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前幾天上網,看到有個話題:想整容的姐妹一定要進來看。我點進去了,以為會有什麼驚天秘密,或者是整殘後痛不欲生的警醒貼。

然而看到了下面一組熟悉的對比貼,覺得有點好笑也有點出乎意料,不過細想起來,覺得标題沒毛病。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我當年第一次看到下圖的童童時内心os:啊?女神和窦仙兒的閨女就這樣?這個基因排列踩了雷了。

當年窦靖童隻有15歲,裝扮、膚色,加之下巴那顆存在感很強的痣,像極了要極力證明我已經長大成人的小女孩。

整體不能說有bug,但就是能看出心虛的樣子。

當然也有很多人,現在看到這圖也驚歎:窦靖童原來身材這麼好,這麼有女人味兒啊。

誰對誰錯?不重要。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直到她留學後歸國,剪了短發,穿上夾克,才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這妮子是絕版。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不信讓别人換上這套衣服,找一百個都未見得能穿得出這個味兒。

這會兒的她,成了怎麼造怎麼迷人的家夥。

哪怕光頭穿軍大衣,又或者是染花花綠綠的頭發,也能讓正在摸魚看她視訊的小夥伴花癡,直喊“太帥了”,要循環十遍才罷休。說的是我本人。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和皮夾克無關,和軍大衣無關,也與緊身小短裙,小細跟無關。

主要還是找到了自己的風格。你也看到了,前後對比的效果比整容強太多了。

是以想要整容的姐妹們,一定得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五官出了問題,還是風格出了問題。

其實童童挺難的,有那麼一雙爹媽,被他們的光環掩蓋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但童童隻靠“強大的自我”,輕輕巧巧就從父母的光環裡脫穎而出。

大概除了靠遺傳,也是有家學淵源的。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現在大概很多人都不記得,王菲當年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是“時尚黑洞”。香港有人聽“王靖雯”都會被嘲:“不會吧,你好老土,中意她?”

那時候她的時尚品位确實不咋地,還都在拙劣的模仿中。比如這個造型,你敢信這是王菲?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再比如這個,除了顯露出兩米大長腿之外,簡直和鎮上的“不良少女”如出一轍。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但短暫的迷失之後,她放下一切去留學,回來之後徹底放飛自我,一下子豔驚四座。

不管多麼離經叛道的造型,穿在王菲身上,就有說不出的獨特味道。那些年,不能說她走在時尚尖端,隻能說她就是時尚。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很多人都認為時尚就是追趕潮流,其實美,是“做自己”,是在“美”和“自我”之間,構築出的一個堅實的架構。

你是你,就是最美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王菲母女不是凡人,沒有可比性。

來看看下圖裡的倪妮。

憑良心說這張圖已經不太能看得出她五官有多精緻了,但是第一印象是,她真的在閃閃發光。渾身散發着:此刻我是全上海最耀眼的女人的氣場。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看看下面,卻是一種“我該站在這嗎?我是不是該保持微笑,我應該還可以吧”的茫然無措。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如果下圖你非要杠,她非常聰明的做了哪些微調,我也不想反駁。

但是,我想任何人更能注意到的,是她身上“我能鎮場”的狀态。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風格、審美、品位這些普通人亦可擁有。不是有錢就能走捷徑,哪怕富人也會陷入暴發戶誤區。童童彼時手挽香港天花闆造型師Zing,也是一整個失敗造型。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又想起有次和媽媽逛skp,迎面走來滿身gucci的小哥,我媽說,櫃員都要穿得這麼花哨嗎?我一邊忍住笑一邊噓:他聽到了會不開心。

美得肆意不是玄學,它更是一種“順應”,順應自我的優勢和内在的直覺,并用外在的“服飾”這種表象表達出來。

其實很難。

迎合他人,雖表現出的美無法綻放,但迎合自己,會很長時間聽到不同的聲音。

不過每一次引領潮流的,恰恰是那些打破當下的“美的标準”的人。

“相信自己是美的”比“符合美的标準”更酷。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看過一個電影《超大号美人》,一個胖胖的姑娘勒妮,有一天誤認為自己變漂亮了,于是從自卑變得極度自信。恰是這種心态的改變,讓她得到了愛情,并收獲了事業的成功。

後來她發現自己的身體不曾有任何變化,終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是源自内心。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不過男人往往會比女人更早擺脫外在幹擾。比起男人,“相信自己”對女性來講,似乎格外艱難。

這可能是因為這個世界給女性的規訓和限制更多。比如對于男人來講,良好的相貌、身材和衣着品位隻是錦上添花,但對于女人來說,保持外表的完美幾乎是必須。

每一個女孩天生來都是不同的樣子,但世界留給她們的路向來十分狹窄。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A4腰,筷子腿,直角肩、蝴蝶背……諸如此類對女性身材具體、苛刻的要求,卻被幾乎所有人奉為“美的标準”。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女性遲遲走不出“白瘦幼”的窠臼。略微不符合這種标準的女性,就會輕而易舉成為嘲諷的對象。

我不覺得白瘦幼難看,但這種刻闆的美的标準令人窒息。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直到最近幾年,審美風潮突然告别了“白瘦幼”,螢幕上開始“大女主”成風。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廣告宣傳片,女性形象幾乎全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飒、酷、美、多金。

看起來好像是對女性的解放,但掰着手指算一下,原來女人至少可以有“不成功”這個選項,但現在的“大女主”不僅要更美、道德标準更高,還必須要有事業、有錢。

而且很奇怪的一點是,她們必須要對愛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态度。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不過是矯枉過正,對女性的另一種反向禁锢罷了。

因為做為女性的我們,本就是擁有不同核心的主體。

有的女人獨立自強,有的女人天生柔弱,有的女人熱愛事業,有的女人熱衷于家庭。讓所有女人都變成同一個樣子,無異于削足适履。

她們沒整容,卻像換了個人?

評價女人的标準,從來不應該是外在的,而應該是内在的——她有沒有找到讓她發自内心快樂的事,她處在她的環境中,有沒有發自内心的自在和自信。

如何做女人,每個女人都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