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驚蟄,春耕春灌号角吹響

大衆日報記者 盧昱

今日驚蟄,春耕春灌号角吹響
今日驚蟄,春耕春灌号角吹響
今日驚蟄,春耕春灌号角吹響

大地春又歸,春雷驚百蟲;萬物生欲動,微雨衆卉新。今日22時44分,大地迎來“驚蟄”節氣。

春雷響,萬物長。緊随雨水節氣而來的驚蟄,呈現的是“一雷驚蟄始”的春光春色,傳遞的是“耕種從此起”的農事物候,喚醒的是蟄伏已久的大地夢想。

“先民們觀察這個時候的自然現象,比如氣候、自然界的生物活動跟收成之間的關系,發現如果出現電閃雷鳴的情況,那麼這一年會豐收。”濟南文史專家張繼平介紹,每年公曆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驚蟄”,也是仲春開始的标志。

“驚蟄”後,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和地溫普遍回升。萌動的春雷,似春天運動會比賽的發令槍,在天地間打響後,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和小動物們,逐漸在此時露頭,開啟生長壯大模式。“古人最先稱‘驚蟄’為‘啟蟄’,後因漢景帝名啟,為了避諱,改‘啟’為‘驚’。”張繼平說。

古人将“驚蟄”分為三種征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鸠。在節氣的最初五天裡,桃花的花芽開始蓄力而開;接下來的五天裡,倉庚(黃鹂)開始鳴叫,用歌喉渲染春天的氣氛;後五天裡,天氣漸暖,很多動物開始繁殖。

驚蟄,不僅喚醒了各種花鳥昆蟲,也喚醒了農耕的人們,吹響了春耕春灌的号角。大地回暖、草木返青、麥苗拔節、毛桃爆芽,齊魯大地呈現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我們這有諺語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12天前,我們在鹽堿地的大棚裡,試着種下兩畝‘郭牌’西瓜的苗子,70天後成熟。現在長勢很旺,随着天越來越暖和,希望能有個好收成。”3月4日,農曆二月初二,濱州沾化區下河鄉刁家村黨支部書記王娟娟說。

驚蟄到來後,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需要及時耙地。“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氣”“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便是長期流行的民諺。驚蟄還是植樹造林的節氣,此時的樹木正處在冬季休眠期結束的時候,根部活動旺盛,栽樹後勤于澆灌,樹苗成活率高。

驚蟄的到來,是春天的真正開始,一切蟄伏的美好都在醒來。時下,在廣袤田野上展開的耕耘和灌溉,正在確定一個更好的豐收年;人們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接續鄉村振興,奔向更美好的前程。在這個孕育希望的春天裡,讓我們攜手出發,一起向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