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作者:戀愛婚姻家庭雜志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可可·香奈兒曾說:“與其經營别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美好。”

可現實裡,我們卻常常暴露出處世的弱點,總是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永遠把内心的感受置于别人的眼光之後,漸漸“受制于人”,越來越喘不過來氣。

待到吃了虧、傷了心,才恍然明白:

唯有敢于直面他人的評價,不再害怕孤立和誤解,才能築牢内心,活得輕松。

不妨,試着給自己松綁解壓,大膽打破困頓與桎梏,不再徘徊和畏縮。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短視訊創作者@朱佳航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曆:

剛出來工作的時候,生活很拮據。

但當自己尊重的前輩開口借錢時,她還是礙于面子,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搜刮一遍,硬是湊出3000塊借了出去,自己隻剩下50元。

本想可以撐過去,沒想到第二天前輩說還要再等兩天才能還,可那幾天,她連吃飯的錢都是找朋友墊的。

還有一次,朋友找她幫忙寫文案,佳航也是一邊忙着自己手頭的事,一邊幫朋友完成。

但結果,卻因為文案交得太晚,無奈跟着一起挨罵。

回憶起青澀的自己,佳航在視訊中說道:

“因為不會拒絕,我總是在用自己的時間,去修補别人的錯誤。”

現實中,我們又何嘗不是一樣,總是難以回絕别人的請求,害怕被讨厭,哪怕“不”字就在嘴邊,卻怎樣也說不出來。

總是被“不好意思”捆綁,但時間久了,很多事情就變了最初的味道,對方不再感謝你,而你也無能為力。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

别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

當這種行為變成一種暗示,這樣的關系成為潛意識裡的一種默契,我們的價值也會随之降低。

而之于别人,就像是一張張輕小的“便利貼”,随拿随取,有事時想起你,事畢之後就忘記,不會有任何顧及,而你也無法拒絕這種委屈。

唯有懂得拒絕,才能從“我願意”中解放出來,不再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也不會再為自己的拒絕感到抱歉。

然後,真正做到尊重自己的内心,不内耗,不自損。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電視劇《完美伴侶》中有這樣一段情節:

在藥廠工作的孫磊,實驗操作時因為儀器溫度過高,引發火災,胳膊二度燒傷。

上司到醫院探視,還未做出責任認定,他便主動申請負全責。沒有去核實事故出現的原因,也沒有詢問實驗室能否走保險賠付。

可他不知道的是,藥廠正想借這次事故來掩飾藥物延遲上市的原因,而上司也是對他早有成見,要把他調離原有的工程師崗位。

如果不是妻子到公司查清楚儀器的問題,看明白上司的意圖,他不但會被開除,而且還要付出一百二十萬的巨額賠償。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現實中,面對事情,我們或是礙于面子,或是為别人考慮的太多,總是願意主動去“吃虧”。

可這些不設任何條件的付出,到頭來隻是感動了自己而已。

讨不來一點好,反倒攬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又拖得自己疲憊不堪。

于别人來講,這樣主動的“取悅”,非但不會當回事,更不會有半點感激。

唯有放棄“老好人”的人設,大膽做個“不好說話”的人,才能客觀地面對事件本身。

誰的事情誰來做,誰的責任誰來擔,這樣,于别人于自己也都不會有虧欠。

不再敏感于他人的眼光,也不再把自己生活的評判标準交到别人手上。

然後,輕松面對自我,獲得最踏實的安全感,被在乎,被珍惜。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新年第一天,開心團圓的氣氛下,嫂子卻沒忍住流下淚來。

因為在超市服務台工作,她每天會接觸到很多人,遇到很多事,其中難免會有無理和刁難。

7年多的時間裡,她暗暗咽下無數次的委屈,沒有反抗,也很少抱怨。

可她怎樣也沒有想到,會被前來存包的阿姨潑上滿身的熱水。

還指着她的鼻子連吼了5分鐘:

“你這人怎麼不知好歹,存個包這點事都幹不好,趁早回家吧!”

這位阿姨是超市的常客,總會在出口處等着拿發票,見嫂子從未阻攔,就動了心思。

之前,就在一次兌換的活動上,偏要換取還差500積分的獎品。

因為擔心她吵鬧影響不好,嫂子便悄悄添上自己的積分,勉強答應了阿姨的要求。

可就是這樣,她不但沒有領情反倒覺得嫂子好欺負。

而這次,更是嚣張,隻是因存包等得久了一點,就把熱水潑到嫂子身上。

嫂子很難過,卻又隻能怨自己。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息事甯人”,害怕帶來不好的影響,也害怕傷害到别人。

但現實是,我們隐忍太多,就被别人視為了軟弱;不及時反抗,就會成為别人變本加厲的理由。

到最後,咽下了委屈,也未能換來了解和感謝。

不如,遇到蠻橫就适時回怼,遇到無理就據理力争。

武志紅老師曾說:

當别人感覺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最後,也容易收獲好的關系。

總是退讓和畏縮,就會被人當做“軟柿子”,覺得捏一把,踩一下都沒什麼。

時間久了,人們的印象形成,就會把自己置于弱勢的套子裡。

唯有懂得反抗,才能獲得尊重和敬畏,不會再有人敢肆無忌憚地向我們揮拳。

學會表達憤怒,也是成熟的一步,不把自己困在“好欺負”的角色裡,擁有真正的自由和勇氣。

我勸你,做個“不好說話”的人

加缪在《局外人》中說:“最通情達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勉強自己。”

從前,以為能夠“忍住”,是最值得驕傲的表現。

慢慢成熟起來,才明白:

退讓和隐忍換不來任何喜歡和好感,反而會拉低自己的身價和段位。

希望,我們都能早些懂得這樣的道理,學會松綁自己,不畏懼他人的眼光,不困于任何角色。

敢于傾聽自己的内心,保持清醒和熱愛,活得潇灑自在。

與君共勉。

作者| 劉小暢,熱愛文字和生活。

圖檔| 視覺中國

本文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号。湖北e家庭經授權釋出本文,轉載請在“十點讀書”背景回複“轉載”。