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樓闆後澆帶成型品質控制措施1、現象後澆帶位置闆厚不足、平整度差;後澆帶位置鋼筋間距不均勻,保護層控制不好;後澆帶後澆混凝

作者:建築界一哥

樓闆後澆帶成型品質控制措施

1、現象

後澆帶位置闆厚不足、平整度差;

後澆帶位置鋼筋間距不均勻,保護層控制不好;

後澆帶後澆混凝土接縫不順直,頂部不平整,接縫夾渣、底部接縫平整度差。

2、原因分析

後澆帶邊模闆高度不夠、上口未進行标高控制,平整度差;

後澆帶位置鋼筋撐腳過少、或離後澆帶較遠,鋼筋綁紮時,混凝土澆築時人員踩踏緻使鋼筋變形;

後澆帶留設時邊模加強不好漏槳,後澆帶澆築前未徹底清理接縫,結構模闆支設時後澆帶兩側标高控制精度不高。

3、控制措施

控制要點:着力處理好後澆帶上口成型平直又能滿足鋼筋保護層厚度的要求。

(1)後澆帶模闆支設與其他部位模闆一起支設,同時在後澆帶模闆中間留設通長300mm寬後澆帶垃圾清掃口。

(2)按施工圖要求在模闆上用墨線彈出後澆帶寬度控制線。

(3)在樓闆模闆上以控制線為界線安放一通長寬70mm、厚15mm(與樓闆保護層同厚)模闆壓條,壓條平直邊須與墨線對位對線并與樓闆釘牢。此壓條一方面是為保證後澆帶通長邊模順直,另一方面作為樓闆鋼筋保護層。

(4)在第一層壓條上安放鋼絲密目網(網眼不大于3mm×3mm),其上用模闆短壓條釘牢固定(長度不大于樓闆底筋間距逐一放置)于第一層壓條上。

(5)鋼絲密目網作為後澆帶側模(向外突出30-40mm形成外凸型)一直反卷至樓闆面筋上,遇面筋處切剖鋼絲密目網再用22号鐵絲縫合與40mm×40mm的通長方鋼捆綁固定在闆面筋上(無面筋時方鋼用鋼筋馬凳固定)。要求方鋼方正平直不得有彎曲,其下鋼筋馬凳放置牢固不得塌坍,確定周轉使用。

(6)澆搗樓闆混凝土時,少量混凝土流漿在凝結前用水從清掃口沖洗幹淨。

    7)後澆帶二次澆搗前,拆除後澆帶寬度模闆(保留後澆帶兩側1500mm範圍内支撐體系)剔除後澆帶界面凸出的混凝土,清除第一層、第二層模闆壓條及鋼絲網後,重新對後澆帶梁、闆支模,支模工藝同整體支模方法。要點:後支闆底模闆時在後澆帶接縫處順着後澆帶邊粘貼1.5mm厚、20mm寬的海綿膠條,保證後支底闆模闆與舊混凝土界面銜接緊密、不漏漿、成型美觀。

檔案位置:《品質控制》專欄第15節“建築細部做法”,點選右側領取優惠卷→頭條專欄

樓闆後澆帶成型品質控制措施1、現象後澆帶位置闆厚不足、平整度差;後澆帶位置鋼筋間距不均勻,保護層控制不好;後澆帶後澆混凝
樓闆後澆帶成型品質控制措施1、現象後澆帶位置闆厚不足、平整度差;後澆帶位置鋼筋間距不均勻,保護層控制不好;後澆帶後澆混凝
樓闆後澆帶成型品質控制措施1、現象後澆帶位置闆厚不足、平整度差;後澆帶位置鋼筋間距不均勻,保護層控制不好;後澆帶後澆混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