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是如何戒斷手機,遠離螢幕的|正午

戒斷手機,意味着用更有價值的生活去填滿時間縫隙。

他們是如何戒斷手機,遠離螢幕的|正午

文|小北

我要一定程度地遠離手機!這個想法是從春節開始的。

當時我回到老家,每天陪奶奶散步,散步時,奶奶會把我倆的手機、水瓶、水果以及一些零食都放進絨布袋裡,系好口袋。沒了手機,我隻好和她邊散步邊聊天,眼睛閑不下來,就四處打量。

道路左右兩側的樹上有着比拳頭還要小的鳥兒,在枝頭上蹿下跳,叽叽喳喳。有時這些小鳥也飛落到地面上來,邁着兩隻細細的小腿兒,像走軍步似的,筆直地往前邁,腦袋左搖右擺,防止有人跑過來捉它們。如果心情愉快,它們的步子就會邁得特别快,蹦蹦跳跳地,一瞬間跑出去好遠。

這些鳥兒的生動活潑,讓我突然感受到真實世界的鮮活。

我也開始思考:手機對我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麼?毫無疑問,它帶來更便捷的生活,成了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過多的用手機來填滿碎片時間,也使得我們少了面對真實世界的可能,容易手機上瘾。

在豆瓣上,“遠離螢幕小組”、“反技術控制小組”等群組都倡導一定程度地戒斷手機。前者倡導有意識地放下手機、iPad、電腦、遊戲機等帶有螢幕的裝置,回到真實的三維空間裡去;後者則希望遠離手機搭載的各種技術,減少生活能力的退化。它們指向同一個命題:在數字化的時代,我們如何和手機這樣的電子裝置健康地共處。

我采訪了兩位“遠離手機實踐者”,通過他們的經曆,我們可以了解減少手機使用之後的狀态是怎樣的,這一狀态是否可以持續。

我們都需要持續地對抗電子裝置成瘾症,重新回到鮮活的生活。

戒斷手機,每天有意識地“生活”

Athena,27歲

兩年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我迷上了王者榮耀。

最開始隻是午休時間玩,從不時玩一次,到每天打卡似的玩,用遊戲裡的K頭來緩解工作的壓力。漸漸地,玩遊戲成了我緩解壓力的唯一方式,中午玩,晚上也玩,周末放假,早上起來拿到iPad就開始,躺在床上玩一天,吃喝都是外賣。如果碰到防沉迷時間限制,就換賬号繼續。玩得昏天黑地。

我知道我上瘾了,但想着反正也不會影響工作,玩就玩了呗。Z世代的我們早已不是談遊戲而色變了,它隻是一種正常的娛樂方式。但很快,遊戲成瘾的弊端在居家辦公後暴露了出來。

以前在公司辦公,和同僚一起進入工作的氛圍裡,我能控制自己不去開遊戲,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做完了。不過,當我處于居家辦公的狀态下,一旦遇到工作壓力或阻礙,我的手就會下意識地點開遊戲,一玩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而工作還在原地踏步。

我嘗試過解除安裝遊戲,但過上幾天,腦子裡就會閃過玩遊戲的片段,撓心撓肺地想玩,糾結一會兒,又會把它下載下傳回來,一玩又收不住。這種狀況循環了無數次。我總在想,玩還是不玩?好像腦子裡兩個小人在打架,這成了一種新的内耗,工作效率也是以降低了,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最後總是會再下載下傳遊戲,玩兩局過瘾。

後來我想,有沒有别的方法可以轉移注意力呢?看書不是辦法:我的注意力不如以前集中,看二十分鐘便看不下去了。反倒是拿着手機刷豆瓣、刷微信、刷小說,能看不少内容。于是,刷手機替代王者榮耀,成了新的成瘾。本質上,刷手機和玩王者沒什麼不同,都不是我本要做、本該做的事,而時間也消耗了。我隻覺得這些事“順手”、“下意識”,至少,刷手機刷上半小時,我能進入工作了。

不過,後來我發現,自己開始持續失眠。從前我有很好的睡眠習慣,睡前做一小時的瑜伽,看半小時的書。玩王者時,我知道一局差不多要半小時,是以,到做瑜伽的時間,我知道打完一局我必須停手,就把iPad一關,做完瑜伽,看完書,因遊戲激動或煩躁的情緒平複下來,很自然就睡了。

相比玩王者,刷手機占據了更碎片的時間。做瑜伽時不能玩王者,時間不夠,但我可以趁着中途休息的二三十秒,快速刷一些App,見縫插針看一點東西。等瑜伽結束後我會立馬拿起手機,把之前感興趣的内容索性看完,甚至繼續重新整理。瑜伽本是一個靜心運動,這種狀态下,即便放下手機,腦子裡也安靜不下來。以前入睡隻需要不到半小時,但現在卻要至少一個小時。

開始我以為是褪黑素不夠,就去曬太陽(幫助生成褪黑素)、吃助眠的保健品,發現沒用。增加運動量(刷手機的習慣沒改),也沒用;睡前放白噪音、點助眠熏香,還是沒用。很晚近的時候,我才想到,應該是因為睡前玩手機的藍光輻射。

直到這時,我才去回溯和反思電子裝置成瘾的整個過程:

最初是因為壓力,後來則逐漸成了一種習慣(行為和心理上的)。很多應用都在強化使用者對其的沉浸感,比如通過即時回報,社交連結,提供某些獎勵感等方式,讓使用者在上面花費更多時間。在認同基礎上的不斷沉浸,會讓人形成慣性,無聊的時候下意識地想到它;并且排他地不再考慮别的可以kill time的方式。其實,除了手機,我們明明還有很多其它選擇,比如看書,和朋友聊天,或者去散步。

直到這時,我才清晰地認識到:我必須放下手機、iPad等電子裝置。為了工作,為了睡眠,也為了不被這些裝置所控制。

我開始實踐晚上10點關掉手機和iPad,把瑜伽調整到9點做。

最開始,碰到閑暇時,我感到很空虛,不知道做什麼。慢慢地想起來,還有很多沒來得及看的書,便開始看書。有時候,有一點想法,我就記日記。我發現,記日記是回顧當天的一種好方式,我會記下當天做了什麼,工作産出怎麼樣,并思考怎樣可以做得更好(居家辦公需要更強的自驅力和自律)。

白天工作時,我會把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iPad則留下查資料。不過我發現,查資料時自己往往會浏覽其他無關的内容。我曾經記錄下自己這樣花費的時間:正經查資料隻需要半小時,但無所事事地浏覽卻是2小時或更長。我有點被吓到。

于是我去設定了iPad的“螢幕使用時間”,将早上10點到傍晚7點設定為“停用時間”,在這個時間内打開iPad,所有應用會變成灰色。如果查資料,我會用天貓精靈設定“15分鐘後工作”的提醒,幫助自己記得放下iPad。因為有時間限制,查資料時會更專注,更有效率。

空出來的大量時間,我終于可以用來“生活”,脫離螢幕了:看書、閑逛,或者去一些有趣的新店打卡。那種重新進入生活的感覺,非常好。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遠離手機的兩周後,有一天,我突然特别想玩王者榮耀,我用看書和寫日記來對抗它,但到晚上12點,即将要睡時,我發現我還是忍不住想玩,于是又下回來,玩了2個小時。第二天起來,身體特别疲憊,眼睛都睜不開,直到下午三四點我才恢複到比較正常的工作狀态。玩了2小時遊戲,要用7個小時才緩過來。我把這個情況記入了日記裡,貼上“重要”标簽,告誡自己,在沒有真正戒掉對王者榮耀的上瘾前,不能再下載下傳回來。

現在,我實踐了遠離手機,重新和真實的世界連結,感到非常幸福。周末有空,我會去周邊徒步、騎行,有時也會拿本書去公園,一邊曬太陽,一邊看書,再買兩個甜甜圈。整個人都感覺重新“活”了過來。我喜歡這種感覺。

上瘾的誘惑依然存在,時不時會想起王者,時不時會癱在床上玩手機,無意識地刷上好一會兒App。對抗電子裝置上瘾,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你并不需要一開始就從0做到100,而是每天有意識地“生活”,讓它日有增益。

戒斷手機,需要重新建構一整套生活秩序

小冉,22歲

我想戒斷手機很久了。

進入大學後,原本和手機隔絕的我,突然開始頻繁接觸手機,并沉迷于手機所帶來的龐雜的資訊流中。因為刷手機,大量想做的事都沒有做。隻是當時我沒有強烈的意願 “戒斷手機”。直到去年,我決定考研。除了專業課,我還要抽時間複習,這迫使我必須限制自己,從手機的習慣性沉迷裡抽離出來。

一年時間裡,我嘗試了各種方法。第一階段,解除安裝容易沉迷的軟體;第二階段,下載下傳番茄todo、forest之類的輔助專注的應用;第三階段,在硬體上做改變,把主力機換成了水墨屏手機。每個方法都會帶來一些改變,比如下載下傳某些軟體後,我自己的時間多了;用水墨屏手機後,因為它反應較慢,在碎片時間裡浏覽内容變得更費勁,我逐漸改變下意識拿起手機的習慣。

但我同時也發現,所有這些方法都隻是工具, “戒斷手機”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而是需要重新建構一套不再下意識拿起手機的新的生活秩序。過去,手機填滿了各種縫隙時間。“戒斷手機”,意味着要用其他更有價值的方式去填滿這些縫隙。

以睡前為例,以前我會玩手機玩到最後一刻,但當我有意識戒斷手機後,我會在10點關機,睡前時間可以閱讀紙書或列印的資料。原來,專注地閱讀,看完一本紙書隻需要四五個小時。而以前,看書時不斷被手機吸引,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

以前我喜歡發朋友圈,朋友的互動讓我很快樂。而經營朋友圈也存在一種“營業壓力”,為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發什麼内容、文案怎麼寫、圖檔怎麼修,圖檔怎麼排布、哪些人可見哪些人不可見、回報要怎麼互動,都必須要思考,這對我的精力和情緒都有一定消耗。放下手機後,我不會再想到發朋友圈,相關的所有步驟和精力消耗也都消失了,我感到久違的愉快和輕松。

那表達欲怎麼解決呢?線上的分享,變成了和父母、朋友的對話,或變成豆瓣上主題明确、内容完整的幹貨帖。以前我總是沉浸在手機裡,很少和身邊的人聊聊天。放下手機後,通過深入聊天,我開始逐漸了解,父母有時做出的、在我看來不可理瑜的事情背後有哪些考量。和線上交流不同,我在重新與“真實”的人溝通、建立聯結。

當我走路不再看手機時,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都是滿滿的生活氣。走進食堂時,我聽見廚房師傅的吆喝聲、同學們的交流聲;在秋天一夜寒風後,我看見地面堆積的落葉,以及凋零後的樹枝。生活細節通過感官撲面而來,再也不是隔着螢幕“可見而不可即”的狀态。這是一種“真實活着”的狀态。

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習慣産生的慣性會拽着人往回走。某種意義上,這和戒煙是一樣的。我看過一本書這樣論述吸煙成瘾的過程:

我們的身體原本是完整的。開始吸煙之後,我們放任尼古丁進入身體,一旦煙卷吸完,體内的尼古丁含量就會迅速下降。戒斷狀态(心理上的空虛感)……讓我們渴求尼古丁的作用……一旦點燃煙卷,渴望就會自動消失。我們會恢複正常的狀态,就像沒有染上煙瘾一樣。……不過,這種狀态隻是暫時的,一旦煙卷熄滅,整個周期就會重新開始,周而複始,永遠沒有窮盡——除非被我們主動打破。

這種成瘾後的感受和手機何其相似。在面對生活裡的不愉快、壓力、無聊時,刷一刷手機,似乎就能讓自己解脫出來,但在沒有手機之前,我們的個體分明也是完整的。

剝離手機,生活并不會變得更糟,不會跟不上資訊傳遞,也不會讓人在壓力面前毫無應對能力。因為有意識地攝取資訊,效率比從前提高了;以前用電子裝置讀似乎永遠背不完的書,現在用紙媒介,背得更專注更快了。

考完研後,有一段時間我用回了電子屏手機,玩了兩天之後,便感到無趣。我又重新投入了清爽的水墨屏的懷抱,并開始準備實習、論文等下一階段的工作。手機,對我而言,不再是“不敢玩”、“不能玩”,而是自然而然的“不想玩”了。

——完——

作者小北,永遠學習進行時,抱着好奇觀察大時代下的個體。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