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作者:西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開頭

這幾天,安225運輸機在烏克蘭被毀的消息刷爆網絡。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安-225是蘇聯安東若夫設計局研制的,全球限量一架,是有史以來體型和起飛重量最大的飛機,由6台發動機提供動力,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最大有效載荷重量250噸,還能在背部攜帶航天飛機等超級貨物。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發動機是由烏克蘭航空公司馬達西奇提供的。

但說到這個公司,到現在還欠着中國45億美元呢。

那麼馬達西奇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它又是為何欠我們這麼多錢?

馬達西奇介紹

馬達西奇公司,成立于1907年的沙皇時代,位于烏克蘭紮波羅熱市,是全球聞名的飛機發動機制造商,主要業務就是生産各類發動機。

從直升機,到戰鬥機,以及大型飛機,沒有馬達西奇公司生産不出來的。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而馬達西奇公司最擅長大功率的發動機,比如前蘇聯的安氏重型運輸機(安-225)用的發動機就是馬達西奇公司生産的。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在蘇聯時期,馬達西奇公司生産的發動機就出口到90多個國家,甚至有“蘇聯航空工業心髒”之稱,也被稱為“動力沙皇”。

但是等蘇聯解體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國内經濟瞬間變得很蕭條,再加上各種社會形勢的變化,馬達西奇公司最終被寡頭博古斯拉耶夫所掌控。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公司頭十年還能賺得盆滿鍋滿,主要是有來自俄羅斯、中國和印度的訂單,其中俄羅斯占了大頭,中國占第二。

俄羅斯的安-124戰略運輸機上的D-18T發動機,即由馬達西奇公司設計制造,其發動機制造的技術、工藝水準等,都是世界範圍内較為領先的水準。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但是後來随着克裡米亞事件爆發後,烏克蘭政府就出台政策,禁止本國企業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裝置,是以馬達西奇就失去了最大的客戶,公司狀況幾近破産。

這麼厲害的公司竟然淪落到破産,寡頭博古斯拉耶夫就覺得不甘心。

于是他就一直在想辦法能不能給拯救一下,比如找人注入一些外國資本回點血,說白了就是看看有沒有國外買家會不會買。

中國收購

這時中國向它伸出了橄榄枝,表示很感興趣。

由于中國之前各種型号俄制直升機的許多引擎都來自馬達西奇,比如L-15獵鷹(JL-10)戰鬥教練機的引擎就由馬達西奇長期供貨,說白了就是覺得可靠性強。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據說使用馬達西奇公司發動的飛機,沒有發生一起空中停車事故。

要知道航空發動機作為飛機的心髒,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軟肋。

全世界能制造飛機的企業大約有二三十家,但能制造發動機的卻隻有屈指可數的3到5家,比如英國羅羅(Rolls-Royce)、美國普惠和通用等等,可想而知這裡面的門檻有多高。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并且中國大陸軍用航空發動機較之國際最先進水準幾乎落後一代,甚至更多,用時間來折算大約落後20到25年。

自己慢慢摸索也能發展,但是時間太長成本也大,如果此時能夠收購烏克蘭的馬達西奇,可以加快國内發動機的發展。

于是在2014年,一家名為“北京天驕航空”的中資企業就主動與其溝通,表達出想購買的意願。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北京天驕是一家什麼公司?

它是一所由王靖發起成立于2014年10月的中國民營企業,從事航空發動機、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研發與設計。

一個想買,一個想賣,于是馬達西奇的博古斯拉耶夫就跟北京天驕在2016年達成協定,同意讓北京天驕持有56%公司股權,馬達西奇要将手中的全套先進技術傳授給中方,同時中方當年提供了2.5億美元貸款。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除了合作,中方還帶來了大量的訂單,并且中烏在重慶建立生産基地,将聘請不少于3000名烏克蘭科研人員。

規劃總投資額高達200億元,僅一期項目建成後,2020年産值就有望達到500億元。

中國為了馬達西奇花這麼多錢,不會做冤大頭嘛?

格局小了不是,做人呢格局要大一點好吧。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對于烏方來說,此舉不僅解決了大量員工的就業問題,也挽救了整個公司。而對于中方來說,也有助于解決發動機短闆難題,可以說是雙赢的結果。

盡管馬達西奇航發水準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至少能解決大陸從無到有的需要,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對于我們來說,太重要了。

烏克蘭反悔

如果一切到這裡能夠完美結束,将是中企又一次“鈔能力”逆襲。

然而,凡事都有但是,烏克蘭國家安全部門這時突然對這筆投資表現出了“興趣”,并且覺得這核心技術,馬達西奇你怎麼能賣給外人呢,就讓烏克蘭法院當機了中國公司所持有的56%的股份。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而這背後其實是因為美國的搗局,美國就覺得,發動機這高科技東西可不能賣給中國,不然人家會發展得很快,于是就給烏克蘭不斷施壓,包括威脅暫停軍事援助。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再加上烏克蘭急于想加入北約,就想做點事情弄個投名狀,來讓美國覺得這兄弟可以呀。

于是烏克蘭政府就頒布了将馬達西奇收歸國有的法令,接着又宣布拒絕将馬達西奇出售給中國投資者。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原本就是一樁生意,如果隻是按做生意的規矩來處理,那完全沒問題。但是如果再附加政治含義,情況就變得很複雜了。

中國投資者當然不願意了,這麼多錢都砸進去了,現在說不賣了,這不是耍人嘛,這跟強盜有何差別呢?

于是投資者們,就想各種辦法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2020年8月,中國公司向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送出了購買馬達西奇股份的申請。然而,烏克蘭法院拒絕考慮該申請。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2020年12月,中國公司轉向國際仲裁,當時提出,由于購買烏克蘭公司股權的糾紛,他們蒙受的損失為35億美元。

在2021年11 月提起的新訴訟中,損失金額已增至45億美元。同時相關的中國投資者,不排除繼續追加和補充損失申請的可能。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這事明顯是烏方不占理,告到哪裡都是他們輸,企業就應該給自己讨回公道不是嘛?

但是時間過去這麼久了,直到現在仍未得到解決。

事情後續會是什麼樣?再加上如今烏克蘭局勢那麼亂,會不會就此賴賬等等,這一切都很難說。

結尾

回顧烏克蘭的發展,本身地處大平原,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歐洲糧倉”的美譽。蘇聯解體後也繼承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建立了極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可以說出生就是富二代。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但是如今的烏克蘭人均GDP才2.1萬人民币,連開發中國家都算不上,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貧困國。

45億美元被扣,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巨頭,中途遭遇美方攪局

更令人無法了解的是,烏克蘭為了讨好美國和北約,将所有蘇聯的武器裝備(當然也包括核武)統統銷毀了,但是結果又換回來了什麼呢?

如今馬達西奇的命運,為什麼到了如此的地步?這背後到底是誰在從中作梗,明眼人都知道吧,說白了這一切其實也是烏克蘭整個國家的縮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