新零售平台;巴比食品、龍大美食、井安食品等食品企業。預制菜是它們主業的自然延伸,有技術或管道優勢。而以預制菜為主營業務的味知香,成立于2008年,已經在預制菜(半成品菜)市場耕作了13年。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報分析認為,舌尖英雄這樣的預制菜門店,沒有競争壁壘。幾乎所有的線下生鮮店、便利店、蔬菜店、社群超市,線上的超市到家服務、前置倉、社群團購平台等,理論上都可以售賣預制菜。是以,舌尖英雄若搶占市場,需要面對的競争對手不僅很多,而且很雜。

谷雨春黃河大鯉魚連鎖飯店品牌總監魏巍告訴雪豹财經社,預制菜最大特點就是标準化,能快速複制,減少成本。但是,舌尖英雄卻“躲”過了這些優點,其預制菜原料來自于不同的生産工廠,來源的複雜性會導緻很難統一化、标準化。若快速擴張,有可能産生品控問題。

舌尖英雄最大的難點,還在于預制菜的保鮮問題,尤其是預制菜中的生鮮配菜。

西南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提示,生鮮領域損耗率約為20%-30%。生鮮需要全程冷鍊管理,快速周轉。C端銷售的時間越長,損耗率越高。而輕資産的舌尖英雄,不僅無法完全把控每家工廠的品控,也難以把控冷鍊運輸中的品控。

舌尖英雄的管理團隊來自瑞幸與神州系,尚缺乏深厚的生鮮供應鍊管理經驗。生鮮電商的發展初期,不少貿然入局生鮮相關行業且輕資産營運的創業項目,大多折翼,僅重資産的每日優鮮等少數業者生存至今,但一直面臨盈利壓力。

綜上,殺入預制菜領域的舌尖英雄,因陸正耀及其團隊的緣故,給旁觀者以“成為瑞幸第二”的期待。但是,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相同的。在涉及龐大生鮮供應鍊且不夠成熟的預制菜市場,輕資産的舌尖英雄恐怕難以複刻瑞幸瘋狂擴張、快速IPO的“陸氏打法”。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雪豹财經社(xuebaocaijingshe),浏覽更多财經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