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經濟如何穩增長?“建設數字資訊基礎設施”了解一下

作者:光明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數字資訊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産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培育壯大內建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産業,提升關鍵軟硬體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以往,一旦經濟下行,政府通常會加大鐵路、公路、機場(俗稱“鐵公機”)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投資、帶動就業。不過,路剛修完了總不能拆了再修,機場建好了也得用個幾十年。如何“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平穩運作提供有力支撐”?此時,就必須更多從品質上入手,看看哪些領域我們還存在短闆,哪些領域投資之後能夠像當年“鐵公機”一樣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以5G基站、大資料中心、超級計算機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無疑是重要的發力方向。

數字時代離不開算力

數字時代正在深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小到打車、購物,大到招聘、辦公,都可以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快速解決。特别是5G、人工智能(AI)、虛拟現實等數字技術與生活場景加速融合,新需求新模式不斷湧現。數字技術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産生了大量資料及運算、傳輸、處理需求。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并不少。前不久舉行的第24屆冬奧會上,億萬觀衆之是以能夠第一時間360度欣賞谷愛淩、蘇翊鳴、隋文靜等選手的出色表現,離不開背後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撐。

據了解,以聯想集團為主組成的保障團隊提前近兩年就進場準備,為40個場館和服務設施提供了近1.4萬台綜合裝置,投入了430位工程師,負責所有裝置的安裝、軟體分發、裝置調試、檢測以及使用後的裝置移除。大到場館網絡通信、網絡連接配接、賽事電視轉播,小到碼表、裁判裝置、顯示裝置、辦公裝置,都要經受住低溫、潮濕、震動、摔打等影響,確定每天24小時不當機、不掉線。

除了冬奧會,在生産過程中,強大的計算機裝置同樣是關鍵。比如,國産大飛機C919的元件非常複雜,機身中有700多線束,固定線束零件3000多種,零件總數超過15萬個,需要将每一根線準确插接在對應的孔位中,而且接線工作往往在狹小空間内進行,每個工位都需要三名勞工協同工作,分别擔任操作、指導、檢測的角色。

為解決這些難題,聯想通過計算機視覺連接配接器,輔助裝配應用,以2D圖檔和AR的方式顯示具體的插孔資訊,準确實時追蹤具體的孔位,充分指導操作人員準确插對位置,降低出錯率。這種“根據導線找孔号”和“數孔找孔”的智能視覺連接配接器裝配,在所有雙人模式下,人員可以縮減為1個,人為疏忽率可以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

除此之外,在萬華化學、三一重工、濰柴集團、桐昆集團、隆基綠能等知名企業身上,也都能看到聯想賦能這些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烙印。

“東數西算”跻身重大工程

今年1月初,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充期,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其中,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是重要的着力點。此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檔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鄭緯民表示,超級計算系統對國民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如應用于地震模拟、大氣模拟和量子模拟等。把貴州、内蒙古、甘肅等西部地區的計算機器通過光纖電纜連接配接起來後對相關資料進行計算,可以實作資源統籌利用。

聯想集團進階副總裁、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中國區總裁童夫堯表示,大陸沿海地區人口密集,能耗使用率非常緊張,相比之下,西部有大量的能源(尤其可再生能源),如果建立大規模的資料中心,能夠有效承接東部産生的資料計算需求。童夫堯說,“東數西算”意味着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聯想在這些領域有着非常強的競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中,與算力相關的内容占據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位置。

例如,内蒙古提出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立5G基站1萬個;上海提出加快生活數字化,加大數字場館、數字景區、數字酒店建設力度;廣東提出探索推廣一批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應用場景,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甯夏提出搶抓“東數西算”機遇,高水準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甯夏樞紐,培育上雲企業1000家……

從中不難看出,基于算力基礎設施的“東數西算”為何能夠與“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工程“并駕齊驅”了。

“新基建”發力備受期待

如何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怎樣“适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都十分關注這些問題,因為它們關乎着中國經濟的後勁和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雲南分公司總經理張雲勇打了個比方:算力好比是電,算力網絡好比是電網。算力網絡可以滿足自動駕駛、雲遊戲、人臉識别、VR/AR等新興應用的實時計算需求。“從東部的多個資料源到西部多個計算中心間,需要通過網絡來互聯,實作跨區域的算力協調排程,支撐資料要素的高效流通”, 張雲勇在談及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意義時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建議,要堅持需求引導,聚焦重點領域積極拓展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注重增強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的互補性,特别是增強通信裝置、內建電路、電子元器件、關鍵軟體等核心競争力,同步提升電力、交通、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強基礎設施綜合保障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十分關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釋放資料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的表述。去年,他就曾專門提出,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基于“端(智能物聯網終端)——邊(邊緣計算)——雲(雲計算)——網(5G)——智(行業智能)”的新IT技術架構賦能各行各業,這一過程中,隻有增強算力,才能将資料有效地轉化為生産資料。

今年兩會上,楊元慶進一步提出,在數字經濟發展程序中,不少中小企業面臨數字化基礎薄弱,資金和技術人才匮乏等挑戰,更新改造動力不足,也缺乏清晰的着力點和抓手。是以,在建設數字資訊基礎設施過程中,大企業需要帶動和支援産業鍊上下遊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幫助好、服務好“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支援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為“隐形冠軍”和“配套專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聯想已經初步完成在甯夏、甘肅、内蒙古等西部地區的綠色資料中心資源布局。其中,2021年10月18日在甯夏揭牌的“聯想TruScale服務(中衛)基地”、“安邁雲WEB3.0存儲實驗(中衛)基地”與“大普微綠色智能計算存儲(中衛)基地”,成為“東數西算”的标志性項目,這些項目的運作不僅有利于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算力支援,更将為接下來中國經濟的轉型更新探索新路。

來源: 光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