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瑞或将收購東南,福特一分為三,蔚來港股上市及一周車市大事

撰文/ 吳 靜

編輯/ 張 南

設計/ 師玉超

進入3月,我們正式迎來了全國的“兩會時間”。

3月5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前兩月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非常好,均增長了一倍多,預計今年能達到預期目标,可能大幅超出預期目标。

如其所言,中國新能源車企銷量均創下新高。比亞迪乘用車2月全系銷售90268輛,同比增長336.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7473輛,同比增長764.1%。此外,造車新勢力如理想、小鵬、零跑及哪吒等,幾乎都創造出同比增長超200%的增幅。

在“俄烏沖突”陰霾的籠罩下,石油、鋁、钯和鎳等大宗商品價格飙升。對此,部分業内人士認為,随着油氣煤等基礎能源持續漲價,新能源時代或将提前到來。

傳統汽車巨頭福特開始了絕地反擊。3月2日,福特汽車宣布正式将汽車業務“一分為三”——燃油車業務、電動汽車業務以及為商用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專屬一站式服務的Ford Pro業務部門。此外,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還強調,福特汽車對電動汽車投資計劃再增加200億美元,即到2026年總投資500億美元。

3月1日晚間,Stellantis集團也公布了“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其表示,集團目标是到2030年年底之前,實作集團在歐洲售出的所有汽車均為純電動車型,在美國售出的汽車中有50%為純電動車型。

沉寂已久的知豆汽車也突然有了新消息。3月2日,銀億股份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公司與知豆汽車管理人簽訂《備忘錄》,拟出資不超過4億元參與知豆汽車重整。對此,汽車商業評論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報道。(詳見《老兵不死,知豆複燃》)。

除了知豆,一份涉及奇瑞商用車與東南汽車合作規劃的PPT洩露到網上,該PPT内容顯示奇瑞商用車或将收購東南汽車。這也意味着,在生死邊緣掙紮的東南汽車,或将迎來新的轉機。

自集體登陸美股後,“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終于在港股“會師”。港交所檔案顯示,蔚來已申請在香港交易所主機闆作二次上市,其預期A類普通股将于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開始在香港聯交所買賣。

汽車圈還發生了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據外媒報道,近日,載有大衆上千輛豪車的着火貨輪已沉入大西洋。這艘貨輪上有1900輛奧迪、1100輛保時捷、189輛賓利和85輛蘭博基尼以及500輛大衆品牌車型。船上貨物價值大約4.38億美元。

對此,有汽車媒體人調侃道,沉入大西洋海底的,不僅是很多豪車,還是好多晶片。截至目前,全球汽車供應鍊危機依舊沒有解除。在供應鍊岌岌可危的今天,任何導緻生産中斷的事故都可能對供應鍊上下遊産生重大影響,前幾天,中國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突發跳電事故,業内人士指出,該區域晶圓可能會全面報廢,汽車供應鍊安全問題,依舊道阻且長······

新能源車企銷量創新高

剛進入3月,衆新能源車企便紛紛曬出自己的成績單。

奇瑞或将收購東南,福特一分為三,蔚來港股上市及一周車市大事

2022年2月,“蔚小理”銷量排名持續洗牌。理想汽車成功摘得桂冠,哪吒成功跻身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超越小鵬和蔚來,僅位于理想汽車其後。

資料顯示,今年2月,理想汽車傳遞8414輛理想ONE,同比增長265.8%。自傳遞以來,理想ONE累計傳遞量已達144770輛。截至2022年2月28日,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220家零售中心,覆寫105個城市;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钣噴中心279家,覆寫204個城市。

給當下的新能源市場創造驚喜的是哪吒汽車。今年2月,哪吒汽車傳遞新車7117輛,同比增長255%,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今年前兩月,哪吒汽車累計傳遞18126輛,同比增長332%。

小鵬丢掉冠軍,蔚來跌出造車新勢力前三,其表現都略微不盡人意。資料顯示,今年2月,小鵬汽車共傳遞6225輛,同比增長180%。在單車型傳遞方面,小鵬P7傳遞3537輛,同比增長151%;小鵬P5傳遞2059輛;小鵬G3系列傳遞629輛。

除生産基地改造以外,小鵬汽車2月還存在零部件供應緊張影響生産的問題。2月下旬,有部分小鵬P5車主的訂單無法按期傳遞,小鵬對此回應稱,磷酸鐵锂電池等主要零部件供給的極度緊張造成了小鵬P5 460車型訂單無法按預計傳遞周期傳遞。

今年2月,蔚來汽車以10%的同比增速墊底造車新勢力陣營。通過進一步梳理資料發現,其銷量增長乏力,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數,另一方面是因為企業正值新車空檔期。

2021年蔚來NIO Day,李斌釋出的ET7、ET5兩款新車,将分别于今年3月、9月傳遞。再加上預計将于今年4月釋出的ES7,攜3款重磅新車而來,蔚來或将重回造車新勢力“王座”。

在新能源領域,還有一個實力強勁的隊友——比亞迪,比亞迪乘用車2月全系銷售90268輛,同比增長336.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7473輛,同比增長764.1%。

奇瑞商用車或将收購東南汽車

3月4日,一份涉及奇瑞商用車與東南汽車合作規劃的PPT洩露到網上,該PPT内容顯示奇瑞商用車或将收購東南汽車。且根據規劃,雙方将于2022年正式合作,将沿用東南汽車主體,并以東南捷途汽車品牌營運,聯合開發,基地生産,深度合作,并将力争在3-5年内實作年産銷40萬台的規模。

上述網傳的PPT還透露了奇瑞商用車與東南汽車合作未來3年的規劃,包括銷量目标、管道、新工廠及車型等。

奇瑞或将收購東南,福特一分為三,蔚來港股上市及一周車市大事

該PPT還顯示,按照規劃,奇瑞與東南汽車之間的合作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階段是2022年,奇瑞新能源車型将貼東南汽車品牌進行銷售;同時,提升東南汽車産品性能,捷途換标後以捷途品牌和網絡在國内和國外銷售,銷量目标為2.4萬台;

第二階段為2023年,将投産3款改款産品,利用國内國際管道銷售,同時本地生産東南牌新能源或代工奇瑞車型,共同實作7.5萬台的銷量目标;

第三階段為2024年,雙方将聯合開發完成三款全新車型,并在2024年達成15-40萬台的銷量目标,同時,也将一同建設25萬台年産能的新工廠。

倘若該消息屬實,瀕死的東南汽車或将迎來新的轉機。

福特一分為三

3月2日,福特汽車釋出公告稱,将分拆公司旗下燃油車和電動車業務部門單獨營運。其中,Ford Blue将成為燃油車業務主體,負責公司旗下标志性汽車業務的盈利性增長,并為福特汽車其它業務單元提供車輛硬體工程和生産制造支援。

奇瑞或将收購東南,福特一分為三,蔚來港股上市及一周車市大事

Ford Model e為電動車業務單元,負責為福特汽車的各個業務單元提供軟體、智能網聯技術和服務的開發支援。福特稱,雖然Ford Blue和Ford Model e均将獨立營運,但也會在技術、實操等層面共享資源,推動公司規模化效益以及營運效率的持續提升。

加上此前已宣布成立的Ford Pro業務部門——為商用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專屬的一站式服務,包括全系的燃油和電動汽車産品,全套的軟體系統、充電和服務。至此,福特預計,三個全新的業務單元預計将在2023年實作獨立營運、自負盈虧。

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吉姆·法利(Jim Farley)表示,福特的期望是,既可以讓Ford Model e擁有初創企業的效率和速度,不受條框束縛的創新,又能夠讓Ford Blue繼續發揮我們在行業積累的經驗、生産規模優勢。

福特汽車表示,公司已經意識到推進變革是必然趨勢,為加速在純電動、數字化、車聯網和服務的開發和傳遞,充分發揮公司标志性燃油車産品系列的優勢,就必須在業務營運方式、人才選用,甚至組織架構方面采用不同的思路。

是以,在此次分拆業務部門的同時,福特還宣布了一系列高層管理團隊人事任命:

福特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将兼任Ford Model e總裁。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被任命為Ford Model e首席電動汽車和數字産品官(chief EV and digital systems officer),全面負責産品開發,此外,他還将負責上司為福特汽車公司所有業務單元的軟體和嵌入式系統的開發。Marin Giaia将擔任Ford Model e首席客戶官(chief customer officer),負責産品上市、客戶體驗和新業務計劃等。

原美洲和國家市場集團總裁葛皓華(Kumar Galhotra)将擔任Ford Blue總裁。Stuart Rowley将出任首席轉型和品質官(chief transformation and quality officer),負責引領福特提高效率,降低營運複雜性,并在全公司範圍内推出一個具備競争力的精益成本結構。

唐浩泰(HauThai-Tang)将擔任首席工業平台官(chief industrial platform officer),負責為燃油車和适用于Ford Blue、Ford Model e、Ford Pro和Ford Drive的通用系統的産品開發、供應鍊和生産工程管理。

随着最新宣布的一系列戰略調整,福特也調高了公司長期的業務營運和财務名額:到2026年,公司預期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率可達到10%,這将主要歸功于電動汽車的銷量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以及燃油車産品的結構性成本顯著降低,最高可節省30億美元;

到2026年,電動汽車的年産量将超過200萬輛,相當于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并預計到2030年進一步提升到全球銷量的一半。在具有領先優勢的細分市場裡,福特旗下電動車的市場佔有率将達到甚至超過公司燃油車的市場佔有率。2022年,福特電動汽車業務的支出将達到50億美元,相比2021年增長200%。

蔚來港股二次上市

2月28日,蔚來汽車公告,已認證香港交易所聆訊,獲得在港交所主機闆二次上市的原則上準許,并已釋出相關上市檔案。

奇瑞或将收購東南,福特一分為三,蔚來港股上市及一周車市大事

港交所檔案顯示,蔚來已申請在香港交易所主機闆作二次上市,其預期A類普通股将于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開始在香港聯交所買賣,股份代号為9866。此外,摩根士丹利、瑞信和中金公司為此次蔚來IPO的聯席保薦人。除了赴港上市,蔚來汽車在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已向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機闆提出以介紹方式第二上市申請,具體上市日期正在稽核中。

“介紹上市”是已發行證券申請上市的一種方式,不發行新股,隻是公司股東将本身的舊股申請挂牌買賣,不涉及融資。“介紹上市不涉及募資(但不意味着以後也不募資),可以大幅簡化上市流程,隻是将部分原流通于美股的股份轉入香港市場交易。”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汽車商業評論表示,蔚來通過此舉可以将企業融資和證券上市的時間點分開,以此來大幅壓縮上市時間。

此外,除了赴港上市,蔚來汽車在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已向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機闆提出以介紹方式第二上市申請,具體上市日期正在稽核中。

對于此次赴港上市,蔚來汽車官方表示,“本次蔚來通過介紹上市登陸港股,目的是為公司投資者提供備選的交易地點,緩釋地緣政治風險,擴大投資者群體,在這些上市的目的仍然可以達到的同時,不稀釋現有股東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9月,蔚來登入美國紐交所,成為中國電動汽車赴美上市第一股。2020年7月、8月理想、小鵬先後登入紐交所、納斯達克交易所。此後,小鵬和理想分别于2021年7月、8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機闆正式挂牌上市。

蔚來雖然是最早被曝出有意赴港上市的新勢力,但後來卻遲遲沒有成功在港股IPO。有分析認為,在赴港IPO嚴苛的标準下,蔚來沒能成功IPO或因使用者信托“拖了後腿”。

造車新勢力為何紛紛開啟赴港二次上市?

對此,沈萌認為,這些造車新勢力雖然是造車企業,但也涉及大量使用者資料,可能觸及新出台的《資料安全法》,是以在美國市場上市的政策監管風險加大,而再進一步監管要求出台前,先進行香港二次上市,可以降低後續的風險管理成本。與此同時,香港市場與内地具有成熟的互聯互通機制,既可以獲得新融資,也便于内地投資者投資交易。“這對投資者來說沒有任何機制上的差别,但是在香港上市後,可能南下資金會去炒,進一步推高股價(兩地會保持基本同步,否則就會出現市場間的價差,形成跨市場套利機會)。”其進一步強調道。

“如果沒有中方新推出的境外上市監管政策,除了可以讓更多内地投資者參與交易外,這些企業沒必要在兩地上市,因為需要負擔兩倍的監管成本。”沈萌坦言,“如果市場正常,在美股一樣可以再融資,沒必要美股融一次,香港再融一次,在香港能融到的錢,美國一樣可以,這樣反而導緻兩地融資的成本增加。”

Stellantis集團釋出“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

3月1日晚間,Stellantis集團公布了其“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官方稱,這一宏偉的戰略規劃為集團未來十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并将推動Stellantis集團的全體員工為集團所有利益相關方創造最大的價值。

在減碳領域,Stellantis集團表示,其将于2030年減少50%碳排放,2038年實作淨零碳排放。

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稱,“作為上述上司力的一部分,Stellantis集團也正在制定相關計劃,目标是到2030年年底之前,實作集團在歐洲售出的所有汽車均為純電動車型,在美國售出的汽車中有50%為純電動車型。根據計劃,到2030年,集團将會擁有超過75款純電動車型,在全球範圍内純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500萬輛。”

具體而言,“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規劃還圍繞“根基、技術、關愛、價值及财務”領域進行全方位布局:

奇瑞或将收購東南,福特一分為三,蔚來港股上市及一周車市大事

來源于Stellantis集團官網

中國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突發跳電或加重晶片短缺

在全球晶片短缺、供應鍊岌岌可危的今天,任何導緻生産中斷的事故都可能對供應鍊上下遊産生重大影響。

據台媒報道,3月1日下午,中國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突發跳電,時間在100毫秒(0.1秒)左右,事故可能是力積電廠區特高壓變電器跳脫導緻。據悉,本次跳電事故影響到了新竹科學園區内力積電、台積電、世界先進、友達光電等廠商的生産,半導體和顯示産業的生産均受到影響。

業界人士透露,半導體廠區發生壓降時,黃光區(如潔淨室等區域要用鈉燈照射,避免特定波長的光與矽片發生反應)有電壓穩定裝置,不會發生晶圓報廢的情況,但薄膜、擴散、蝕刻區(晶圓)風險較大,該區域晶圓可能會全面報廢。

有媒體在報道中稱,從當時壓降幅度在79%-95%之間來看,對機台相當于“斷電”,即便壓降時間不到1秒,仍會對廠商造成不一的影響。對此,力積電回應稱,壓降時間相當短暫,僅0.101秒,部分較敏感的生産機台出現跳電,正在查明原因。但跳電時間短暫,機台也快速重新開機,對生産影響有限。

台積電釋出聲明稱,其部分廠區昨日下午受到電力壓降影響,曆時約50到100多毫秒不等,壓降發生原因尚待台電厘清。廠區内員工無安全威脅,實際影響正在确認中。聯電則表示,其生産營運并未受到影響。

世界先進坦言,旗下新竹廠區有部分機台因壓降而受影響,目前已根據标準作業程式進行檢查兵服員,對公司生産營運的影響正在評估中。除了半導體廠商,中國台灣面闆雙雄中的友達光電也受到了電力壓降事故影響。友達光電透露,昨天壓降意外導緻廠區部分機台異常,已于晚間回複,常務運作正常,人員均安。由于另一面闆大廠群創光電的主要生産基地位于竹科竹南園區,其生産未受此次事件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