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打油體先天具有“人民性”?

作者:打油詩派

為什麼說打油體先天具有人民性?

大民

這些年一直有舊體詩詞的愛好者在玩古體詩詞,一大堆相關的學會、協會什麼的,也有人傾盡心力做出各種努力,希望複興舊體、再創輝煌,到一些“文化積澱豐厚”的場所,也能看到半通不通錯字連篇的新創舊體詩詞,可是依然無法改變漸行漸遠、快速式微的命運。

其實,一成不變的“定格了”的舊體詩詞,并不存在,每一種文學體裁的發生、演變、消亡,都是感應了時代、融彙了新風、承載了使命的。在不同朝代的主流文化中,那些詩詞歌賦都有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籠統說就是“因應”了那個時代的需求,成為那個時代的合腳的鞋子。

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進入各種詩詞選本的舊體詩詞,實際上是曆代選學家的獨特勞動。創作是勞動,選文也是勞動。選學家們把他們認為值得流傳的文章,放進一個高大上的選本裡,反複或者重點推向人們的視野,慢慢的就成了經典,成了“喜聞樂見”,成了“影響深遠”,成了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寬泛意義上的“舊體”詩詞歌賦,應該是胡适、陳獨秀等新文化運動中出現的新文化人給撕碎了的,至今無法康複。這也是時代的需要,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文化,文化則無法避免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态。資本主義工商文明徹底摧毀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的時代,舊體詩詞歌賦,就沒有了讓他們衣食無憂的“三味書屋”了。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哪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窦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隻有他還大聲朗讀着:  “鐵如意,指揮倜傥,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是的,舊體詩詞被胡适們撕碎了,這在當時,實在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因為撕碎了的是屬于“舊文人”——那些所謂“精英文人”的專擅,他們小圈子裡喝酒吟詩狎妓玩基自娛自樂的“風雅文化”,跟千千萬萬的勞苦大衆沒有多少關系的。過去文化教育的權利被官方和精英壟斷,能夠寫出那樣的詩詞歌賦的權利也被官方和精英把持着,老百姓沒有辦法,就自創一套文化體系,民間文化,包括故事、神話、歌謠、小戲、打油詩、諺語謎語歇後語……文化的分層十厘清晰,社會各階層各玩各的,基本上互不幹涉,除非來自官方的行政力量一竿子插到底,攪渾了山明水秀、悠悠南山的民間。

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在擁有6.5億有效網民的中國,創造了新的文體。老百姓的“文體自信”赫然在目,劈頭蓋臉。還有難以用傳統文體歸類的海量的“段子”,幾乎把人類曾經有過的文體都重新打扮了一邊,加上新的創造,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傳統的打油詩、藏頭詩、嵌名詩,實際上還算是雅俗共賞、新舊鹹宜的。無奈人類創造文體的能力還是有限,就跟無法拔起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一樣,網民也無法創造所有人沒有見過的文體。是以,他們能和隻能做的,就是給舊體詩詞新的生命。這些舊體詩詞裡邊,先天具有人民性、草根性的類型,比如打油詩,就獲得了優先發展的權利。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命中注定了隻能做“草根”的人士,有一份揮之不去的士大夫情結,和附庸風雅的喜好,辛辛苦苦多少年修煉,也能玩幾句半通不通的舊體詩詞。這就是我開頭說的勉力支撐舊體詩詞存在的骨幹力量。他們還有一個潛意識,就是覺得能夠玩一把舊體詩詞,仿佛也就跻身精英階層成為他們一分子了,甚至還獲得了一種對大衆文藝的優越感,我覺得這純屬吃飽了想多了。這是誰的時代?草根的。網絡時代大衆可了不得了,早就不是被統治階級定義和規範的村夫野莽了,他們很任性,很自負,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事實上他們早就掌握了文化産品的裁判權。那些脫離時代生活和大衆趣味的文藝,得不到幾聲喝彩,十分正常。

胡适當年的《文學改良刍議》這麼說的:

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胡适《文學改良刍議》

這話說了一百年了,當時的“大衆”的大部分,如今已經進化為“網民”了。當時的“大衆文藝”,符合那個時代的要求,現在的“網民文藝”,則是目前這個時代的主流形态。中國作協七八年前就開始主動向網絡文學打開了大門,有些有成見的網絡寫手還拒絕入彀,現在,網際網路+的時代來了,中國要做網絡強國了,我覺得正宗的舊體詩詞歌賦基本上可以進博物館了,或者作為極少數人的不良嗜好自在存在着就行了,千萬别不要因為有了這一項技能就沾沾自喜,看不起新打油體了。因為“打油”,先天具有人民性、娛樂性,暗合了文藝的本質,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觀念,你說對吧?

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