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是一句在世界範圍内經常被提及的句子,因為人們已經真正意識到了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以及未來可能造成的災難。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雖然“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句話喊了好些年,但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按照2021年的資料來看,全世界二氧化碳物質的排放量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出現了上漲,2020年的資料為17.5億噸,而2021年的資料為18.5億噸。既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沒有下降,地球變暖的程序自然也就沒有變緩,不過話又說回來,除非人類徹底停止發展,否則全球變暖的趨勢就不會得到徹底的改變,是以要想為全球變暖問題尋找一個真正的出路,還要寄希望于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類真的沒有辦法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嗎?
當然不是,其實以現有的技術也完全可以回收處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隻是這樣做的成本很高,是以很難大規模實行罷了。由此可見,要想逆轉全球變暖的趨勢就必須要找到一種兼顧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方法,也就是把回收二氧化碳的過程從消耗成本變為創造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以二氧化碳為生産原料的環保技術就出現了,比如二氧化碳合成澱粉技術、二氧化碳轉為塑膠瓶技術以及二氧化碳變汽油技術。二氧化碳變汽油,這聽起來可有些玄乎,是真的嗎?當然。
有人一聽“二氧化碳”變汽油就會聯想到“水變油”騙局,其實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事實上二氧化碳變汽油的技術早就出現了,比如将二氧化碳轉化為丙烷、丁烷鍊等等,之是以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是因為一直以來的相關技術轉化效率都太低了,根本就沒有規模化生産的價值。
但現在這一問題得到了改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的催化劑,這種催化劑可以大大提高二氧化碳轉化汽油的效率,甚至于可以将原有效率提高1000倍。這是怎樣的一種催化劑呢?這種新的催化劑是以元素钌作為載體的,而對于钌元素,多數人可能比較陌生,因為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金屬。
钌元素是一種硬而脆的多價稀有金屬元素,屬于鉑族金屬,在鉑族金屬之中,除了钌元素以外,還有钯和我們非常熟悉的鉑。
之是以說钌元素稀有,是因為在地殼之中,钌元素的含量還不足十億分之一,就算是同為鉑族金屬的鉑和钯都要比钌多,不過好在钌雖然比鉑和钯更稀有,但價格卻比鉑和钯要便宜一些。對多數人而言,钌元素是陌生的,但其用途卻十分廣泛,因為它的熔點高達2310攝氏度,放熱性強,化學性質十分穩定,而且對于酸性物質有着很好的抗禦力,即便是王水和氫氟酸也難以将其腐蝕。其實,最早使用金屬钌作為催化劑來轉化二氧化碳的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喬治·歐拉的團隊,當時它們将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燃料的轉化率就已經可以達到79%了。
這一次的研究是對元素钌演變催化劑的一種新方式,這種新的催化劑可以進一步加速化學反應過程,進而提高轉化效率,根據實驗資料,在相同的條件之下,新催化劑轉化二氧化碳的效率是标準催化劑的1000倍,當然,這是在最大轉化壓力下的實驗資料。
按照實驗資料來看,在效率提高了1000倍之後,這種二氧化碳轉汽油的技術真的具備了應用的價值,如果能夠建立循環機制,那麼二氧化碳的處理轉化效率将會更高,比如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再次燃燒又會産生二氧化碳,而再次産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收集用于再次轉化,效率會更高,成本也會更低。
二氧化碳轉汽油效率的提高是不是意味着全球變暖趨勢将會得到逆轉呢?
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就目前來看,要想大規模運用還是不太現實的。使用了新的催化劑之後,二氧化碳的轉化效率的确是提高了,但這種新催化劑依舊是使用元素钌為載體的,而金屬钌的價格雖然低于鉑和钯,但依舊十分昂貴,而且十分稀有,是以隻能供實驗研究使用,大規模應用還無法做到。不過,也不用灰心,目前的研究雖然不能實作大規模應用,但其價值在于将二氧化碳轉化技術又向前推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