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内耗的人,總是将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看上去也很努力,可偏偏沒有什麼好的效果;跟周圍的人一起做同樣的事情,别人很輕松,自己卻很累。
其實,表面看上去他跟周圍的人沒什麼不同,可實際上他的内心、精神,正在翻江倒海。
一個人的精神内耗來源于多方面,不僅僅是外界帶來的壓力,更包括内心的煩惱與複雜情緒。
而精神内耗最直接的表現,莫過于:拖延。
拖延症這個東西,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精神内耗。
你越是拖延,焦慮感就越是強烈;然後,你的精神會被自己的拖延弄得十分疲憊。
一邊想要改變,一邊繼續拖延,這種沖突且掙紮的狀态,讓你的精神愈發焦慮。
-01
拖延症,隻會加劇你的精神内耗
你知道嗎?
拖延症與精神内耗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影響的。
拖延症越是厲害,一個人的精神内耗也會随之加深;反過來講,如果一個人始終處于精神内耗之中,那麼他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拖延。
一個人的拖延,有哪些表現?
工作中:
一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他要将所有的任務都放在最後兩個小時完成。
倘若沒有人催促他,他就能拖延到下班之前交上去自己的成果。
生活中:
本來打算洗衣服,拖地,打掃衛生;可翻開了短視訊,連着刷了幾個小時。
心中暗示自己“沒關系,我再看10分鐘就去做家務”。
可好幾個十分鐘過去了,他依舊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直到手機沒電才起身去忙碌。
拖延症,是阻礙一個人發展和生活最大的難題之一。
因為拖延與自律是相對的,拖延會讓你沒有規劃,一次次打破自己本來的節奏。
你本可以半個小時完成的任務,卻被你拖延了好幾個小時。
時間白白浪費掉,你的任務被你匆匆完成,毫無效率。
短時間内的拖延,會讓你感到懊惱,心中對自己産生了“怒其不争”的想法。
可長時間的拖延,會一點點将你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02
拖延,會給一個人造成哪些影響?
第一:經常感覺到身心疲憊
正因為拖延症讓一個人十分焦慮,内心懊惱,是以他才容易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
不斷與自己進行精神内耗,腦海中有兩個聲音在對抗。
一個是執行者,一個是拖延者,兩者在争奪最後的勝利。
長時間處于這樣的拖延與内耗狀态,怎麼可能不感覺到疲憊呢?
第二:久而久之,會變得自卑
沒錯,拖延症嚴重的人,時間久了會愈發厭惡自己。
他之是以厭惡自己的原因,就是怨恨自己執行力差,行動力差。
認為自己沒有更好的成績,沒有好的人生,就因為自己拖延導緻。
可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依舊沒有任何改變。
在這種内耗與掙紮之中,他變得憤怒,焦慮,瞧不起自己,最終走向了自卑。
-03
我們該如何改變拖延?
一個人最大的魅力是什麼?
我認為是:不拖延,執行力高,說一不二。
在《象與騎象人》這本書中,有一個觀點特别有趣。
“人的情感就好比一頭大象,理智面就像一位騎象人。騎象人坐在大象背上,手裡握着缰繩,看上去是他在指揮大象;可實際上,他的力量與大象比起來微不足道。一旦與大象産生了沖突,他想往左,大象往往是向右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
人總是在情感與理智之間做鬥争,但可笑的是,情感總是容易戰勝自己的理智。
而如果你正處于拖延症的狀态,你就是情感大于理智,是以才缺少執行力。
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态,拒絕精神内耗呢?
第一:細分工作,激勵與行動并存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采取“5分鐘法則”。
可以這樣了解:
将一份工作,按照5分鐘的模式進行劃分;當然這隻是一個例子,也可以分成10分鐘,半小時一個階段。
一項複雜且艱巨的任務,完成其中一個環節,就獎勵自己休息5分鐘時間;然後,5分鐘時間過去立刻進行下一個階段的任務。
當你能夠完成一個循環,你會發現自己的執行力的确在改變着。
做家務,收拾衛生,工作中等方面,都可以用這個辦法來提高我們的執行力。
想要休息,放松,打遊戲,這些都是你的獎勵。
想要獲得這些獎勵,前提是你要去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
第二:擺正心态,堅定信念
拖延厲害的人,往往是心态不夠好。
他們想太多而行動力太少,每天腦海裡被各種資訊充滿,卻不願意去執行。
長時間下去,心态隻會越來越糟糕。
是以,想要克服自己的内耗和拖延,心态十分重要。
曾國藩說: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往不念。”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當下的事情,不要想着明天會變成什麼樣子;在做手中的事情時,一定要保證專注力;無論過去或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要再去追究。
不要陷于過往的事情中,不要被沒有發生的事情影響你的思維。
隻需要做好當下,抓住當下就夠了。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拖延症”?
你的精神内耗嚴重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