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 | 奈奈
圖檔 | 網絡

《人世間》實火!
央視在之前新年期間重磅推出了這部劇集,不僅連續拿下同時段全國收視第一,更成為奧運期間唯一能跟比賽搶收視的電視劇。
有網友戲稱:“等《人世間》更新,比等女朋友還着急。”
整部劇是圍繞周家一家人來展開的,通過每個人物的個人成長、人物關系,折射出來中國半個世紀的發展與蛻變。
劇中很多情節的演繹,都讓觀衆們大喊真實,仿佛就是自己身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劇中的真實生活,更能洞悉出很多關于情感、關于家庭、關于教育的各種真相。
比如,周家的三個孩子,他們性格迥異,各有特點,又各有缺點。
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對家庭的态度和心理,也展現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01
親子關系不好
教育多數都是徒勞
周蓉的前半生,若有什麼不順的事,大概就是和女兒玥玥的關系。
女兒3歲後,周蓉便不得已和女兒分開。
後來因為住房問題,想接女兒到身邊的事,又一直耽擱了。
這世上所有的關系,都需要用心經營,耐心陪伴,智慧處理,方得始終。
然而,周蓉幾乎缺失了女兒成長的整個關鍵期。
不難看出,她們母女之間,對彼此有濃烈的需求渴望,在具體的相處中,卻像陌生人一般,充滿了距離感與小心翼翼。
接着,就迎來了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母女關系更加劍拔弩張:
想與女兒親近,卻是尬聊;
想教育女兒,卻是怒怼;
即便是違背内心,支援了才讀高中的女兒早戀,換來的仍是女兒的不滿。
從小到大,任性自我的周蓉,算是順風順水,但凡她想要的,基本都擁有了。
唯獨與女兒的關系,令她無可奈何。
周蓉以為:
為了女兒,她也曾九死一生;
為了女兒,她也曾整夜不眠;
為了女兒,她也曾含辛茹苦......
周蓉委屈,為什麼生的女兒如此不貼心、如此令她傷心。
02
周蓉的四次“放鴿子”
等我安頓好了馮化成,我就來接玥玥...
等我大學畢業了就來帶走玥玥...
等到我研究所學生畢業了就來帶走玥玥...
等我回了老家,我就帶走玥玥...
一次又一次,玥玥在等待之中,早已忘記了自己還有一個家,一個媽媽和爸爸。
從幼稚園,到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玥玥的身邊都是舅舅,舅母,哥哥和弟弟,而爸爸和媽媽,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曾經的傷害已經造成,玥玥看似不在乎,其實早已對媽媽有了抱怨。
對母親這一次又一次敷衍的回答,一次又一次漫不經心的語言,也是對周蓉“4次放鴿子”狠狠的報複。
周蓉不知道,親子關系不好,多數教育都是徒勞。想要修複母女關系,任重而道遠。
教育從來都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歌功頌德,也不是一次投資,終生受益的事。
教育需要在生活的考驗中,與孩子一起,一點點地體會成長味道;
教育需要在時間的滋養下,與孩子一起,一點點存儲彼此的愛。
教育需要在沖突的磨合中,與孩子一起,習得彼此尊重,互相了解的路徑。
好的親子關系,才是好教育的“助推器”。
03
合适的親子關系
勝過一切的教育
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讓你成為一個真正懂孩子的父母?
如何跟孩子講道理,小孩才會聽?
普通的父母常會直接與孩子溝通,結果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還會覺得父母啰嗦。
專家提議:“父母用聊天的方式教育小孩最有效。會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是利用吃飯的時間,講一些問題,講一些道理。小孩對大人的聊天是非常有興趣的,他會聽懂很多道理,我們的功能就發揮出來了。”
再譬如,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制定規則?
“聰明的父母是‘事先諸葛亮’,而不是‘事後諸葛亮’,我們教育孩子要事先跟孩子約法三章,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孩子犯錯了,你再去罵他,再去教育孩子規矩。”
親子關系好比是聯結孩子與父母的心靈管道,若管道出了問題,孩子的心靈就沒有了家,教育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好的親子關系,才是教育的根,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
04
父母的修為
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看過這樣一句話:“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深以為然。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家庭這所學校裡,父母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
有位學者曾組織過一場活動,他邀請了幾十位在教育孩子上受困的父母,請他們認真思考自己和其父母性格的優、缺點,并客觀地在紙條上一一列舉出來。
當人們冷靜下來,認真地去思考這個問題時,他們發現,自己的脾氣和性格,與其父母的相似度簡直驚人。
回過頭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面對的仿佛就是童年時期糟糕的自己。
家長是過去的孩子,孩子是未來的家長。
也許你不願意承認,可事實上,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深入骨血,你的孩子無法擺脫你的影響,他們的行為裡永遠藏着你的影子。
研究表明:孩子在18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影響比例超過60%,而學校的教育隻占30%,剩下的那不到10%,來自社會教育。
東野圭吾在《時生》裡寫道,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們都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都隻能盡量打好它。
是的,我們無法選擇擁有什麼樣的父母,但卻可以選擇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養育孩子,從來不是易事,這場漫長的修行裡,你唯一需要堅持和事情就是做好自己,以身作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