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作者:方圓講曆史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前言

衆所周知在皇權更替的時候是一個國家最動蕩的時候,這其中可能會發生許多意外,畢竟這權力可是一個好東西,封建王朝中無人不為之傾倒。

在這可能有人會表示,為什麼封建王朝的皇帝們都要等自己死後才傳位給下一代,而不是在自己還活着的時候就将皇位傳給新一任皇帝,這樣就可以安穩地度過這一段動蕩的時間。雖然用今天的眼光看,這不失是一個好辦法,但在封建王朝中卻是很難實作的。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一、皇位傳承

在封建王朝中對于皇位的繼承大緻有幾種情況,第一種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提前立下太子,在皇帝逝世後太子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下一任帝王。這也是為了避免在皇帝逝世後因為皇位發生自相殘殺、兄弟阋牆的情況。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第二種就是清朝所沿用的皇位繼承方法——秘密立儲制度。可以說此舉和第一種有着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為了避免皇子因為皇位争奪影響王朝的統治。

第三種就是今天要說,禅讓給自己的兒子。在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李隆基就将皇位禅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李亨,自己則是成為了太上皇,當然禅讓後李隆基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上面三種都是通過正當的管道獲得的皇位,但皇位對人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當然也有人是通過不正當的管道得到的皇位,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的李世民了。還有在王朝更替的時候,王莽、曹操、司馬家都是屬于逼宮奪位。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二、提前禅讓

其實在曆史上禅讓的皇帝還是不少的,他們将皇位讓給下一任繼承人,自己就成為了太上皇。皇帝禅讓成為太上皇,一般有幾種原因,他們中有自願的也有是被動的。

第一要說的就是主動禅讓中的一種——因國事艱難,無力維持。這種情況大多都是末代帝王,或者是在國家危難之際産生的。當然也會有例外,北齊的第四位皇帝高湛就是其中一位,北齊也是曆史上一個讓人不齒的朝代。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高湛本性就愛好玩樂即使是在成為皇帝後也不改其行樂的性格,但若是當皇帝勢必會影響他玩樂的于是就将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高玮。但是高玮相比他的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高玮也是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北周早就虎視眈眈地看着北齊了,還有陳國。但就在大軍壓陣的時候高玮竟然直接宣布退位,将皇位禅讓給他隻有八歲的兒子。

說到這大家應該就能想到那一位極具代表性的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和高玮也是有一些相似的,不過宋徽宗和高玮相比還是好一些的。北宋末年宋徽宗在面對支離破碎的宋朝時也是果斷的選擇禅位将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欽宗。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遺憾的是此時的北宋已經是無力回天了,即使是宋欽宗上位後積極改變也隻能是走向衰敗。

其次再說說被迫禅位中幾位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相信大家腦海中第一出現的應該就是唐高祖李淵了。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當年若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也不會主動将皇位讓給李世民。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值得一說的皇帝,就是說出“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在“八王之亂”後司馬衷就喜提“太上皇”的稱号,不過對他來說能夠保全性命也就是一件幸事了。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當然這些皇帝們在成為太上皇後都選擇過自己的日子,不過按照權力對于人的誘惑來看,在坐上太上皇的位置後還想插手朝政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三、權力鬥争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還沒有“太上皇”這一個稱呼,但這并不影響禅讓的發生。首先要說的就是禅讓皇位中下場最凄慘的一位——趙武靈王。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可以說整個趙國最輝煌的時候就是趙武靈王時期了,在趙武靈王登基之前趙國就是一個讓人欺負的小國,其他的國家也不願意帶着趙國一起玩。于是趙武靈王就開始了改革,開始變強著名的“胡服騎射”就是趙武靈王發明的。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趙武靈王壯年時忽然決定将王位禅讓給自己的兒子。後世史學家對趙武靈王的舉動解釋為他想要去秦國看看,學學秦國的變法。衆所周知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整個國家就開始欣欣向榮。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并且當時的幾個大國也都進行了改革,若是趙國想要不被其他強國欺負,想要強國他們勢必也是要改革的。首先就是尋找一位能夠主持改革的人才,若是直接去秦國找,誰都不能保證此人不是間諜。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于是趙武靈王決定自己親自去一趟秦國,看一看他們的改革政策,學成後再回國主持改革,畢竟此時的趙武靈王正值壯年。隻能說趙武靈王想法是好的,但是他确實輕估了自己和兒子對權力的在意程度。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等到趙武靈王在秦國學習完後他驚訝地發現,此時的朝堂已經不需要他了。他本想的是讓兒子先暫代自己處理朝政,但此時的兒子已經完全取代了他,并且趙國也都換上了趙惠文王的心腹。

同時趙惠文王也早已長大,對于朝中事務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簡而言之就是父子二人政見不和,沖突在不斷地激化。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就在此時趙武靈王竟然想到了一個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辦法,那就是他想要将趙國分為兩份,兩個兒子一人一份。因為看着自己的長子還要向小兒子行大禮,他實在是于心不忍。

可以想象趙武靈王的想法對于趙惠文王的沖擊,趙惠文王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将趙武靈王和他的哥哥囚禁在宮中,父子兩人最後被活活餓死。一代雄主最後落得這個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其實通過這也可以看出在權力的面前,什麼父子之情兄弟之情都是要往後排的。在皇家從來都沒有親情可言。

是以這也是為什麼不能提前禅位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沒有人會放棄手中的權力,即使是給自己的兒子也不可能。更不要說在皇帝老的時候就會越加的多疑,皇位坐上去不容易,下來更不容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更甚者有的皇帝因為貪戀權勢,即使是步入中年依舊不願意立太子,還有的皇帝忌憚自己的太子,肆意地打壓太子。從古至今逝世在太子之位的皇子也不在少數。

結語

古代皇帝為何不提前禅位,讓權力平穩過渡?為何選擇死後再傳位?

是以說絕大一部分皇帝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他們很少是能夠将皇位主動地讓出來的。值得一說的是在他百年之後即使是發生了什麼動蕩也和他沒有關系了,其實這個想法和不想讓王朝敗在自己手中進而禅讓有着異曲同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