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最大的捷徑,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長江讀書350期

以下文章來源于草鹭俱樂部 ,作者王強

人生最大的捷徑,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長江讀書350期
人生最大的捷徑,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長江讀書350期

三月正是讀書天。

凜冬遠去,萬物生機。給自己獨享的時間讀一本好書,跳脫出時空的限制與巨人交談,這是一種滿足,亦是一種幸運。

今天的長江讀書我們先不讀書,而是探讨如何挑選一本好書。分享的是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4期校友王強對于讀書的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 | 王強

來源 | 草鹭俱樂部

01 讀書一定要讀經典

我們現在面對快,面對多,面對淺,這樣的一個基本的閱讀的風氣,或者是習慣,那麼我們作為一個讀者,怎麼誕生?怎麼重新活出來?

書不一定讀得多,但是讀完以後要對你的實際人生産生核裂變,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我覺得現在中國人的求知好學的欲望非常強,因為背後有一個強大的成功欲望,推助着他們必須去閱讀。但是大家認為好像閱讀得越多,離成功越來越近。在我看來恰恰相反,你讀得多,可能被各種東西,資訊,甚至噪音所淹沒,更加失去你判斷的方向、取得成功的途徑。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個人體驗就是,讀完一本書,如果這個書你不準備再次拿起來,那就證明這本書對你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錢锺書先生對經典下了一個定義,所謂經典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可讀性,一個是可以再讀性,或者必須能夠再讀性。大家都以為一本書之是以成為好書,是好讀的、可讀的。

但是大家忘掉了另外一個東西,如果一本書,雖然好讀,雖然可讀,但不可再讀,這本書本身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書,或者對你來說,不是一本能夠對你的人生、對你的生命産生價值的書。

是以面對多,資訊的海量,大家都追求可讀性、娛樂性,甚至說讀書不是為了任何東西,就是為了消遣,無聊的時候才讀書,這個是最差的選擇。

無聊才讀書讓你更無聊,你還不如幹點别的。無聊你為什麼要讀書?正是因為讓人生變得不無聊,隻有書,才能讓我們現實中無聊的東西産生現實中沒有的東西,這是書能給我們締造的東西。

02 理想讀者的最佳狀态

你跟周圍的人談任何書,沒有人是不知道的,因為大家都已經從網上知道個大概了,甚至隻要聽過一次講座,就結束了這本書的閱讀。

這種快,與其說你是走進知識、接近知識,還不如說你在浪費生命。做任何事情,如果隻了解一個名目,而不走進它,不學會慢,長期來說是赢不了的。

就閱讀來說,唯有慢,才能真正把文字變成有力量的東西,或者從中獲得文字應該給你的力量。

人為什麼要閱讀?

我們現在不管閱讀的載體是什麼,電子化閱讀,紙質化閱讀,但是不管怎麼樣,閱讀是永遠不會死掉的。為什麼?因為這是人最有效的,最便捷的,構造世界的一個基本工具。如果我們能夠帶着這樣的一個狀态進入閱讀的話,那麼我們這個書就真正打開了閱讀所期待的東西。

人生最大的捷徑,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長江讀書350期

大家都知道普魯斯特,我不知道多少人讀過他的七卷本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如果沒讀過,你在未來一年,未來兩年吧,每天翻若幹頁,每天至少眼光逗留在一段,逗留兩分鐘,每天堅持,兩年差不多能翻完,如果你真正能做到這一點,你可能真正才能進入到一個作為讀者的一個境界。

我讀普魯斯特讀了30年,大概讀了五遍。我的行李中,永遠會有一個英譯本,對照它的法文本。為什麼?因為它有兩個功能:這是好的文字,是最好消磨時間的。

因為讀不懂,讀不懂就睡不着,究竟在說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說?怎麼說了半天還不清楚,我有問題還是它有問題?經常展開跟作者的對話,讓你警醒。

但是你要想睡覺,非常有效,讀了三頁還沒讀懂一個字,比安眠藥更快,因為字本身就是黑的,本身就是你的褪黑素,是以你就睡着了。

但是讀着讀着以後你就知道,原來這些世界的建構,一塊一塊的基石、磚瓦原來是這樣的,原來文字的力量是這樣積攢的。

普魯斯特在寫《追憶似水年華》這篇長篇小說之前,他寫了一個自傳體的小說,他原本打算寫1000頁,但寫到200多頁的時候卡殼了。他找不到該怎麼推進的時候,發現了英國文化評論家拉斯金,他決定開始細讀拉斯金。他這個細讀花了八年的時間,把拉斯金當時的所有著作都讀了好幾遍。

當普魯斯特閱讀拉斯金并且翻譯的時候,他做了一個讀者——在我心目中理想讀者最該做的事。這兩部篇幅都很小,但是他做了兩件事,這是世界翻譯史上很少有的。他為這兩本篇幅不大的東西,都做了譯者的前言和序,前言和序的篇幅幾乎占了原著的三分之一,後來這兩篇前言成了普魯斯特評論的經典著作。

更變态的是他加注,他擔心法國人不太了解這個東西,他作為一個讀者,要給它加注。如果你要找到法文的翻譯,你會發現加的注的量,幾乎和原文差不多了。有的時候一個注走了兩頁。

為什麼?他解釋這個東西的時候,普魯斯特實際上把從莎士比亞時代、法國的拉伯雷,所有的東西全部放進去了,他作為一個讀者,他認為隻有把這個注注到這個地方才能解釋拉斯金的這個詞,這是一個理想讀者的最佳狀态。

就等于,雖然你讀的是一本書,雖然八年你讀的是一個作家,其實他整個世界建構起來了,這是一個最理想的東西。我說再讀,實際上就是指這樣。

當你走進你讀過的一本書的時候,能不能把你讀過的十本書再傾注進去。真正的書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讀者和作者應該的關系是彼此對話,彼此欣賞,彼此敬畏,彼此挑戰。如果沒有這個狀态,這本書跟你沒關系。

是以普魯斯特引了笛卡爾的一句話:

閱讀所有優秀的書籍,其實就像是同過去世紀裡那些最令人敬仰的人們交談,這些人就是書的作者。

03 什麼叫做一流的著作?

在我看來,第一,如果創作者考慮的問題不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東西,那我比較放心。因為他思考的架構、空間、時間已經足夠長,注入的品質,生命的品質,觀察的品質,眼光的深邃和他的專注,已經足夠讓我肅然起敬。

第二,他呈現的這個世界是不是我熟悉的。如果我熟悉的,再用它呈現一遍,我浪費時間。雖然我的文字可能不如他好,我也不善于表達,但是我已經體驗過了,你讓我重新體驗我體驗過的是不對的。

普魯斯特說的,一個作者應該呈現那些你感覺這個大師已經感覺到的東西,但是他沒有直接描述出來的東西。這樣的話,我的一流,至少要有這個标準。

第三,看他思想呈現的獨特性有多麼純粹。如果從中文來說,我認為一流書是什麼?不是民國之後受到西學影響,通過西學的方法論整理國故的那些著作。我認為一流書毫無疑問是先秦的,先秦的思想超一流,它是不受任何影響誕生的,這是思想的原生态。

如果我要通過馮友蘭的思想來了解孔子,這不是一流的。孔子是一流的,因為他在田頭就和學生談了,發點推特,一百多個字,每天講一段得到,知識分享。給他幾個臘肉,那就是知識付費。

我們不斷逼問的情況下,這個一流才能夠在你的思考過程中,知識架構中,最後通向智慧的程序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否則的話,書讀得多真沒用。沒有選擇的書,真會毀了你,毀了你時間,毀掉你生命,還不如不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