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寶寶見到某些人就會大哭?并非看了“髒東西”,科學解釋要知道

大家好,我是空谷幽蘭,一個二胎媽媽!

我記得當時大寶5個月大的時候,抱着孩子回來一趟老家,左鄰右裡串門的禮節總是少不了。可沒想到,大寶特别“不給面子”,剛跨入别人家的門檻,面對鄰居大嬸熱情地迎接,大寶頓時嚎啕大哭。

“這孩子嗓音真洪亮!”鄰居大嬸面露尴尬之色。我也讪讪然跟着解釋:“孩子這會兒估計想睡覺呢!”找了個借口溜回家,沒想到剛才還哭聲震天的小家夥頓時安靜下來。

我把事情前後當作笑話給奶奶講了一遍,沒想到老人家面色一變,壓低說道:“小嬰兒陽氣不足,說不定看見了‘其他東西’。”

“奶奶,你那是迷信說法。現在是新世紀,凡事都講究科學根據。”我打斷奶奶的話。

寶寶見到某些人就會大哭?并非看了“髒東西”,科學解釋要知道

為什麼寶寶見到“某些人”會突然大哭?科學的解釋要知道!

為了解答這個疑惑,我查閱了很多權威資料,也請教了不少專業人士,總結的答案并不是老一輩口中的“迷信解釋”,而是真正“事出有因”。

首先,從視覺方面來解析,嬰兒時期的寶寶和成年人所見的世界是不同的。

因為視覺系統發育不完善,剛出生的寶寶等同于“高度近視患者”,基本上距離超過眼睛30CM以上的東西都是看不清的。即便是湊到寶寶跟前,他們所見也隻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人臉的五官,抱歉,寶寶真的看不清楚啊!

寶寶見到某些人就會大哭?并非看了“髒東西”,科學解釋要知道

其次,随着寶寶月齡增長,孩子的視力也開始突飛猛進,從單一模糊的世界逐漸過渡到一個彩色世界,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寶寶更喜歡大紅大綠等色彩鮮明的顔色。如果寶寶接觸到的是比較灰暗的顔色環境,他們就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安。

最後,寶寶開始有了“生人”和“熟人”的意識,面對乍然出現的“生面孔”,寶寶不再表現出好奇了,反而是引起了内心的警惕,“外人入侵”導緻他們有了恐懼感,别說是跟寶寶親密的肢體接觸了,就連靠近都會讓他們放聲大哭。

除了以上這幾個因素之外,如果某人身上帶有某種難聞的氣味,譬如煙味等,讓寶寶覺得不舒服,也會引起他們哭泣。或是某人身上攜帶了某件寶寶不喜歡的物品,他們也會用哭鬧來表達不滿。

寶寶見到某些人就會大哭?并非看了“髒東西”,科學解釋要知道

别怪他!畢竟隻是寶寶,不懂語言表達的寶貝,哭就是他們目前階段唯一的宣洩管道。

面對“某人”就止不住哭泣,父母該如何辦好呢?

安撫寶寶。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内心安全感建立不足,如果我們強行交到他們認為的“生人”手中,隻會讓他們感到恐懼。是以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安撫寶寶,平日寶寶最信賴的人要多抱着孩子,讓孩子明白他沒有被抛棄,依舊呆在爸爸媽媽身邊,他所在的環境是安全的環境。

寶寶見到某些人就會大哭?并非看了“髒東西”,科學解釋要知道

多帶寶寶出門。

孩子的世界太小,眼裡所見除了父母很少見到其他人,生人靠近,自然會觸發寶寶的警覺。是以要避免孩子太膽小,家長也要有意識進行引導,比如多帶寶寶出門,讓寶寶看看不同的景色,見見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寶寶所接收到的資訊是不一樣的。一旦寶寶見識了不同的世界,他們對陌生環境、陌生人的抵觸情緒就沒有那麼強烈。

寶寶見到某些人就會大哭?并非看了“髒東西”,科學解釋要知道

除此之外,家長的教育方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教育方法,不要給孩子人為設定心理障礙。一些家長對待孩子調皮的時候,禁不住“口頭威脅”孩子,譬如:“你不聽話就讓壞人抓走你”、“你再不走就讓人撿去了”等等。這些話父母隻是随口一說,但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障礙,對生人産生本能的排斥以及恐懼心理,遇到聖人靠近,他們忍不住就開始大哭。

再有,教育孩子不能急躁。每個孩子發育都有其自然的規律,并不是同一條水準線,一部分孩子天性比較膽小,接納外界事物較為謹慎,若是家長們急于求成,用責罵等方式來強制性讓孩子接受,恐怕隻是讓孩子“雪上加霜”,得到反效果。

寶寶見到某些人就會大哭?并非看了“髒東西”,科學解釋要知道

萬物成長都需要過程,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寶寶年齡增長,身心發展以及生活範圍都不斷擴大,他們随之擁有了情緒自控能力。面對陌生人靠近就會哭泣,或是害怕生人等消極行為也就随之消失了。

你家的寶寶見到生人會哭泣嗎?還記得你當時是用的什麼方法嗎?歡迎留言一起分享、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