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台和粉絲交流時表示“電動車續航裡程太高沒意義”,對此觀點威馬CEO沈晖表示贊同。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可在3月1日的摩卡DHT-PHEV上市會上,魏牌CEO李瑞峰又表示,“造車新勢力很會玩營銷,以社會心理學上,優越感的構造,成功掩蓋了電車的先天不足,又以大衆社會學上網際網路使用者人設的建構掩蓋了技術上的缺失。”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兩方大佬各執一方觀點,似乎讓新能源發展又來到了十字路口,什麼才是正确的方向?

馬斯克的原意是,特斯拉原本在12個月内就可以生産出600英裡(965公裡)續航的Model S,但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這隻會使得車輛的加速、操控和效率變得更加糟糕。同時馬斯克認為,400英裡(643公裡)左右的續航可以在使用和效率上獲得平衡。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無獨有偶,威馬汽車的沈晖表示在2021年年初就說過:“威馬未來會推出續航裡程800公裡+的車型,但不會做1000+”。

雙方共同的觀點是更高的續航是基于更大的電池包,在如今能量補充越來越友善的前提下,強調長續航是一種浪費。甚至對車輛的駕駛體驗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事實果真如此嗎?根據車型資訊顯示,特斯拉Model 3後輪驅動版搭載的是一塊60kWh的電池,而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則是搭載一塊78.4kWh的電池。前者有556km的CLTC純電續航,後者則是675km的CLTC純電續航。加速方面,後者零百加速更是做到了3.3秒。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更大的電池,更強的性能,從特斯拉自家的産品政策來說,似乎和馬斯克的觀點又是不相同的。

同時根據有關資訊顯示,今年1月份特斯拉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的試點工廠生産出了第100萬塊4680電池,标志着4680電池進入量産階段。同時首批搭載4680電池的Model Y車型預計将于本季度末開始傳遞。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4680電池,全稱4680型無極耳電池,是一款直徑46mm、高80mm的新型圓柱電池。它由950個電芯組成,能量密度約為300kWh/kg,相比2170電池,它的尺寸更大,容量提升5-5.5倍,輸出功率提升6倍。同時單車所需電池單元能從4000-8000個減少到500個左右。

更直覺的說,用上新型4680電池後,特斯拉Model Y的整車行駛裡程能增加16%,同時成本降低14%!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沈晖說電動車堆電池意義不大還能了解。但特斯拉在擁有更先進電池的前提下為何依然會有如此觀點?也許有讀者會認為,馬斯克是為了産品着想,同時不希望公衆因為錯誤的觀念而對電動車的續航産生盲目的執念。

如果真有人報有該想法,那麼筆者必須要潑一盆冷水。馬斯克本質上是商人,是資本家。他講出所謂“善意”的話,背後自會有其他思考。如果真的在意産品體驗,為什麼沒有想過提升特斯拉産品的品控,做出一輛品質合格的車?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想清楚這個問題後再來說馬斯克的觀點。前文說過,應用新型電池後單車成本能降低14%,但特斯拉車價會是以下降同等幅度嗎?顯然不會,憑本事省下的錢沒人會拿去做慈善。

其次Model Y在保有同等電池體積、品質的前提下,能否大幅提升車輛續航,做到超長續航,相信是可以的。但特斯拉要這樣做嗎?顯然不可能,這與一家企業的産品規劃是相悖的。

是以當公衆、業界沉迷與馬斯克的“神言論”時,是不是已經落入其營銷套路中了。

客觀點說,一輛電動車的電池尺寸是相對而言的,就比如宏觀MINI EV不可能塞進去50kWh的電池,蔚來ES8能輕松放進去100kWh的電池。而在2021年初就說要推出800+km續航的沈晖,至今車輛最高續航不過是威馬W6的620km(NEDC工況)。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有使用者回報使用100kWh的蔚來ES6或ES8駕駛體驗不好嗎?想必很少聽聞吧,甚至前者還在國内不少賽車場上取得了不遜于高性能燃油車的單圈成績。是以歸根結底是技術與營銷,畢竟更穩定更長效的續航對于消費者而言是能夠讓用車變得輕松不少的。

再說魏牌CEO李瑞峰在摩卡DHT-PHEV上市釋出會上的發言,明眼人應該能看得出來他是在暗指理想汽車沒技術,靠營銷。令他感到驕傲的摩卡DHT-PHEV則能實作WLTP工況下個204km的純電續航(單電機版),是目前市面上續航最長的混動車。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事實真實如此嗎?在此筆者列出一些重要資訊供各位參考:

馬斯克說長續航沒意義,這是在打WEY的臉?

從以上資訊不難看出,摩卡DHT-PHEV宣稱的行業最長續航無非是在大電池、小車身的前提下才獲得的。如果選擇雙電機版本的話,WLTP工況下車輛續航隻有175km,和定位中大型SUV的理想one相比,根本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以接近唐DM-i兩倍的電池容量,卻無法做到兩倍以上的續航,這才是摩卡DHT-PHEV的真相。

在如今全行業電池技術接近的情況下,有哪家品牌能真正在續航上超越其他人呢?能做的不過是在有限的空間裡盡可能優化電池的排布與管理。行業之間的營銷包裝消費者都能了解,但通過貶低同行、同業的行為來太高自己,當真相被披露時,丢臉的隻會是自己。

筆者堅信新能源會是将來世界的主流,但就現階段新能源技術、社會服務普及的情況來說,還遠未到新能源說了算的時候,是以各家新能源品牌,切勿在十字路口就迷失了自己,因為真正露鋒芒的時機還未來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