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作者:地史館

在亞洲,最不發達的國家是哪個?

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曾經制定過一個标準,定義了什麼是“最不發達國家”——人口不超過7500萬、人文資源匮乏、經濟比較脆弱、人均國民收入低于1035美元。

在亞洲,符合以上标準的國家有九個,包括緬甸、寮國、 高棉、東帝汶、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葉門。

以上九位很難選出貧困之最,但目前呼聲最高的國家是——東帝汶。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東帝汶大部分人的生活水準不高

東帝汶的曆史

東帝汶有相當悲慘的過去,放眼數百年的曆史,這個僅有一萬平方公裡的小國似乎一直在面對各個入侵者。

十六世紀前,東帝汶要應對附近的兩個小國的入侵,分别是以蘇門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麻喏巴歇王國,東帝汶無力招架,最終被兩國所統治。

十六世紀開始,東帝汶所在的小島迎來了新的“客人”——大航海時代率先揚帆起航的兩顆牙之一的葡萄牙。1520年,葡萄牙人正式入侵帝汶島,1613年,荷蘭人緊随葡萄牙之後,進入帝汶島。雙方發生武裝沖突,但終究無力将對方徹底逐出島,于是劃地言和,于1859年正式瓜分了帝汶島。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殖民者

葡萄牙占據帝汶島的東側,荷蘭占領西側。這樣的局面十分穩固地維持了四個世紀,在這四個世紀中,葡萄牙牢牢占據了帝汶島的東部區域,而荷蘭則在控制帝汶島西部區域的同時控制了廣闊的印度尼西亞群島。

這就是東帝汶和印度尼西亞兩國的由來。

随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強勢入侵東南亞,印尼與東帝汶先後落入日軍之手。在日軍統治期間,東帝汶和印尼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日本戰敗之後,雖然荷蘭與葡萄牙試圖重新掌握兩地,當地人民卻堅決地拒絕回到殖民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尼西亞經過武裝鬥争之後率先獨立,比東帝汶早了整整三十年。三十年後,剛剛獨立的東帝汶面對已然“發育”良好的鄰居,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葡萄牙勢力撤出的同時,印尼卡着點武裝入侵了昔日的難兄難弟,他給出的理由是“東帝汶請求幫助”。其實這倒還未必是一句虛言,當時的東帝汶恰巧分裂為“獨立派”、“親葡萄牙派”和“親印尼派”三支,三方分歧之大,甚至到了兵戎相見,掀起内戰的程度。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東帝汶與印尼同處一島,但關系相當冷淡

此後印尼占領了東帝汶長達二十七年,但東帝汶始終不願屈服。這其實很簡單,雖然東帝汶和西帝汶本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區域,但葡萄牙和荷蘭對兩地長達數百年的統治已經使兩地産生了分化,逐漸葡萄牙化的東帝汶随着時間的流逝對印尼的認同感越發降低,當時的東帝汶早已不認為自己和印尼是“一家人”了。

在印尼與東帝汶的戰争中,印尼的行為堪稱殘酷,東帝汶的人口因戰争銳減四分之一,大多數人死于饑餓和疾病。東帝汶人的鮮血流到土地裡、屋瓦間、樹木下與教堂前,但卻從未屈服。

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印尼,聯合國也向印尼施壓。印尼迫于各方壓力給出了東帝汶的自治方案。但東帝汶拒絕和印尼妥協,是以在聯合國的主持下,進行了全民公投,将近八成的選民支援東帝汶獨立。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東帝汶最終赢得了自由,脫離了印尼的統治

2002年,東帝汶終于宣告獨立,成為了亞洲最年輕的國家。

住在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由于成立日期短,且經濟極為落後,是以東帝汶人民的生活多少有些困頓。

東帝汶受葡萄牙殖民長達數百年,這段經曆為東帝汶帶來了非常直覺的“遺産”——當地人種并非傳統亞洲樣貌,部分人帶有歐羅巴風味,如果在當地的街頭走一走,經常能見到酷似“c羅”的街頭男孩。由于緯度問題,當地人普遍看起來較黑或呈紅棕色,滿面風塵。

當然,也有很多華人在此謀生,華人占到了東帝汶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是以偶爾也能在東帝汶看到來自家鄉的熟悉面貌。在讨論當地風土人情之前,擺在你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前往東帝汶?

目前,前往東帝汶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先從國内直飛巴厘島,再從巴厘島乘航班飛東帝汶首都帝力。從帝力傳回的時候,你會直覺的感受到為什麼東帝汶能名列“最不發達國家”——帝力機場的登機牌甚至是手寫的。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東帝汶的街頭社會面貌

在東帝汶的首都帝力,集中了東帝汶彌足珍貴的繁華,這座小城僅有372平方公裡,您可能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我來告訴您另一個資料,北京朝陽區的面積是470平方公裡,比帝力還大98平方公裡。

從帝力的繁華中心徒步向外走,隻需一小時,就能将繁華閱盡,之後所見皆為荒蕪。由機場通往市中心的這條大街,是帝力為數不多堪稱繁華的地區,這裡有華人開的購物商場,有中東天主教堂,也有耶稣基督之像。

在帝力很難看到車水馬龍的場面,稀少的汽車稀稀拉拉的奔流而過,有很多看起來像是瀕臨報廢的二手車,大都是結實耐操的越野車。

當地有類似公交的小巴士,但這種巴士和我們的公交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它并非公共汽車式的即停即走,而是在攬夠了乘客之後再出發。偶爾會遇到人員爆滿的情況,這時會出現印度式乘車的奇景——部分未能上車的乘客懸挂在車外,看起來非常恐怖。

在帝力的大街上,幾乎沒有高樓大廈,有的不過是一二層高的小樓。沿街而行,能看到許多葡萄牙風味的老房子。關于當地語言,一些資料會寫當地的官方語言是德頓語和葡萄牙語,但工作語言是印尼語和英語。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東帝汶修建的耶稣像

其實情況是這樣的,所謂的德頓語,就是當地的方言和葡萄牙語的混合物,還融雜了一部分中國客家話,這是當地大部分人使用的語言。而涉外的政府機關以及其他機構,例如出入海關時的檢查之類的,則使用英語。

東帝汶大量物資依賴進口,是以東帝汶廢除了本國紙币,直接使用美元進行交易。原因很簡單,東帝汶作為一個初步發展的小國,根本就沒有什麼傑出的金融管理人才,國家的金融管理能力也很差。如果自行發行紙币,很有可能導緻通貨膨脹之類的危機。

這還真不是開玩笑的,印尼就這麼出過事,是以東帝汶幹脆不發行紙币,轉而使用小額銀币和美元。東帝汶的經濟并不發達,在日常生活的買菜中可以直覺的反映出來。

要在東帝汶買菜,最好是上街尋找出來銷售應季蔬菜的農民,當然也可以前往蔬菜市場。但蔬菜市場的蔬菜其實也還是從農民手中收購的,出于新鮮和價格方面的考量,當地人還是更喜歡直接從小販手中購買蔬菜。

住在亞洲最窮的東帝汶,是種什麼體驗?

旅遊資源還沒有充分利用,不過很多組織都認為這裡極具潛力

可惜的事情是,三面環海的東帝汶,漁業卻并不發達,沒有成規模的打撈,隻有漁民乘小船在近海捕撈些許魚獲,然後和小販一樣用扁擔在街頭叫賣,從這些街頭小販的身上,可以獲知當地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狀況。

撰寫此文時發現抖音上有“愛國營銷号”稱東帝汶是比巴鐵還鐵的親中小國。實際上并非如此,當地人并不将中國人視作仇人,但也不視作親人。很多當地人都覺得中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進而抱有些許惡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