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透本地化:美團景區營銷“新邏輯”

旅遊消費市場正在呈現出一種巨大的消費反差。

一方面,國内旅遊總人次和旅遊總收入持續下降。

2021年,國内旅遊總人次、總收入分别為32.46億元、2.9萬億元,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46%和49%。

另一方面,國内本地休閑度假消費迅猛增長。

2021年Q3對比2019年同期,國内本地休閑度假消費占比提高15個百分點;消費者50公裡消費半徑内消費占比提升12個百分點。

“一漲一跌”之間,國内旅遊消費市場全線轉向,本地休閑度假市場成為景區目的地的新課題。

“本地消費”也是美團最熟悉的領域。

疫情之後,旅遊市場頻繁的“熔斷機制”與遊客消費習慣疊代,讓更多景區需要在本地市場破局。

在此背景下,美團門票嘗試通過平台觸角,幫助景區抓取本地消費者最真實消費需求,穿透本地化,激發供需鍊條蝶變,而其中最關鍵的切入點,就是“營銷”。

虎年春節剛過,美團門票提出,将以打造“美好生活新地标”為目标,幫助國内景區目的地做好營銷服務,通過打造“新認知”為核心的本地休閑度假營銷體系,C端滿足消費者新需求,B端的資料“引導”景區目的地新供給,進而打造“新需求——新認知——新供給”的供需新鍊條,挖掘旅遊消費潛在增量市場。

簡單了解就一句話:

2022年,美團門票在營銷上會有更多嘗試。

大家好奇,以“營銷”為切入點的美團門票,具體打法又會是怎樣?

01

“作為一個廣州人,疫情之後,你更喜歡去哪裡玩?”

“2021年,廣州長隆我就去了三趟。”

“你是瘋狂迷戀野生動物,還是坐不夠過山車啊?!”

“沒有啦!有兩次廣州長隆舉辦了電音節,還有一次舉辦潮玩季萬聖節活動。沒這些好玩活動,誰總去那裡溜達?!”

這是勁旅君與一位廣州友人之間有趣的對話。

長隆還是那個長隆,旅遊消費需求始終存在,但旅遊消費内涵徹底颠覆。

疫情新常态下,旅遊消費需求出現三個明顯變化:

本地旅遊消費占主導。

2021年春節,中國各省接待遊客資料中,省内遊客占比78.3%;遊客平均出遊半徑131.8公裡;目的地平均遊憩半徑8.3公裡。本地出行遊玩正在變成一種生活習慣,不會因為疫情結束而徹底改變。

泛意圖搜尋比例暴漲。

消費者開始缺乏明确的消費意圖。例如,冬奧會帶熱了冰雪經濟,絕大多數消費者對其深感興趣,但在平台上搜尋消費關鍵詞時,大多輸入的是意向模糊的“滑雪”兩個字,然後在一大堆搜尋結果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消費項目。

碎片時間出遊比例快速提升。

中長距離出遊,消費者典型特征是“早出晚歸”。2021年春節,消費者14點以後及夜遊的比例大幅提升9.7%。大家似乎開始習慣睡醒吃飽後,悠哉出遊。

旅遊消費需求的改變,必然導緻旅遊供給側改革。理論上說,既然存量旅遊消費産品不能滿足需求,肯定有新旅遊消費産品替代。疫情以來,市場上的确出現了一大批全新供給。

東台吉納爾湖、聖象天門、安嶽石窟群、甘泉雨岔大峽谷、可可托海為代表的新景點;野餐、露營、沖浪、滑雪、漂流等為代表的新玩法;機器人餐廳、盲盒手辦店、漂浮體驗館、心理工作室等為代表的新業态……

這些新旅遊消費産品在各大平台交易額翻倍增長。問題在于,新旅遊消費産品的生産需要一定時間周期,但旺盛的旅遊消費需求卻根本等不及,由此造成旅遊消費供需失衡,供需沖突尖銳。

全新增量産品供應不足,市場就從存量市場裡找增長。

以廣州長隆為例:

疫情之前,廣州長隆依靠野生動物、大馬戲、歡樂世界等知名IP,足以吸引各地遊客源源不斷前來嘗鮮。

疫情之後,廣州長隆的存量項目對于刷過好幾遍的本地消費者誘惑力有限,倒逼其通過電音節、潮玩季等深受年輕人喜歡的新玩法,招攬本地客群。

“新需求”倒逼出“新供給”,這展現了廣州長隆“美好生活新地标”标簽中,“新地标”差別于“舊地标”的真正含義。

這個過程中,美團門票的角色同時發生根本性變化。

舊供需關系中,美團門票的角色側重于門票分銷,主要解決管道的問題;新供需關系中,美團門票不僅是門票分銷管道,還是“新需求”與“新供給”間的“對接器”。

簡而言之,美團門票在C端,引導消費者更輕松找到更多有意思的旅遊消費項目;在B端,幫助景區目的地生産更多新項目并比對給合适閱聽人。

為了能夠扮演好這一角色,美團門票嘗試在旅遊消費供需鍊條中引入新環節:

“新認知”。

所謂“新認知”,原本意為激發C端和B端的新思路、新想法、新概念,其本質是一套營銷工具和方法論構成的新營銷體系。

“減輕消費者決策成本,捕獲高頻消費需求。”

美團進階副總裁、到店事業群總裁張川在解讀時這樣講道。

在景區面臨消費變化的場景下,美團門票通過打造一條“新需求——新認知——新供給”的全新旅遊消費供需鍊條。

02

最大的創新是在“激發需求”階段,提出了三個全新的營銷活動:好玩偵探團、玩有引力、美好派DAY;

“好玩偵探團”聚焦于内容營銷。從目的上看,意在給消費意向模糊的消費者更清晰的消費引導;從形式上看,是傳統探店玩法的一種革新;從内容上看,最大的亮點是“沖突性”。

每期“好玩偵探團”會針對某個景區目的地,從其沉澱在平台上海量的點評中,選取大家關心的、有争議的問題,由“好玩偵探”親自前往一探究竟,給出客觀的評價和建議,引發消費者關注與互動。

還是以廣州長隆為例,衆多消費者點評裡這一條讨論最激烈:“帶娃出遊的家庭選擇哪些項目,可以讓孩子放飛,讓父母喘口氣?”“好玩偵探”親自去園區裡尋找,并逐一挖掘到很多被寶爸寶媽忽略的“寶藏項目”,并在營銷時針對親子家庭側重營銷,引發親子家庭強烈共鳴。

據了解,“好玩偵探團”将以一個月兩期的速度高頻推出,是2022年美團門票營銷的主打玩法,3月将釋出首期内容。

“玩有引力”聚焦于旺季的活動營銷。意在通過平台與景區目的地的合作,線上下開發一批爆款項目,類似于廣州長隆去年推出電音節、潮玩季這樣的基于國風、潮流、本土文化特色的線下營銷活動,讓旅遊旺季旺上加旺。

美團門票正在籌劃以“袋鼠”IP為核心,在景區目的地打造一批趣味快閃活動,例如在動物園發起“假袋鼠人偶找真袋鼠”、打造袋鼠快閃店等。

“美好派DAY”聚焦于淡季造節。在淡季為景區目的地聚攏人氣,精準營銷。

美團門票2022年首個平台級節慶定檔5月16日,定名“516遛遛節”,通過梳理文博鑒賞、微度假、親子遛娃、甜蜜約會等不同場景,面向不同消費群體精準營銷。

這三個全新營銷活動為核心,配合上正常的“休閑度假榜單”、“節點大促”、“超級品牌聯盟”、“周末特惠”、“景區會員旗艦店會員日”、“專項人群營銷活動”等,共同構成美團門票更新的營銷體系。

需要強調的是,景區會員旗艦店成為美團門票激發“新認知”系列營銷活動重要的載體,很多營銷活動和内容都會在景區目的地的會員旗艦店裡呈現和展示。

此舉是讓營銷效果實作落地效果最大化的保障措施。

盡管在很多人看來,景區目的地是低頻消費,但美團門票資料卻顯示,會員比非會員複購率高5%、客單價高18%、消費頻次高166%、評價率高68%,是“穿透本地化”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在本地休閑度假場景下,消費者對傳統景區目的地的消費頻次日益提升,會員價值持續凸顯。

03

美團門票對“新認知”的激發效果,同時會形成向上和向下的傳導效應。

“新需求”背後是“新使用者”。

一方面,各類營銷活動将激活美團會員的積極性,刺激他們更加關注本地休閑娛樂項目并産生消費,成為景區目的地會員;另一方面,景區目的地通過平台商業推廣系統,也能夠觸達更多平台跨場景使用者。例如,廣州長隆在萬聖節期間,和美團買菜進行一波營銷互動,吸引一批後者使用者跨場景消費。

還有一個被大家忽略的因素。

2021年12月27日,美團與快手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将打通内容場景營銷、線上交易及線下履約服務能力,共同為使用者服務。這意味着美團加大了流量引入力度,未來快手活躍的使用者進入美團平台,為商家提供更寶貴的流量。

在“流量為王”的當下,這一點不容忽視。

“新供給”背後是“新産品”。

美團門票借助營銷的力量,可以在三個方面幫助景區目的地加速生産各類旅遊消費新産品。

其一,資料驅動。2021年,美團門票低調針對景區目的地推出了新工具“景評”,該工具是一套點評資料管理和分析系統,針對消費者留在平台上的海量點評内容,進行分析和總結,查找景區經營問題,洞悉消費者需求變化,是“穿透市場化”的千裡眼。

其二,積極參與線下營銷。“玩有引力”其實就是美團門票作為線上平台,更主動參與景區目的地線下營銷的一個信号。未來平台不能局限線上上,而是應該更積極布局線下,才能實作線上線下良好互動。

其三,開發新門票産品。疫情以來,平台線上上旅遊消費産品創新方面進展神速,酒店預售産品、酒+景套餐産品一度風靡。美團門票去年開始更多嘗試,釋出一系列創新門票類産品,包括“半日遊園+下午茶套餐”、夜遊門票産品、會員次卡、特定人群門票優惠産品(大學生等)……

客觀來說,美團門票打造的 “新需求——新認知——新供給”新供需鍊擁有邏輯閉環,并且初步獲得市場認可。美團門票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美團門票給B端提供的整合營銷服務,每年倍速增長。

然而,美團門票想要與景區目的地一起,打造更多“美好生活新地标”,還需要更多努力,這注定是一個長期戰略。

特别在B端,景區目的地長久以來存在的一個客觀情況是,門票線上滲透率低,将各大線上平台更多定位于分銷管道,創新營銷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不過,随着越來越多的景區重視營銷的重要性,以“營銷驅動銷售”将成為疫情常态化以後後,景區目的地和線上旅遊企業攜手共赢的新常态。

攜程以BOSS直播為切入口,曆經兩年已然初步架構全新營銷體系,2022年将全面發力;飛豬承接阿裡系經驗,營銷強勢,自成一方諸侯;同程旅行去年因盲盒營銷大放異彩,今年持續加碼……

2022年,旅遊消費市場或将迎來一輪營銷百花齊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