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忽速遞
從2月24日至今,俄烏沖突已經爆發有一段時間了,目前僵局還在持續,俄羅斯暫時未能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标,而且遭遇了一些困難。同時,烏克蘭在西方的大力支援下,還在進行強力抵抗,俄烏雙方邊戰邊談,你來我往,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如今,仔細分析俄烏沖突中的一些政治經濟軍事問題,對中國還是大有啟示的。在此,筆者主要以提出問題、嘗試解讀的形式進行剖析,并且盡量力求客觀。

其一,假如大陸對台灣動武,我們面對的壓力和俄羅斯相比究竟如何?
衆所周知,對于目前的中國而言,除了經濟發展這個最為重要的任務之外,兩岸統一也逐漸提上了議事日程,離我們越來越近。當俄烏沖突爆發後,台灣當局一度非常恐慌,認為大陸可能會借機動手,而且台灣很難得到美國的軍事保護。這次俄烏軍事沖突,美國作為一個最重要的旁觀者,甚至是潛在當事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制裁。
也就是說,美國對俄羅斯的動作,主要就是制裁,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制裁,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近乎于宣戰。但美國劃定了兩條底線,其一是避免和俄羅斯直接爆發軍事沖突,其二是盡量在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對俄羅斯進行打擊。
需要提醒的是,中國收複台灣和俄烏沖突之間,并不是一種可以直接對比的關系,西方一緻将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定義為侵略,但中國收複台灣的可能軍事行動,并不在這個範疇。但美國對中俄的敵對,是基本一緻的,甚至對中國的敵對,還要多一些。
那麼,在俄烏沖突中美國的反應,就是可以作為參考的。對比之下,可以基本認定美國會拒絕直接出兵,幫助台灣對抗大陸。同時,在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的情況下,美國會最大程度的對中國進行打擊。考慮到中美經濟融合的程度遠高于俄羅斯,那麼,美國的行動強度和自由度會受限。
其二,被西方世界孤立的代價究竟有多高,中國能否承擔得起類似的打擊?
在俄烏沖突這一重大曆史性事件面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幾乎傾巢而出,給俄羅斯施加了除軍事以外的最強壓力,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歐盟、加拿大、日本、澳洲和南韓等,而且北約公開支援向烏克蘭提供各種軍事裝備,甚至派出了雇傭兵。
不難看出的是,這是一個集團,一個并不能代表國際社會的國家間松散聯盟,當然,它們已經習慣于以國際社會自居,而且發出的聲音非常強。事實上,支援俄羅斯的國家還是有不少的,包括伊朗、叙利亞、白俄羅斯、北韓和委内瑞拉等,同時,還有一些偏中立的國家,也沒有對俄羅斯的行為做出過大反應,這其中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巴西和中亞的五個斯坦國,當然,還有很多非洲國家,包括南非。
換言之,因為俄烏沖突,整個世界被不自覺地貼上了标簽,它們出于自己的立場或者利益,做出了相應的反應。但不可否認的是,以美國為首的這些國家,影響力非常強,幾乎控制了現有世界運作的所有基礎性規則。正因為如此,有分析認為,現代戰争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如果不被現行規則接受的話,付出的代價可能空前慘重。
對于中國而言,西方可能打出的牌面,都要進行分析,考慮可能的應對方案。因為不出所料的話,這些将來都會用得着,永遠不要以善意的思維去衡量對手可能的惡意,因為那種惡意隻會在意料之外。悲觀而言,面對西方世界的群起而攻之,中國大機率也承受不起,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其三,宣傳和意識形态鬥争,永遠是戰争本身之外最重要的第二戰場。
對于這次俄烏沖突,中國網際網路上的輿論分歧,也一直存在,其主要觀點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反對俄羅斯的聲音,認為無論如何戰争都是不對的,俄羅斯不應将自身的安全利益強加給烏克蘭,并侵略烏克蘭;第二種是認為俄羅斯的行動無可厚非,因為西方施加了過大壓力,導緻俄羅斯采取迫不得已的強力手段,捍衛自身的國家利益。
對于第一種觀點而言,其最重要的理論依據是比較偏道德的,即反對戰争,因為戰争會帶來流血和死亡,會讓烏克蘭的普通百姓遭受無妄之災;對于第二種觀點而言,其最關鍵的理論依據則出自國家利益,即中俄都面對以美國為首的霸權主義的強大壓力,俄羅斯這種破局性動作雖然強硬,但無可厚非,在“可以了解”的範疇,而且中俄關系目前非常好,不能把屁股坐歪了。
事實上,筆者是傾向于第二種觀點的,因為在很早之前的分析中,筆者就認為俄羅斯的最佳破局方式就是軍事手段,而中國則是經濟手段,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要以己之長,攻人之短,這樣勝算最大,畢竟,對手是當今世界綜合實力最強的美國,以及一小撮圍繞在美國周圍的發達國家。也就是說,面對西方國家試圖削弱俄羅斯,甚至第二次解體俄羅斯的戰略企圖時,俄羅斯主動出擊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是典型的以進為退,以攻為守。
而烏克蘭的悲劇,則在于其國力太弱,原來本屬于蘇聯加盟國,現在卻要掉過頭來幫助西方對付俄羅斯,這對于俄羅斯而言,是永遠無法接受的。當中俄合作上不封頂已經成為衆所皆知的事實時,高舉反戰大旗,反對俄羅斯的行為,似乎不是很好了解。很多時候,小善良真的會導緻大悲劇,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主義、分陣營的,不可以裝作看不見。
就這麼多了,一家之言,最後再提醒一句,現在的世界還是以國家為主,沒到世界大同呢,那麼,就會有朋友,有敵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對朋友的遭遇要感同身受,對敵人的險惡要時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